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疯了。
或者说,本田的设计师,这次是真的开窍了,悟了,直接从一个兢兢业业的理工男,变成了行为艺术家。一万两千九百八,一台125小踏板,S125。这个价格,略贵那么一丢丢,但你看到这台车的时候,你会觉得这点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本田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我们关心。
因为它卖的根本不是一台车,而是一个半成品,一个移动的祭坛,一个大型乐高积木的底座。前面的那个巨大无比,空空如也的平台,就是本田留给你自由发挥的画布。本田不装了,摊牌了,车我们只造一半,剩下的一半你们自己看着办,是想露营,还是想钓鱼,还是想把你三舅姥爷家刚收的玉米棒子拉到市里卖,都随你。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精神。当所有车企都在卷配置、卷智能、卷续航的时候,本田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它告诉你,那些都没用,真正的乐趣在于创造。别的车是交通工具,我这台S125,是“道诡异仙”里的法器,前面的平台就是你的“法坛”,你往上放什么东西,就决定了你今天修的是什么道。
放上钓鱼箱,你就是都市垂钓仙人;放上外卖箱,你就是功德圆满的在世活佛;放上一个烧烤架,你就是行走的夜市雷电法王。这想象力,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说我们想毁灭你们,你们自己倒先玩上了。
再说那个后座。轻轻一抬,就能变成一个靠背。这个设计,堪称典中典。讲真,我作为一个饱受腰间盘突出折磨的中年人,看到这个设计的时候,眼泪差点掉下来。但当我坐上去之后,我发现我错了。这个所谓的靠背,对于我这种体型的人来说,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一个装饰品,一个时刻提醒你“诶,我们有这个功能哦”的摆设。
它真正的作用,是给你一个单人骑行时,内心深处虚假的支撑感。它更适合那些比较娇小的用户,或者说,它根本就不是给人设计的,而是给货设计的。当你把后座立起来,后面巨大的空间就能放更多的货,这个靠背就是防止货物前倾的挡板。你看,本田的设计,总是这么朴实无华,且反人类。
说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怨妇,对着一个一万多的踏板车疯狂输出。但你别说,还挺爽的。
发动机就更别提了。经典的本田125发动机,突出一个“只要我不坏,你们就拿我没办法”。一箱油干个两三百公里,主打一个情绪稳定。你不能指望它给你什么激情,它的存在意义,就是在你拧动油门的时候,发出一种类似缝纫机工作的声音,然后把你平稳地从A点送到B点。它不会坏,但也绝不会给你任何惊喜。这是一种非常东方的中庸之道,一种“无为而治”的机械哲学。
至于配置,哦,那可太“豪华”了。无钥匙启动,USB加Type-C充电口,3秒启停。我谢谢你啊本田,在2024年,你终于想起来给车加上Type-C接口了,太阳都要为你这个伟大的创举而一个趔趄。这就像一个原始人突然学会了用火,然后到处跟别人炫耀自己的打火机。但能有,就是能有。有,就比没有强。
说起来,我楼下那个天天占我车位的大爷,要是骑这么个车,估计能把他的鸟笼子焊在前面,那画面太美。
所以这台车到底卖给谁?年轻人?别逗了,年轻人都去买电动爹了,机你太美,充电还快。这台车真正的目标用户,是那些心里住着一个越野硬汉,但现实里只能在城市里通勤的中年男人。他们买的不是车,是一个梦想,一个“虽然我身在格子间,但我心在可可西里”的幻觉。他们会花大价钱买来各种改装件,把这台小摩托武装到牙齿,然后一年也骑不出去露营一次。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所有的缺点,在你眼里都变成了特点。
这台车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是那个巨大的前平台吗?是那个能当靠背的后座吗?都不是。
是那个原厂就给你配好的、可以随时拆下来的侧边保护杠。在原厂的宣传视频里,这个东西的作用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但在我看来,这才是整台车的灵魂。想象一个场景,你在一个野外的绝佳钓位,跟另一个大哥为了地盘发生了争执。这时候,你默默地从车上拆下这个铁棍,往地上一杵。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经过严谨的分析,这台车的本质,就是一个自带武器系统的、可以合法上路的、满足你一切不切实际幻想的、一万三千块的“大玩具”。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颠覆你对踏板车的认知,让你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扮演“疯子”的快感。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本田这次,玩得很大。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