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二手车出口潮里的暗涌与新路
八月的南沙港,海风混着机油味,吹得人眼睛有点涩。许晓庆穿着反光马甲在码头上走来走去,手里那份发货单已经被汗水捏得起了褶。这一批车马上要装船去迪拜,有些甚至还保留着国内贴膜和香薰味。听他说,今年前七个月光是往阿联酋就出了1.6万辆,这地方成了他们最大的海外客户地。
其实广州的“出海”节奏早就埋下伏笔——2019年试点一开闸,加上去年把审批改备案,不少新能源二手车像坐了电梯一样蹿出去。我记得严斐提过一句,“广东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一”,这话不是吹牛,我小区地下库里停的各种老广牌照,就是活生生的库存池子。“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后,不少老车主干脆把十几万公里的小轿卖掉换台电动SUV,这批退下来的家伙,就成了出口商眼里的宝贝。
刘向荣说南沙搞了个专门给二手车出口用的登记站,“一站式”办完转移、注销啥的。我倒是见过一次,有辆旧款白色MPV在那儿排队检测,师傅蹲在轮胎边嘀咕“这胎纹还行,再跑个三四万没问题”。这些细节叠起来,就是所谓全链条服务——检测、报关、物流都能打包解决,比以前省心多了。
不过热闹背后也不全是顺风水。有做高里程出口生意二十多年的张亮跟我吐槽,他们现在一个月能出两百多台,可售后真是一块硬骨头。他们送到目的港基本就算交差,之后坏不坏、修不修,全靠买方自己扛。有次他接到海外客户电话,说空调压缩机到了当地不到半年挂掉,可对方连配件都找不到,只能拆别人的旧件顶上,这种事传开,对口碑伤害挺大。
还有价格怪象。在迪拜保税区看过现货价,比国内收购价还低。一位做出口的大哥悄声说,那是有人囤货砸在手里,只好甩卖回血。这种倒挂直接影响国内定价,他自己也怕踩坑,所以最近收车更谨慎,会特意盯一下生产年月和配置,比如有没有原厂导航屏、电加热座椅之类,因为这些小配置,在中东市场反而很吃香,据说冬天沙漠夜里冷得快,人家喜欢坐进来屁股暖乎乎的感觉。
行业内开始琢磨抱团取暖。今年大会上成立了个“机构车源出口工作组”,神州租车牵头,把主机厂、金融租赁公司都拉进来,说要统一标准,把“一车一况”的非标变成可规模化输出。我想起群友阿伟分享的一段视频,是他们内部培训如何拍摄车辆瑕疵照片——角度必须45度斜拍,还要附带当日温湿度数据,以便海外买家判断橡胶件状态。这种细抠细节,也许就是未来赢信任的方法吧。
外国采购商也盯紧广东市场。黎巴嫩来的Omar朋友圈天天晒装柜视频,他夸这里出的新能源智能化高,用他的话讲就是“比日本同龄车型聪明”。埃及人Sayed则直言看好电动车增长潜力,还打算趁年底再来挑几台续航400公里以上的,说当地充电桩慢慢铺开,这类车型会越来越受欢迎。而乌克兰女老板Natie更狠,她不仅运新能源汽车,还带充电桩过去,一整套打包卖,当地用户省心,她赚得也稳当些。据她透露,比亚迪某款纯电SUV在那里特别抢手,经常提前订空运配件过去备着,以防客户等太久耽误使用体验。
我前阵子路过南沙,看见壹路汽车集团合作建的新仓库外墙刚刷完漆,据说一年周转能力两万辆,从港口到仓只需半小时卡班运输。有司机笑称,“这比我们跑市区堵一天强多啦。”这种速度,让不少急单都有底气接下来,比如中东那边临时加单五十辆,也敢答应三周内交付完毕,因为仓储+通关环节时间压缩太厉害了。
回家的时候,小区楼下碰见老李,他正擦拭自己的老款燃油轿跑,说有人问他愿不愿意卖去国外。他犹豫半天:“舍不得啊,不过听说去了那边还能继续飙几年。”我笑笑没劝,其实每辆离开的旧车,都像一个搬家的朋友,你不知道它会在哪条陌生街道重新启动,但总觉得,那声音你还是认得出来。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