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耗‘1时代’”,这句口号,是不是听着就让人心头一颤?
奇瑞这次芜湖大会上抛出的“鲲鹏天擎48%热效率发动机”,可不是一句空话,这是直接触碰到了咱们开车最关心的痛点!
想想看,你现在开着车,油箱里的油能跑多远?
再想想,如果油耗能再低个10%、20%,那得省下多少银子,又能让你跑多少趟想去的地方?
笔者在汽车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深谙发动机热效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背后是何等艰难的技术攻关。
市场上的主流发动机,普遍还在38%到45%的区间徘徊,那每一点进步,都像是要从石头里榨油。
可奇瑞这次,凭着26:1的超高膨胀比和什么“双曲三联动机构”这些听上去就充满未来感的黑科技,硬是把汽油机的热效率推到了48%!
这哪里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这分明是在重塑燃油动力的新认知。
这不仅仅是数字的提升,更是对“可持续”全球化战略最直接的呼应。
“创新·智领全球”,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奇瑞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这场在安徽芜湖召开的2023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更像是一场全面展示其在前沿技术领域实力的高性能秀场。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这些词汇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奇瑞正在系统性构建的未来出行生态。
董事长尹同跃的发言,点出了关键:“全球化不应是规模和速度的比拼,而在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句话,掷地有声,也为奇瑞接下来的全球战略定下了基调。
那么,奇瑞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在我看来,核心在于其构建的全球化创新体系。
这套体系,绝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深度融合了新能源、智能化、AI等前沿技术,并且依托其强劲的出口市场影响力,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全球协同创新网络。
想想看,产品已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16个KD工厂,还有8个研发中心在协同作战。
这还不算完,副总经理张升山更是透露,未来几年计划增设26个海外研发中心!
这是一种怎样的雄心和魄力?
这不像是要争夺市场,更像是在绘制一张覆盖全球的技术版图。
“瑶光五大技术领域”的持续生长,更是这场技术盛宴中的亮点。
CTO高新华博士现场宣布的“飞鱼底盘EMB”、“方舟两栖系统”以及我们重点关注的“鲲鹏天擎”发动机,光听名字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这不光是技术的堆砌,而是对未来汽车形态的深度思考和大胆预演。
特别是“飞鱼底盘EMB”,它是否能让车辆在颠簸路面拥有如履平地的感受?
“方舟两栖系统”又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出行边界将被彻底打破,水陆两栖不再是电影里的情节?
这些设问,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引发着我们对未来出行无限的遐想。
笔者的经验告诉我,一个企业能否真正实现“品牌向上”,关键在于其能否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用户能够感知、并且愿意为之买单的产品力。
尹同跃董事长的另一句话,更是直指核心:“要以技术创新赋能产品创新,带动商业模式、企业管理、产业生态的全面升级。”
“赋能”,这个词用得太妙了!
它意味着技术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像血液一样,渗透到产品、服务乃至整个企业的运营之中。
从传统车企到“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这中间跨越的,不仅仅是规模的增长,更是思维模式的彻底革新。
想想我们自己,每次换车,除了看颜值、看空间,最关心的不还是那点油耗,还有开起来舒不舒服?
“鲲鹏天擎”发动机,它不仅仅是参数上的突破,它背后代表的是一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一种对资源的尊重。
当一款车,能在相同里程下,比你现在的车省下可观的燃油费,那种满足感,是实实在在的。
这种“省”,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节约,更是对环境责任的承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奇瑞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他们没有选择在舒适区停留,而是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科技之路。
这种“自强不息”,体现在每一个技术细节里,体现在每一个研发人员的汗水里。
我们常常在想,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
是会飞的?
还是能在水里游的?
奇瑞的“瑶光技术”正在给答案。
它不是简单的“造车”,而是在“造未来”。
从“鲲鹏天擎”的燃油效率革命,到“飞鱼底盘”的驾乘体验升级,再到“方舟系统”对出行边界的拓展,奇瑞正在用一种近乎“科幻”的方式,描绘着我们未来的出行蓝图。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奇瑞的这份“活水”,就是其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和对全球化战略的坚定执行。
当一个品牌,能够将技术实力转化为用户实实在在的价值,“品牌向上”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奇瑞的新车,不妨多关注一下它背后的技术。
那可能不仅仅是几个闪亮的配置,而是奇瑞工程师们用智慧和汗水,为你我描绘的,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未来出行画卷。
这不仅仅是一场汽车技术的革新,更是一次关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深度探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