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最近那篇说双层夹胶玻璃会阻挡车外人员破窗,我觉得他们观察挺到位的,但给的建议有点画风跑偏了。[笑哭]
你想啊,双层夹胶玻璃确实比普通钢化玻璃坚固多了,能有效防止车外冒失鬼砸窗,那是没错。不过他们说车内人员配备的破窗器在失去意识时基本没用,这句话起初我赞同——毕竟那些破窗器绝大多数都得有人对准地方使劲砸,完全依赖动作意识。可后来我又反复琢磨,觉得这说法得细化——如果人没意识,那即使车内有破窗器,怎么砸啊?但如果清醒着,还是有用的。大家是不是有点忽略这个反差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和一个做救援装备的老哥聊天,他说不少新车自带的破窗锤设计挺科学,能直接敲破侧窗。但侧窗多数还是钢化玻璃,不涉及夹胶。夹胶玻璃主要用于挡风玻璃和部分窗户,反正双层夹胶那层确实没那么容易砸穿。这样一来,车外想砸窗救人就麻烦多了,的确得靠自己带工具。正如那个老哥说的:你没带破窗锤,光靠身体真不行。
说到这,认识的销售也表示他们卖车时很少有人买破窗器,感觉大家都嫌麻烦。反正我自己倒是买了一把放车里,丢着车门边,想着万一哪天派上用场还能救个人性命,哪怕概率低。[捂脸][笑哭]
不过回到车内人员自救这一块儿,咱们再深入聊聊。遇到双层夹胶玻璃,最实在靠谱的方式其实是用车里的紧急开门按钮逃生。特别是现在电动车比较多,电子系统控制窗户和门锁,理论上你只要按那个按钮,车门打开,逃生就简单多了。只不过这里有个问题——不同品牌的实现并不统一,连同一个特斯拉不同年份同款车型,紧急开门机制都不太一样。去年我看到一个车主论坛,大家讨论特斯拉Model 3断电后门锁处理方式,有说自动解锁,有说完全没有反应,挺乱。但大家都感叹,这种软硬件的差异其实可能救命。
说点题外话,突然想起上次朋友修理店里看见师傅抱怨说,车企做这些紧急逃生功能太强调形式化,实际上没考虑到复杂路况。比如地下停车场一旦断电,按钮没反应,车门自动开锁还可能让车更容易被偷。是担心多了,还是有点现实尴尬,我有点分不清。
顺便问问你们,会不会担心自己开门按钮失灵呢?我个人感觉除非被撞得惨不忍睹,否则正常按理说应该还有电或维持一段时间。这段先按下不表。
再说说供应链和研发的角度——你想双层夹胶玻璃,不是简单层层叠叠那么回事。就像做蛋糕一样,不同层次的胶片和玻璃材料,配方比例和层压时间都很讲究。不是车企自己说了算,供应商要一丁点儿出错,车辆整车一致性就完了。以前我也觉得这种技术很基础,后来跟一线供应链工程师聊过,才发现其实采购订单上那些参数规格细节堪比军工,出点差错维修成本比普通玻璃贵好多,甚至得整个玻璃总成换掉。
所以,车企拿夹胶玻璃提高安全性,成本确实上去了,但同时车身重量也相应增加了,续航或者动力表现有影响。真要挑战夹胶玻璃的破窗难题,除了携带便捷破窗工具,恐怕得从研发层面考虑改善紧急机械开门可靠性。
提个没细想过的猜测,不知道会不会出现某种电瓶断电后自动解锁的标准协议,毕竟现在车子越来越智能,车外人员也有越发多样化的救援设备,未来说不定装备破窗物理功能会淡化,紧急开门电子方案成主流(但这只是我随机想象,样本少,别太较真[偷笑])。
我自己心算了一下,全车装夹胶玻璃和普通钢化玻璃,硬成本可能上涨至少10%-15%左右,换算到同级别车售价,起码多加了3-5千块钱。你说值不值,这也看人了吧。
之前说到车内破窗器没用有点大,其实我是质疑没意识情况下的实用性,后来觉得这角度还是得细拆。比如遇到重大事故,车内人员清醒的话自然能用破窗器砸窗绕开夹胶玻璃——另一方面,他们其实根本不该指望靠破窗器自救,比较坑。
顺带说个小细节,我上个月去4S店看交车,销售员无意中透露,有些品牌的紧急开门按钮其实带有自检功能,会在车辆保养时检测电路是否正常,算是多一个隐形保障。至于可靠不可靠,等车祸来测就知道了。
说回拆解这两个救助路径的本质差别:车外人员带工具砸窗和车内人员用电子逃生按钮,谁的成功率更高?估计更多还是看事故现场和人员状态。毕竟人身体受伤到了没意识,破窗又太费神,自动开门按钮这时就显得关键。可惜,现实中按钮失效的报道也不少。
纯粹聊聊,如果遇到这种双层夹胶玻璃车,不知道你会带破窗器不?或者说你觉得,车企的电子逃生系统可靠性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及格?我问这话,其实也想知道车主们怎么想。
说实话,汽车安全设计到应急逃生这块儿吧,从供应链到车内设计,里面牵涉太多角色,利益和技术上的掣肘普遍存在,不像外面说的那么简单直接。我自己当初也以为破窗器是标配神器,结果接触得越多,越感觉不能光靠它。
最后一个小点,刚看了辆国产中型SUV,车窗竟然只用单层钢化玻璃,可能为了降成本吧,试想一旦出事,玻璃秒碎,车内人员安全感会不会更差?这事儿是不是也得引起点注意?
这话题扯得比较多,不过逃生这档子事,大家懂多少,车企到底交了多少真功夫来保证安全,这份数我觉得挺难量化的。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