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摊牌了,日系车这波不是降价,是自爆。
或者说,是一种行为艺术。
我愿称之为——“如果我活不了,你们谁也别想吃好”之掀桌子式普渡。
先从最近颠得最厉害的凯美瑞说起。第九代凯美瑞,三月份上市,起售价17万1800,一副“我还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的傲娇模样。丰田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觉得品牌玄学还能再战五百年,消费者还是会闭着眼睛为那个牛头标充值。
结果呢?
三个月。朋友们,就三个月。
现实直接掏出个大逼兜,左右开弓把丰田抽懵了。市场教做人,比什么MBA课程都管用。官方指导价直接给你干到13万9800,混动更是低到14万9800。
这不叫降价,这叫背刺。赤裸裸的背刺。
那些三月份提车的首批车主,我愿称之为本年度最强“信仰战士”。他们用真金白银捍卫了丰田最后的尊严,然后被丰田转身一刀捅在了腰子上。我都能想象到他们坐在车里,一边闻着新车的塑料味,一边打开手机看新价格,然后心态直接爆了,三体人看了都想过来递根烟的程度。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没。经销商比厂家还疯。终端优惠完,次低配的裸车直接干到12万多。12万多的凯美瑞,我天,这价格太阳听了都得一个趔趄。这已经不是B级车市场的闪电战了,这是直接扛着核弹冲进了A级车的幼儿园,对着一群还在玩泥巴的小朋友喊:“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操作,什么叫国际大厂的风度?不存在的。最好的商业竞争,就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抱着饭碗回家哭。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然后是雅阁,曾经的B级车加价之王。我甚至还记得我爸当年摸着邻居的八代雅阁,那眼神,跟现在我看茅台一个样。那是一种图腾,一种中年男人成功的压缩毛巾,看着不大,泡开以后面子十足。想买?加钱,排队,托关系,一套流程走下来跟修仙渡劫似的。
现在呢?优惠五万起步。库存车?优惠更大。13万多的裸车,落地不到15万。
我作为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年人,看到这个价格,内心是恍惚的。感觉我的青春,连同那个时代的价值观,都被打骨折了。以前你觉得遥不可及的女神,现在在直播间9块9包邮,还问你刷不刷个穿云箭。那种感觉,就是幻灭。纯纯的幻灭。
日系车过去最值钱的是什么?发动机?变速箱?省油?
是是是,都对,但都不完全对。
它最值钱的,是那个“品牌本身”。是一种“我虽然不懂车,但买这个总没错”的社会共识。它是一种信仰,一种让你在亲戚朋友面前显得很稳重、很会过日子的宗教。保值率是什么?是你的信仰充值凭证,告诉你这笔投资很明智。
但现在,这个信仰的神殿,地基被国产新能源挖空了。当比亚迪把价格打到798,当小米把流量玩到极致,当理想把家庭需求研究得比你老婆还透彻的时候,日系车那套老旧的圣经,就没人念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这个比喻有点用力过猛,但讲真,情绪到了,就得这么干。
最后说说轩逸,A级车市场的常青树,以前闭着眼睛一个月卖几万台。靠的是什么?沙发厂的美誉?还是那个“移动的家”?都不是,靠的是一个庞大的、稳定的基本盘,和一种“反正就代步,买它错不了”的路径依赖。
现在,6万98。
6万98,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你能买到一台日产轩逸。这个价格一出来,以前十多万买轩逸的车主,就成了互联网上最大的笑话。什么叫智商税?这就是典中典。
所以,你看懂了吗?日系车今天的溃败,根本不是技术问题,甚至不是产品力问题。而是一个时代,彻底抛弃了它们。它们就像一群修炼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武功练得炉火纯青,结果时代变了,对手直接掏出了加特林。你内力再深厚,一梭子过去,众生平等。
简直是欺负老实人!
它们的逻辑还停留在“我怎么在考卷上多拿几分”,而我们的国产厂商思考的是“我能不能把出题老师直接干掉”。
所以,现在是入手日系车的好时机吗?
如果你就是个纯粹的工具人,需要一个可靠的、能遮风挡雨的铁壳子,坏了还好修,那现在这个价格,确实是物有所值。
但如果你还对“驾驶”这件事,对“智能”这个词,抱有一丝丝的幻想。那你要明白,日系车能给你的,只有过去。它们的车机,智能程度可能还不如你家的智能马桶盖。它们的辅助驾驶,更像是一个需要你时刻提防的实习生。
别忘了,决定未来汽车战争胜负的,不是在高速上开得有多稳,而是在菜市场门口,能不能躲开一个逆行的“老头乐”。而这件事,讲真,日系车一辈子都想不明白。这才是最要命的。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