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道,哪里冒出故事,哪里就能抓住人心。谁能想到,一根小弹簧,居然能拱出一个市值两千六百亿的超级车企,还杀进IPO的赛道,让整个重庆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说得玄乎点儿,这就是典型的“地摊起家,科技逆袭”的案例。不过你要真信这是偶然,那可就一叶障目了。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赛力斯的魔幻晋级之路,看明白到底谁在背后推了这把,谁又让重庆狠狠卷了一圈。盘起来,赏味期不长。
说到重庆汽车,有人会说“长安老资格,奇瑞更牛逼”。但你别急,一票老牌企业里,赛力斯这回冲IPO突然出圈,不就是凭着市值猛涨,还有资本市场的一阵骚动——160多块收盘,还创了新高。全城都在问,咋一夜之间,重庆就能刷出这样一个超级黑马?要我说,真正的故事,从张兴海和他那八千块人民币的小作坊开始。
时间轴拉回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兴海还只是个刚出头的年轻人。那会儿,弹簧是啥?是冰箱电视不可缺的零件,大多数还得靠日本进口,价格死贵。偏偏张兴海不信邪,几乎是硬磕了一年,硬生生把弹簧搞成国产,就这么一个小创新,把价格从一美元按到一块钱,市场份额卷到全国九成。这个节奏,说句玩笑话,那就是“站在风口上的螺丝钉,秒杀进口神弹簧”。
但人家张老板,志向可不止这么点小生意。他很快盯上了汽车减震器,眼光比他老家的嘉陵江还宽。这一波,确实让“凤凰电器弹簧厂”从幕后配角跳到了主角。随手一变,直接攻进了官方合资,三方联组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后来的大名鼎鼎“小康汽车”。你看这个命名,从“渝安”到“小康”,妥妥就是一步步跟着时代大潮,格局越来越大。
2005年,第一辆东风小康面包车下线。微车行业,讲究的就是一个性价比和皮实耐用。十年里,小康微车盘踞行业前三,年年都是人们提新车首选。有人开玩笑,这车是真·“上山下乡带娃神器”,村口都看得见。
不过,辉煌总是短暂的。进入2010年以后,中国汽车这摊子,产能过剩,燃油车市场成了“老大难”。张兴海不傻,看新能源车有戏,亮出第三次转型的大旗。这才有了赛力斯现在的底色。2016年上市,已是整车研发、配件制造玩的风生水起。
但真开挂还是后面的事。这两年赛力斯直接投身智能电动车,还攒了跟华为“强强联手”的大招。ICT圈和汽车圈联姻,这不光是技术升级,简直就是两个行业在“合体变身”。问界系列你不陌生吧?15个月10万辆下线,这速度什么概念,行业里都嚷着“赛力斯刷纪录,传统玩家看傻了眼”。
此时公司也升级,名字干脆直接叫“赛力斯集团”,证券简称也变了。这标志着所有的资源和注意力,通通砸在新能源方向,说得狠一点,倒是“丢掉旧船票,走自己的新船路”。
今年财报一出,业界哗然。营收猛涨三倍,利润直接扭亏为盈,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纯新能源车企。上半年流水就六百多亿,净利润接近三十亿。这节奏,重庆制造离“中国底特律”目标更近了一步。
三十多年,这家弹簧厂摇身变成智能豪车标杆,这是啥?一根弹簧拴住了工业腾飞的梦想吧。张老板没白在嘉陵江畔吃灰,这波蝶变,从渝安创新到小康再到赛力斯,次次都踩到时代节点。不是巧合,是人家压根“只做风口上的猪”。说白了,谁挤过风口,谁就笑到后面。
有的人会问,重庆为啥老能整出汽车产业的大新闻?你翻一翻历史,其实这座城市比你想得更厉害。“中国底特律”不是喊出来玩的。嘉陵江和长江在这交汇,地理黄金点位,天然适合搞工业。早在1950年代重庆就试制过吉普车。三线建设来临时,更是兵工重地。
但起步归起步,改革开放之前,跟国际水平比还是差了一公里。微车轻卡轿车,人家日本、德国早都拼得飞起。重庆“缺轻、少微、无轿车”的现实,到处都是。
到八十年代才有翻盘。长安厂学着日本铃木,产了第一批微型载重车,重庆汽车制造厂拉德国技术入伙。轿车呢?九十年代才启动,奥拓和铃木合资,就是那个年代的青春记忆——工薪家庭“有车梦”,第一次变成了现实。
此后一路高歌。长安福特横空出世,2001年就补齐产业链。到2013年,重庆正式提出要做“中国底特律”,一龙头八基地一千配套,完整体系呼之欲出。长安干到年产销百万,2015年整个城市汽车年产300万辆,排全国第一。大家伙全靠这产业吃饭,没啥可吹牛的。
不过,浪够了,也难免下坡路。2018年,反转来了——购置税优惠退场、福特销量腰斩、铃木撤出市场,全国汽车增长还是三十年来头回负数。重庆汽车产业直接被锤了个36%下跌,排名全国第六。产量缩水一半,站在悬崖边回头,急啥?必须要转型。
还好这波电动化和智能化赶巧了。大家都奔着新能源造车,重庆也赶了趟热乎。有一度产品竞争力不强,销量低迷,外地品牌横扫西南。但重庆有底气,工业链配套全,几年下来竟然实现了换道超车。
地方政府也够会玩,提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啥意思?造车不光要拼硬件,还得在智能网联上下苦功。数据说明一切。2024年,主流新能源车单车价值二十三万六,二十万以上车型占比将近一半。赛力斯问界旗舰每年卖十五万辆,是宝马X5销量的两倍,还都是价位在五十万往上的“豪车爆款”。用重庆本地话说,“咱这是把豪车都按在地板上摩擦。”
接下来的计划更狂,目标是到2027年造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什么概念?那就是全国坛子里的老大哥,大有跟北上广硬刚的气势。这梦想,谁敢说做不到。
再说赛力斯冲港IPO,意义不止公司市值那么简单。这背后站着的是整个重庆的产业和创投生态。现在你随便看,长安、赛力斯两个总部,加上上汽、东风、吉利等等一系列军团,比亚迪电池、宁德时代,这些搞配套的企业通通到齐。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系统大锅烩发展,几乎没哪块掉队。再加上“创投资本”,整个重庆就是一个“产业+创投”双螺旋加速轮。
不是只盯汽车。新一代电子制造也要压全球,把“重庆造”的笔记本、智能手机、服务器拼到国际舞台。功率半导体产能全国前三,航空级钛合金、光学玻璃这些之前进口每年死贵,现在都逐步实现国产。
这几年创投圈也是活得高调。从2004年成立渝富控股,到2009年第一个私募基金落地,五十亿规模,算是西部资本的前奏。2020年组合拳一出,产业基金、天使基金、市政府资金直接捆在一起,和IDG、松禾这些主流机构组团赴渝,六百七十五亿大合作,资本市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最要紧的是“基金招商”,政府钱加社会钱抬杠杆,不是蛮干,都是奔着明确产业链去做。2022年,出台《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现在总规模已经过了六百亿,子基金广泛撒开,主投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这些新兴领域。
还有新的申报指南,总规模四百亿,首批认缴二百八十亿。你要成为子基金,七成都要砸到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整个重庆不光有产业链,还用金融杠杆去带头,把优质创业项目推上新台阶。
2023年开始,重庆又搞“33618”产业集群体系,外引内育,建生态圈。现在有股权投资体系、信贷服务体系,还有区域挂牌企业六百二十五家,后备拟上市企业动态都在一千家以上。中西部并购重组对接会、全国股权投资年会,头部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全员到场。不夸张说,现在西部资本人人都在盯着重庆,看准这块新高地,拼了命也要蹭一脚。
截至去年底,全市股权投资基金在投科技型项目八百六十多个,增速持续爆表,企业贷款余额七千亿。区域资本“聚变”,重庆已是西部创投圈的名副其实领头羊。
你还说赛力斯IPO只是企业自嗨?其实背后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产业升级,一条是资本驱动。折射出重庆这座城市的硬核生命力,敢转型,能扛压力,还不忘给年轻创业者留活路。如果未来万亿级产业集群真落地,创投“新高地”也不是喊口号。赛力斯的崛起,只是序幕。
讲个题外话,你信不信还有更多重庆制造要“杀”出来?别光盯着汽车,说不定哪天芯片、医疗、新能源都能整出“大新闻”。资本和实业一旦配合起来,西南山城能卷出更大动静。你说,下一个造梦奇迹会是谁?敢预测吗?
你觉得赛力斯的港股之路,可以让重庆带起新一波创投热吗?或者说,背靠产业带,咱们还能再等几个牛企冒头?欢迎留言,一起唠聊——谁能猜中下一个惊喜,今晚重庆火锅请你吃!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