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长安UNI-V与大众朗逸家用体验对照记
有一阵子,表哥在咱们群里问:“10万出头想换台轿车,通勤顺带周末接送娃,有没有啥推荐?”其实这问题搁老李头那儿,答案八成还是绕不开那几款。真巧,我前段时间正好试过新上的第三代UNI-V,也开过朋友的朗逸。两台价位贴得死死的,但调性和气质,一个偏张扬、一个走实在。
先说外观吧。有天傍晚下班路上,一辆红色UNI-V停我前面,那电动尾翼升起来的时候,还真有点小跑车的意思。我特意多看了几眼,这种掀背门加运动卡钳设计,在小区停车场确实容易被人围观。“哎,这不是隔壁老赵家的新车嘛?看着挺唬人的。”邻居大姐边晾衣服边嘀咕。反倒是朗逸,就低调太多了——横平竖直的大众脸,看着不惊艳但耐看。我妈就喜欢这种,说“像以前桑塔纳一样结实”。她老人家每次都觉得夸张造型开出去“不稳当”。
空间方面我是真有体会。之前带同事去机场,他身高快一米八,坐UNI-V后排头顶差点碰到棚顶,“你这后排比我家Polo还紧凑啊!”不过腿部空间还行,两拳左右,不至于蜷着腿。但要是全家出游、带孩子老人什么的,我估计他们会更喜欢朗逸。上回舅舅买菜回来拉了一堆东西,让他媳妇直接把婴儿车往后备箱一塞,还能剩不少地儿。“你们年轻人喜欢个性,我们年纪大了讲究能装。”他说得也没错。
动力嘛,其实分两个层次。我开的那台1.5T UNI-V市区跑很轻松,高速油耗七升上下(听4S销售顺嘴提起,说他自己上下班一天来回不到50块钱油费)。不过2.0T那个版本是真的猛,上高速踩下去超个车不用发愁,比起原来我单位用的小捷达强太多,就是油耗略高些,但师傅说“蓝鲸发动机现在管控得不错,不像早几年涡轮随便喝”。至于操控感受,有一次朋友非要试SUPER RACE模式,把仪表盘切到赛道风格,他激动地喊:“兄弟,你这是买菜还是飙山?”方向盘沉甸甸,高速不飘,就是底盘稍微硬一点,小坑洼能感觉出来。
再聊聊内饰配置吧。这两年国产品牌科技氛围做得越来越花哨,18扬声器杜比音响放歌效果确实震撼——堵在二环路上听首《平凡之路》,仿佛包场KTV似的。而且256色氛围灯晚上变幻莫测,有时候开夜路都有点舍不得熄火。不过储物空间设计略显鸡肋,中控没地方放手机,只能塞扶手箱,每次找钥匙都翻半天。
相比之下,大众内饰就是规矩又熟悉,没有那么多噱头,但是操作简单易懂,我爸第一次摸12寸中控屏就学会导航。他最满意的是座椅加热功能,“冬天屁股暖和才叫享受”,北方家庭应该很吃这一套。而且无钥匙进入真的方便,多拎几个菜也不用腾手找钥匙孔了。
安全性能,两款其实都不含糊。据修理厂王师傅说,现在主流轿车侧碰标准严苛,“笼式结构、高强钢这些材料成本可没少花钱”。UNI-V配L2级辅助驾驶,用起来高速巡航跟随很省心;540°影像倒库时清楚看到轮胎旁有没有石块,上回帮妹夫搬鱼缸进地下室,全靠这个避开的井盖。而大众系历来以安全著称,新款ACC和碰撞预警标配,据说保险公司定损时也认它靠谱。有趣的是,一位老司机吐槽:”现在这些电子辅助啊,再怎么高级,下雨雾大时该踩刹还是要踩。”
养护方面补一句冷知识:据我们本地维修店技师讲,新版朗逸1.5L自吸机滤更换周期延长到1万公里,而且零件渠道充足、不挑修理厂,对预算敏感用户算友好;而UNI-V因为部分特殊零件只能4S订货,要等上一阵子,不过日常保养价格已经压下来不少,没有传言那么贵。(群里有人去年刚做完首保)
最后插个小插曲:去年五一假期,同事借我的UNI-V拉帐篷露营回来,说电动掀背门差点让熊孩子夹住手,好在有防夹功能及时弹开。他感慨:“以后选装备一定留意这种细节。”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