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深耕到全球布局,销量跌出一线的长城汽车,如何逆袭为黑马

《从掉队到翻身:长城靠四步棋能否变身黑马?》

展览馆里灯光猛亮,坦克系列车旁围着一堆年轻人,有人拍视频有人嘻嘻笑着讨论油耗,有人盯着车尾的敦煌绿纹路说:“这车有点文化味儿。”场面热闹却藏着疑问:这家曾经一度掉出一线的车企,真能靠这些花样把销量翻回来吗?

从技术深耕到全球布局,销量跌出一线的长城汽车,如何逆袭为黑马-有驾

读者想知道答案,作者决定先把问题摆明白,再把路子讲清楚。

中国制造经历三次大变化,1978年从计划往市场走,靠人口红利当起世界工厂;2001年入世后深度融入全球分工;现在站在第三次转折点,任务不是有没有产能,而是有没有把关键技术掰在自己手里。

这点用一个事实说话最有力:1949年连标准螺丝钉都得靠进口,76年后很多东西中国能做得比谁都多,可关键设备像光刻机还掌握在别人手里,华为遇到芯片断供的尴尬让人清醒。

在这种大环境下,魏建军带着自家车企提出“四化战略”。

这套布局听上去有点像老路子加新点子:油电平等、泛内燃机、新能源多元、战略全球化。

从技术深耕到全球布局,销量跌出一线的长城汽车,如何逆袭为黑马-有驾

核心想法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把每条路子都走到位,别把鸡蛋全压一篮子。

这家公司已经把发动机线做得全,从1.5T到4.0TV8都有货,电池和电控也在体内搭出链条来。

讲白了,城里上班就靠电,跑远路有人选混动,拉货还靠柴油,这不是犹豫,是根据人用车场景来分配。

他们搞的Hi4体系值得细说。

那套技术不是把内燃和电机简单拼在一块,而是把两者深度融合,目的是拿到四驱性能同时把两驱油耗压下来。

从技术深耕到全球布局,销量跌出一线的长城汽车,如何逆袭为黑马-有驾

工程师们把这理解成“1+1>2”的活计,结果是小型SUV到商用车都有混动解决方案。

企业给出的数据也不吭声不见:坦克700上面装的Hi4-T模式,亏电工况油耗能降到9.8升每百公里,这对一台偏重底盘和动力的越野车来说很有看头。

再来看看谁吃亏就能补刀:新能源现在热得很,但把所有资源押在纯电上有风险。

长城选择把赌注拆散,电、混、氢各自发力,形成多条备胎。

好处是遇到供应链波动或政策调整的时候,不会一下子懵圈。

从技术深耕到全球布局,销量跌出一线的长城汽车,如何逆袭为黑马-有驾

企业还把全球当作棋盘,目标不只是卖车,还想把技术标准往外搬,逐步改善在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上的短板。

除了技战术,他们还守住四条规矩:敬畏资本不被绑架;不做过度营销;不追短期利润;不损坏产业生态。

这样一套底线思维在行业浮躁的当下挺稀罕,能让品牌长期有口碑。

魏建军在访问里常提长期主义,这话听着有点老派,却能让一家公司少走弯路。

真实成绩在市场上能看见。

从技术深耕到全球布局,销量跌出一线的长城汽车,如何逆袭为黑马-有驾

2024年主打方盒子的销量达到29377辆,占比接近38%,同比增长42%。

坦克系列靠机械质感抓住年轻用户,粉丝粘性强。

品牌还打算上高端,BG超豪华计划在推进,超跑项目也定了日程,目标在明年年底推出一台真正的超跑。

品牌把敦煌文化融进某些车色和内饰里,用文化讲故事,这招让车型多了点情感卖点。

眼下的风险不用避讳。

从技术深耕到全球布局,销量跌出一线的长城汽车,如何逆袭为黑马-有驾

新能源转型成本高,海外市场复杂,品牌想从中高端走上去需要时间和耐心。

建议是继续加码研发,补强供应链自给率,把全球渠道稳步搭好,并把用户服务当成护城河,这样能把短期的销量波动转化成长期的信任积累。

回望文章开头的展馆场景,那里的人并不只为颜值驻足,更多在观察这家公司能不能把承诺变成产品。

若这家企业能把“四化战略”和那四条底线坚持到底,持续把技术吃透并对外输出标准,那么从掉队者到黑马的蜕变并非空谈。

故事会怎样发展,可能在下一场车展或那辆传说中的超跑露面时得到一部分答案。

读到这里,想知道你更看好哪一步棋:把技术铺深,还是把品牌做高?

欢迎留言说说你支持哪条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