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魔幻的现象。
一线城市CBD里,精致的Tony老师和高级的Mary老师们,聊起新能源车头头是道,从激光雷达有几个,聊到电池是刀片还是麒麟,但真让他们掏钱,一个个比猴都精,不是等降价就是等换代。
反倒是三四线城市,那些你可能连名字都叫不全的地方,新能源车卖得那叫一个火热。
最近,河南南阳办了个新能源车展,主办方一个叫南阳报业传媒集团,一个叫坤奥实业。一个搞媒体的,一个搞物流园区的,俩八竿子打不着的凑一块儿,把上百个汽车品牌圈在一个大院里,搞得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很多人一看这新闻,第一反应是,嗨,不就是个地方展销会嘛,图个热闹。
格局小了。
你以为这是在卖车?错了,这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未来”的精准收割。收割的是车企的渠道焦虑,收割的是地方消费的巨大潜力,更是收割那些对新生活充满向往的普通人。
我们来把这事儿扒光了看。
首先,主办方是谁?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一个市级党媒,按理说应该是传播正能量,发发红头文件的。它为什么突然就下场,和一个物流园老板手拉手搞起了车展?
答案很简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传统媒体的日子有多难,就像KTV里的公主开始卖果盘了,不是说果弹多好吃,而是光唱歌已经没人点钟了。广告收入断崖式下跌,新媒体冲击得七零八落,再不找点新业务,就只能天天在办公室里开会学习怎么提高开会效率了。
而搞车展,就是他们找到的那个“果盘”。
党媒有什么?有公信力,有政府关系,有组织能力。它振臂一呼,说要响应号召“万人助万企”,推动地方经济,这话说得就特别正确,谁也挑不出毛病。然后它就能顺理成章地把各路资源整合起来,车企一看,官方背书,靠谱,来。消费者一看,报社办的,假不了,去。
这就是典型的“权力势能”变现。他们把无形的权威,转化成了实打实的商业资源。
再看另一个主办方,坤奥实业,搞物流园的。这就更有意思了。一个卖场地的,和一个卖吆喝的,简直是天作之合。这就像一个有喇叭的,找到了一个有广场的,俩人一合计,别单干了,咱俩合伙办演唱会卖票吧,赚的钱三七分。
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地产的流量运营。场地是固定的,但人流是可变的。通过一个高密度的“车展”事件,把海量的人气在短时间内“快种快收”,既能收割一波参展商的场地费和广告费,又能盘活整个园区的商业生态。
说白了,媒体和地产商,都找到了自己在新时代的生存之道。
接着看局里的第二方:嗷嗷待哺的车企们。
你以为新能源车的战争只在北京上海的写字楼里?不,真正的肉搏战,早就下沉到了南阳这种三四线城市。
一线城市是什么?是精装修的直播间,人均懂车帝,个个都是产品经理,买车前能给你写一篇万字评测。这里的市场已经卷成了麻花,用户被教育得油盐不进,获客成本高得离谱。
但三四线城市不一样。这里是广阔的蓝海,是巨大的增量市场。这里的用户需求非常朴实:车子要大,续航要实,价格要便宜,最重要的是,开出去要有面子。他们对复杂的参数不感冒,更相信眼见为实和邻居的推荐。
所以,车企怎么办?
自己一家一家去开店?成本太高,周期太长,等店开好,风口都过去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这种地方车展。这玩意儿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它就像一个大型的线下“相亲会”。车企是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单身男女,消费者就是来赶集的七大姑八大姨。主办方把所有人都圈在一个地方,灯光打上,音乐响起,销售顾问嘴皮子一翻,现场再给点“骨折价”优惠,气氛烘托到这儿了,很多人脑子一热,就把车定了。
这套打法,就是把营销成本降到最低,把成交效率拉到最高。主办方帮你把客户都筛选好了,甚至饭都给你“喂到嘴里”了,你只需要负责临门一脚。
对于那些新势力品牌来说,这种车展更是打响地方知名度的绝佳舞台。花小钱,办大事,一次展会触达的潜在用户,可能比他们在线上投一年广告都精准。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场狂欢里真正的主角——消费者。
他们得到了什么?
表面上看,是得到了实惠。几十上百个品牌放在一起,随便看,随便摸,现场还有各种优惠、抽奖、送保养,一站式购齐,省时省力,价格可能也确实比平时便宜一点。
补贴到位。气氛烘托。销售狂喜。
你以为你占了天大的便宜?其实你只是帮人家清了库存,顺便把自己未来三五年的消费力,打包预支了。
这种集中式的展会,最擅长的就是营造一种“今天不买,明天后悔”的集体焦虑。当身边的人都在下单,销售顾问在你耳边描绘着有车以后的美好生活,再配合上“限时特价”的倒计时牌,你的理性防线很容易就会被击穿。
这和双十一的逻辑一模一样,用一个消费的“仪式感”,让你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甚至是用未来的钱,为今天的狂欢买单。
当然,我不是说这不好。对于确实有购车需求的家庭来说,这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决策场景。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场商业活动的背后,都有一套精密的计算。
车企的财报,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死是藏不住的。他们急需销量数据来稳住股价,而三四线城市的车展,就是一剂见效快的猛药。
所以,你看,一场看似普通的南阳车展,背后牵动的是媒体的转型焦虑、车企的渠道战争、商业地产的流量密码,以及无数普通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里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
媒体找到了新饭碗,车企拿到了新订单,地产商盘活了资产,消费者开上了新车。那这局里到底谁是傻子?
答案是没有傻子,只有谁比谁更需要这场狂欢。
在这样一个时代,所有人都被裹挟在消费主义的洪流里。而那些最懂得如何搭建舞台、制造气氛、撬动欲望的人,就成了规则的制定者。
这才是藏在南阳车展新闻通稿背后,那个不加美颜的、真实又魔幻的商业世界。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