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菲克核心资产第六次拍卖:一个汽车合资时代的谢幕

点击关注不迷路

广汽菲克核心资产第六次拍卖:一个汽车合资时代的谢幕-有驾

2025年9月27日晚,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管理人发布了一则通报:

长沙工厂的核心资产将进行第六次公开拍卖。

这一次,不再打包整体出售,而是拆成两个资产包:

一个主要是土地和厂房,起拍价约6亿元;

另一个主要是生产设备,起拍价约2亿元。

合计起拍价大约8亿元,仅为2024年7月首次拍卖19.15亿元的41.47%。

这已经是第六次尝试了。

前五次,全部流拍,无人报名。

换句话说,哪怕价格腰斩再腰斩,市场依然兴趣寥寥。

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广汽菲克”这个名字或许有点陌生,但那句广告语——“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几乎刻进了记忆。

当年,Jeep国产化曾被寄予厚望,自由光、指南者、自由侠三款SUV一度风头无两。

2017年,广汽菲克年销量突破20万辆,账面净资产高达44亿元,是合资车企中的“优等生”。

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后,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司,会走到破产清算、资产甩卖的地步?

这不只是一个企业的沉浮,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汽车产业过去十年的剧烈变迁。

合资光环褪去

广汽菲克成立于2010年,由广汽集团与意大利Stellantis集团,前身是菲亚特克莱斯勒各持股50%,总投资约170亿元。

它承载着双方对SUV市场的共同野心。

彼时,中国SUV市场正处在爆发前夜,Jeep作为硬派越野的代表,拥有极强的品牌号召力。

2015年Jeep正式国产,2017年销量冲上20万辆高峰。

那一年,长城汽车的哈弗H6月销动辄四五万辆,吉利、长安也在SUV赛道上加速布局。

广汽菲克看似踩准了节奏。

但问题很快暴露。

Jeep国产车型虽然挂着“专业SUV”的标签,但实际产品力并未完全匹配市场期待。

自由光早期的9AT变速箱顿挫、油耗高,自由侠空间小、配置低,指南者则被诟病“换壳车”。

更关键的是,它们的价格并不便宜,主力车型落地价普遍在18万到25万元之间,与当时快速崛起的自主品牌形成正面竞争。

而自主品牌,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蜕变。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技术反哺,长安蓝鲸动力横空出世,长城深耕SUV细分市场,比亚迪则悄然布局新能源。

相比之下,广汽菲克的产品更新慢、本土化不足、营销套路老旧,很快被市场边缘化。

2018年,销量开始断崖式下滑。

2019年销量不到2018年的一半。

2021年,生产线彻底停摆。

2022年10月,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至此,一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合资项目,彻底熄火。

为什么没人接盘?

如今,长沙工厂的资产被拆成两包,总价8亿元,不到最初评估价的一半。

按理说,这已经是非常“骨折”的价格了。

但为何前五次拍卖,连一个报名的人都没有?

答案其实藏在产业趋势里。

广汽菲克长沙工厂,是一座典型的燃油车生产基地。

它的生产线、设备、工艺流程,都是围绕传统内燃机车型设计的。

而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进入新能源主导的时代。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50%,一线城市甚至逼近70%。

主流车企几乎全部转向电动化,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站稳脚跟,传统巨头如比亚迪、吉利、长安全面电动化,连合资品牌也在加速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接手一座燃油车工厂,意味着什么?

首先,改造成本极高。

要把一条燃油车生产线改造成能生产纯电或混动车型的产线,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还需要重新规划物流、供应链、人才结构。

其次,市场风险大。

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即便改造完成,能否快速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否收回投资,都是未知数。

更现实的是,很多潜在买家根本不需要“整厂”。

如今新建一座智能工厂的成本,可能比改造旧厂更低、更高效。

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都在自建高度自动化的“灯塔工厂”。

对它们来说,买一块地、从零开始,反而更灵活。

所以,广汽菲克的资产,看起来便宜,实则“烫手”。

它代表的是一个正在被时代淘汰的生产模式。

地方的无奈与坚持

尽管屡次流拍,广汽菲克管理人和长沙经开区并未放弃。

他们多次组织招商对接,接待潜在投资人,甚至调整拍卖策略——从整体打包到分拆处置,试图降低门槛,吸引不同类型的买家。

比如,土地和厂房可以卖给物流、仓储、数据中心等非汽车类企业;

生产设备则可能被零部件厂商或二手设备商收购。

这种“化整为零”的思路,是务实之举。

但即便如此,进展依然缓慢。

原因很简单:长沙并非一线城市,工业用地的吸引力有限;

而设备多为专用设备,通用性差,二手市场价值不高。

这背后,其实也折射出地方经济转型的阵痛。

过去,一座整车厂能带动数百家配套企业,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是地方GDP的“压舱石”。

如今,当传统整车项目退出,地方政府面临的是产业链重构、工人再就业、土地再开发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广汽菲克的广州工厂已被广汽埃安接管,转型为纯电生产基地,算是幸运的。

但长沙工厂的命运,仍悬而未决。

消费者的记忆与现实的选择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广汽菲克的落幕,或许只是新闻里的一则消息。

但对曾经的Jeep车主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售后保障的不确定性。

值得欣慰的是,管理人在通报中明确提到,汽车售后服务仍是破产清算案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

这意味着,即便工厂没了,车主的保养、维修、配件供应,短期内不会中断。

Stellantis集团也表示会继续支持Jeep品牌在中国的售后服务网络。

不过,长远来看,随着库存配件消耗殆尽,维修成本可能会上升,二手车残值也会进一步下跌。

这提醒我们:买车不仅是买产品,更是买一个品牌未来的确定性。

今天,消费者在选车时,越来越看重企业的技术路线、资金实力、长期战略。

曾经靠一个经典品牌就能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市场更青睐那些能持续迭代、快速响应、有清晰电动化路径的企业。

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新秩序的开始

广汽菲克的破产,不是个例。

近年来,多家合资车企陷入困境:

长安PSA、东风雷诺、华晨宝马前合作伙伴华晨集团……

它们的共同点是:过度依赖母品牌光环,忽视本土市场需求变化,转型迟缓。

反观那些活下来甚至活得更好的合资企业,比如广汽丰田、上汽大众,无一不是在电动化、智能化上投入重兵,积极推出混动或纯电车型,并深度参与中国市场的研发体系。

广汽菲克的故事告诉我们:

没有永远的“金字招牌”,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企业才能生存。

第六次拍卖即将开始,会不会有人出手?

也许会有。

但即便成交,也很难再恢复往日荣光。

这座工厂,更可能被改造成物流园区、数据中心,或者彻底拆除重建。

Jeep国产化的篇章,已经翻过。

但它的教训,值得所有车企铭记:

市场不会因为你的历史而对你温柔,消费者也不会因为你的过去而为你买单。

唯一能依靠的,是当下和未来的产品力。

广汽菲克的落幕,没有轰轰烈烈,只有悄无声息的流拍和不断下调的起拍价。

这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淘汰从不喧嚣,它只是让你慢慢发现,自己已经被落在了后面。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或许无法左右产业变迁,但可以从中学到一点:

无论是买车、投资,还是职业选择,都要看清趋势,别被过去的光环迷惑。

毕竟,时代不会为任何人停留。而那些能看清方向、及时转身的人,才有机会在下一个浪潮中站稳脚跟。

广汽菲克的故事结束了,但中国汽车产业的故事,还在继续。

只是主角,已经换了人。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