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逸真心版值不值得买,看完这三点,再决定也不迟

当时间来到2025年,我们再来看中国的汽车市场,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曾经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日产品牌,如今在销量榜上还能稳定露脸的,似乎就只剩下轩逸这一款车了。

这款车,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自己家的车库,还是路边等红灯,或者打开手机叫一辆网约车,轩逸的身影无处不在。

它就像是城市交通里的“背景板”,平凡而又庞大。

轩逸真心版值不值得买,看完这三点,再决定也不迟-有驾

现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日产为轩逸推出了一个名为“真心版”的车型,听名字似乎是带着满满的诚意来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了2026年,这款承载着日产希望的轩逸“真心版”,还值得我们普通老百姓花辛苦钱去购买吗?

如果我们把这款车从里到外仔细地审视一番,可能会得出一个让人有些犹豫的答案:这份“真心”,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实在。

我们买一辆家用车,最关心的部分之一就是它的动力系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发动机和变速箱。

这相当于一辆车的心脏和血脉,决定了它跑起来有没有劲,顺不顺畅。

轩逸真心版使用的,依然是那台我们非常熟悉的HR系列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

说它熟悉,是因为这台发动机的技术平台已经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说是一款经过市场长期考验的“老将”了。

从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它的最大功率是88千瓦,最大扭矩是155牛·米。

这个数据放在十年前,可以说是主流水平,但放在今天,当各种涡轮增压、混合动力技术层出不穷的时候,这个数据就显得有些平淡无奇了。

数据是冰冷的,实际开起来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很多开过轩逸,尤其是以它为生产工具的网约车司机师傅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这车在红绿灯路口起步的时候,总感觉反应慢了半拍。

你踩下油门,发动机声音先提上来了,但车子要稍微等一下才会有明显的加速感,旁边的一些国产车或者新能源车,可能早就轻快地冲出去了。

在城市里走走停停,这种感觉可能只是让人有点着急,可一旦上了高速公路,这种动力偏弱的特性就会被放大。

比如,当你需要加速超过一辆大货车时,你可能会深踩油门,这时你会听到发动机在声嘶力竭地嘶吼,转速表指针飞速攀升,但车速的提升却非常缓慢,有一种“光打雷不下雨”的无力感。

这种体验对于驾驶者来说,不仅影响心情,在某些需要快速反应的路况下,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与它同级别的丰田卡罗拉,无论是搭载1.2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还是1.8L双擎混动车型,虽然动力参数可能相差不大,但实际的加速响应和动力输出的平顺性,都要比轩逸来得更直接、更从容。

过去,有些观点会称赞轩逸这台老发动机,说它虽然技术不算新,但在2025年依然能满足严格的国六排放标准,证明了其技术的成熟和可靠。

但我们仔细想一想,满足国家法规的排放标准,难道不是一款在售车型最基本的要求吗?

轩逸真心版值不值得买,看完这三点,再决定也不迟-有驾

这就像一个学生考试及格了,这本是分内之事,并不值得拿出来大书特书。

反观我们中国的自主品牌,近五年来在发动机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长安的蓝鲸动力,还是奇瑞的鲲鹏动力,不仅轻松满足国六标准,在热效率、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等关键指标上,早已超越了轩逸这套动力总成。

用一个刚刚达到门槛的标准来作为卖点,恰恰从侧面反映出其在技术上已经缺乏亮点和竞争力。

说完了动力,我们再来看看车里的配置。

如今的汽车,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它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特别是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科技配置,是购车时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这方面,轩逸真心版的表现就更显得与时代脱节了。

现在,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十多万的国产车里几乎已经成了标配。

这个功能可以在高速或快速路上,帮助驾驶员控制车速、保持车道,极大地减轻长途驾驶的疲劳感。

就连作为合资品牌直接竞争对手的丰田卡罗拉,也已经将这套系统作为了全系标配。

而轩逸呢?

我们翻看它的配置表,会发现它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它能拿出来宣传的配置亮点是什么呢?

是一些媒体提到的“同价位少有的感应雨刷”。

这让人听了不免有些哭笑不得。

在别人都在普及“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时代,轩逸还在把一个十几年前就算不上新鲜的配置当作卖点,这种产品思路显然已经跟不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了。

接下来谈谈油耗,这曾经是日系车,特别是轩逸引以为傲的最大优势。

凭借着相对较低的燃油消耗,轩逸赢得了“省油家轿”的美名,也因此获得了大量家庭用户的认可。

轩逸真心版值不值得买,看完这三点,再决定也不迟-有驾

日产在发动机节油技术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省油”这个概念的内涵,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轩逸还在为百公里节省零点几升汽油而努力时,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车企,已经通过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开创了全新的节能时代。

这些插电混动车型,在有充电条件的情况下,日常上下班通勤完全可以实现零油耗,每公里电费不到一毛钱;即使在亏电状态下当做油车开,其百公里油耗也能做到4升以下,远低于同级别的纯燃油车。

更不用说丰田那套发展了二十多年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表现出的惊人燃油经济性。

在这些新技术的冲击下,轩逸那点传统的节油优势,就像是算盘面对计算器,再怎么精打细算,也无法在根本的效率上与对手抗衡。

最后,我们来聊聊一辆车的行驶品质,这主要由底盘悬挂系统决定。

轩逸素有“马路大沙发”的称号,指的是它的座椅填充物非常柔软,坐上去很舒服。

但乘坐舒适性,光靠座椅是不够的,底盘的滤震能力同样关键。

轩逸的后悬挂采用的是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这是一种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的悬挂形式。

它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当一侧车轮碾过颠簸路面时,会通过扭力梁传递给另一侧车轮,导致车身产生更多的晃动和多余的弹跳。

尤其是在通过减速带或者行驶在路面不平整的道路上时,那种生硬的冲击感和车尾的不安定感会比较明显。

而同级别的很多车型,比如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大众速腾等,都早已换装了结构更复杂、成本也更高的多连杆式独立后悬挂。

这种悬挂能让两侧车轮独立运动,互不干涉,从而更好地吸收路面颠簸,提供更稳定、更舒适的乘坐体验。

可以说,在看不见的底盘硬件上,轩逸也做出了成本上的妥协。

综合来看,轩逸这款车,无论是动力总成、智能配置、燃油经济性的定义,还是底盘悬挂的硬件水平,都停留在一个相对陈旧的阶段。

它所依赖的,更多是过去多年积累下的口碑和庞大的保有量。

然而,市场是向前发展的,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

特别是随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以惊人的速度在技术、设计、品质上全面崛起,它们用更具诚意的产品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不断刷新着消费者对于家用车价值的认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产轩逸如果还想仅凭一份“真心”的口号和微不足道的配置调整来守住市场,恐怕会越来越力不从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