最近,汽车行业里有个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一家名叫“千里科技”的公司公布了最新的销售数据,看上去非常亮眼。
数据显示,在今年的前九个月里,这家公司累计卖出了超过七万两千辆汽车,销量几乎翻了一番。
单看九月份,就卖了将近一万三千辆,同比增长也非常可观。
对于一个很多人都感到陌生的品牌来说,这样的成绩单确实很抢眼。
但很多人心里都有个疑问,这家千里科技到底是什么来头?
它以前是做什么的?
这么好的销量,真的是完完全全靠自己生产的车卖出来的吗?
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情况?
要弄清楚这件事,我们得先看看这家公司的“前世今生”。
其实,千里科技这个名字是今年才改的,它原来的名字大家可能更熟悉,那就是曾经在国内市场也算家喻户晓的“力帆”。
提起力帆,很多人会想到它早期的摩托车业务,以及后来进入汽车市场后的一些经济型轿车。
不过,近些年力帆的日子并不好过,一度走到了破产重整的边缘。
所以,当看到由力帆变身而来的千里科技突然交出这么一份漂亮的销售成绩单时,大家自然会感到好奇和惊讶。
仔细研究一下他们发布的公告,就会发现这份销量数据里藏着一个重要的细节。
公告中明确提到,统计的销量里面,其实包含了由吉利汽车旗下的两家公司生产,然后由千里科技负责销售的车型。
这个信息就非常关键了。
简单来说,就好比你开了一家面包店,你不仅把自己烤的面包卖了多少给算进去了,还把你邻居大品牌面包店委托你代卖的面包数量,也一起算作了你店里的总业绩。
这样做,账面上的数字自然就好看了很多。
具体来看,吉利那边生产的车型,主要是像睿蓝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以及像帝豪、博越这些市场上非常畅销的燃油车。
而千里科技自己工厂生产的,主要还是延续了过去力帆品牌的一些车型。
所以,这七万多辆的销量,实际上是千里科技自己的产品加上代理销售的吉利系产品共同构成的结果,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数据增长会如此迅猛。
搞清楚了销量的构成,我们就能明白,这家公司现在的重点,可能并不仅仅是埋头造车和卖车那么简单。
它背后正在发生一场更深刻的变革,而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一个人的到来。
这个人叫印奇,他现在是千里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长。
印奇的背景非常不一般,他并非汽车行业出身,而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是国内非常知名的AI公司旷视科技的创始人之一。
旷视科技以人脸识别技术闻名,是所谓的“AI四小龙”之一。
一个搞人工智能算法的大牛,为什么会跨界来接手一家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呢?
这背后的逻辑才是整个事件的关键。
事情要从2024年力帆进行破产重整时说起。
当时,印奇通过自己的公司,斥资二十多亿元,从吉利集团手中买下了力帆科技近20%的股份,从而成为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这个举动在当时就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这家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要变了。
印奇看中的,显然不是力帆留下的那些老旧的生产线和车型,而是“上市公司”这个平台,以及通过这个平台切入智能汽车这个巨大赛道的机会。
随后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印奇入主后,公司很快就完成了更名,从“力帆科技”变成了“千里科技”,意在与过去彻底划清界限,开启新的征程。
更重要的是,他们成立了一家名为“千里智驾”的合资公司。
这家新公司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研发智能驾驶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的股东除了千里科技和吉利汽车,还有一家叫“重庆迈驰”的公司,而这家公司正是旷视科技为了布局智能驾驶业务而设立的主体。
这就意味着,印奇把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正式注入到了这家由传统车企转型而来的新公司里。
他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也非常高远。
据了解,千里智驾的定位是要成为一个开放的第三方平台,为各大汽车厂商提供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解决方案。
吉利是它的第一个大客户,但它的目标是服务更多的车企。
这种模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华为的智能汽车业务。
华为自己不造整车,而是通过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技术供应商”。
千里科技现在要走的,似乎就是这样一条路。
从一个亲自下场造车的选手,转变为一个给其他选手提供高科技“装备”的“军火商”。
这盘大棋甚至还吸引了国际巨头的目光。
不久前,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梅赛德斯-奔驰,通过一种债务转股份的方式,成为了千里科技的第五大股东。
虽然这笔投资是被动的,但奔驰的加入无疑为千里科技的未来增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品牌背书。
一个由顶尖AI专家领导,深度绑定了国内汽车巨头吉利,商业模式对标华为,如今股东名单里又出现了奔驰的身影,这样的一家公司,它的故事自然引人注目。
资本市场对于这个新故事也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回应。
从2024年6月到今天,千里科技的股价经历了一轮惊人的上涨,从最低的每股不到3元,一度涨到了接近14元,涨幅超过了四倍。
这背后反映的,正是投资者对于公司从传统制造向高科技服务转型的认可和期待。
按照公司的规划,未来几年将是关键时期,他们计划在年底就推出L3级别的智能驾驶方案,并预计在2026年实现智能驾驶业务的规模化盈利,同时还要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无人出租车(Robotaxi)业务。
当然,规划虽然宏大,但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
从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造车和卖车依然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2025年上半年的四十多亿总收入中,绝大部分还是由乘用车和摩托车业务贡献的。
这说明,公司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新的科技业务要成长为支柱还需要时间。
眼下,通过销售包括吉利车型在内的汽车来维持稳定的现金流和漂亮的业绩,既是为了给市场信心,也是在为未来那个宏大的智能科技梦想“输血”。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千里科技公布亮眼的销量数据,确实有提振市场信心的考虑,但其真正的目标,早已不是每个月多卖一两万辆车那么简单,而是要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占据一个核心的技术供应商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