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行业是否濒临崩溃?奔驰宝马大众已提前谋划应对策略

据德国安永(EY)咨询发布的分析报告表明,去年德国汽车行业裁减岗位大约5.15万个,占全国该行业百万员工总数的7%,这个数字可以说是挺可观的。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截至6月30日,德国的工业就业人数降到了542万,比去年减少了约11.4万个岗位,其中汽车行业的裁员几乎占了一半。另外,裁员范围也不仅局限于汽车行业,德国机械制造业和金属生产行业分别减少了1.7万和1.2万个岗位。

自2019年以来,德国工业企业已经裁员大约24.5万人,降幅达4.3%。随着就业人数不断减少,德国工业的收入也持续下滑——今年第二季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这是连续第八个季度出现下滑。除了电子行业稍有回暖外,德国其他行业的销售额都在下滑,而德国工业的核心产业——汽车制造,包括受到需求疲软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激烈竞争,以及自身向电动车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收入减少了1.6%。

在默克尔总理任内,德国曾引领全球提出“工业4.0”的创新理念,与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2025”甚至提前完成了目标,而德国媒体却说“工业4.0”已经变成了“工业0.4”。汽车行业、工业生产以及就业人数的数据,也都印证了这一说法。如今的德国工业和制造业,正面临自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

或许让德国重新振兴的,还得靠“工业0.4”的再启动,可要说做起来还真不简单。

德国的工业现在遇到不少麻烦,比如能源成本高得吓人、官僚体系繁琐、国内市场需求乏力,再加上跟美国之间贸易关系紧张。与此同时,中国的智能汽车制造已经悄悄地深入了欧洲市场。安永的报告指出,美国的关税政策以及对华出口的减少,对德国制造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像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博世、大陆集团和采埃孚(ZF)这样的大公司,已都宣布要削减在国内的成本开支。保时捷也打算大规模关闭电池子公司——Cellforce,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欧洲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似乎遇到了不少阻碍。

安永提醒说,这种形势有可能继续下去,把年轻的工程师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空间都压缩得更厉害。目前,德国的汽车和机械制造行业在招聘新人的数字,比以往都少了不少。

不过话说回来,刚过去的7月,大众汽车宣布要在中国投资168亿元人民币,折合24亿欧元,跟中国的智能计算平台供应商地平线合伙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而早在3月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梅赛德斯-奔驰的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也提了,奔驰打算在中国投入140亿元人民币,用于开发新产品和科技,想把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线再丰富一点。

德国汽车行业是否濒临崩溃?奔驰宝马大众已提前谋划应对策略-有驾
德国汽车行业是否濒临崩溃?奔驰宝马大众已提前谋划应对策略-有驾

其实早在去年4月份,宝马就宣布要在沈阳大东工厂投200亿元人民币,这已经是继2022年投资百亿做电池项目之后的又一大动作。宝马的这笔新投资主要聚焦在智能制造和技术创新上,目标是为2026年“新世代”车型的量产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角逐里,德国车企现在的适应能力明显比美日同行更强一些。比如,奥迪已经全面开启和华为公司合作,共同搞智能汽车制造。或许,与中国企业加强合作、重新赢回中国市场,对于提升德国汽车在全球的竞争力,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