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边上,不炒辣椒,炒的是智能汽车的新赛道。
华为跟广汽高管一起来到热得能把鸡蛋烤熟的新疆火焰山,堂而皇之地站在启境汽车首款车型旁,这场秀不是为了凑热闹,也不是单纯比哪家车抗高温。行业里都看明白了,这事儿背后的分量可不是说说而已,一个是科技界的“打铁匠”,一个是制造业的“老把式”,凑在一起摆阵仗,等于是要在智能电动车这块拼个高下。
火焰山不是普通测试拼的体力,这里沙多风大,温度直奔70度。车辆三电系统的稳定性,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机械和电子的结合能不能顶得住,不是嘴上说说的事儿。启境把测试放到这么狠的地方,还拉上两家高管在场,意图很明显,谁家车经得住折腾,谁就有底气。广汽的制造底子有口皆碑,车身结实、系统可靠,华为出的是大脑,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地球最热的地方都敢来,那叫一条心。
外头都在猜华为跟广汽是不是玩新花样。现实比想象劲爆,从启境项目一开头,双方就不走寻常路,“合署办公”是操作手册开篇第一条。你说一般的车企合作,顶多是买技术、抄方案、找代工,大家各干各的,中间隔着墙。启境从骨子里打破了这道墙,双方的核心员工直接住同一屋檐下。产品经理、研发专家、市场团队不是定期“开会”,而是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所有决策研发流程绑在一块,想法蹦出来就集体拍板,不绕圈、不踢皮球,目标都是——做一款又聪明、又结实、又能打的次世代智能车。
“IPD流程”是启境的中轴线,这套办法原本是华为发家时练出来的,集成产品开发,意思就是设计、研发、验证、生产、市场,所有部门像鱼鳞片一样靠拢,协同效率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广汽的工程端一板一眼,华为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思维灵活在前,每一步都要给后面接力的人铺好路。双方融合完,什么“沟通障碍”“研发推诿”直接打包送走,剩下的就是全流程闭环,创意落地不是拖几年,而是说干就干。
启境的CEO刘嘉铭也是个会玩的人。他不但懂车企搞生产运营那套,还对领先科技很敏感,这种人少见,懂制造又不怕革新。华为跟广汽把他拉过来当一号位,就是要这根线能把两家的理和势统统拧到一起。华为的动静快,不爱惯例,广汽一身老本事,两边谁也不踩煞车,将就也不讲情面,开创合作模式的第一步。
再说市场套路。以前造车,大家习惯单打独斗,最多就是伙伴式合作,华为给技术,广汽批量造货,然后各算各的账。启境横空出场,不玩这一套。从“买卖关系”升级到“共创共赢”,根本不把前面的流程拆开,而是力争你中有我、我中带你。广汽在规模化制造、供应链管控、可靠性测试这套硬功夫上毫不含糊,华为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软硬件平台、渠道运营全是自家的顶梁柱。两家合在一起,比“一个顶俩”还要狠,谁也不弱,谁也不吃亏。
启境首款测试车这回在火焰山管理得那么齐,不光是给各路媒体拍照,更是让“深融合、有底气、死磕品质”变成牌面。高温酷暑下跑智能汽车,三电系统、电池性能、高级驾驶辅助的稳定性,现身说法摆出来。华为和广汽的“铁杵成针”与“花样翻新”,无缝对白,落地速度不是吹的。传统车企跟科技巨头这番拍砖,业内看着眼热,算盘都快按不住了。
你说火焰山的高温测试有什么大意义?其实就是摆给所有还在“踌躇满志”的车企看:光有制造业的老本事,智能化玩不过来;光拼互联网那点“云计算”,车身安全和产品稳定跟不上。两家大佬一拍桌子“合署办公”,表面是团队协作,深层次就是利益捆绑、目标一致、敢于试错。启境的产品从头到尾,全社会的研发资源、渠道铺设、人力结构,都在为这个“合体怪兽”让道。
再看人才模式的变化。刘嘉铭不是小白,也不是科班出身的“只懂算法”新贵,而是在车企摸爬滚打多年兼顾前沿科技的人。华为选他,广汽也认,在“传统工业严谨性”和“信息技术灵活度”之间左右腾挪。这种人一出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把甲方和乙方的人马拢起来,不整虚头巴脑。
启境品牌的问世,代表汽车工业不再只是老工程师和研发部的“兵团作战”,而是科技圈和制造圈连根拔起,从模型设计到材料选取再到市场切入全部一气呵成。智能电动车已经不是那年代的“电池加电机就成”,而是全体系拼速度、拼智能、拼服务。华为带来的自动驾驶、智能交互、未来出行思路打破旧有套路;广汽稳扎稳打,用供应链和检测标准守住“车坛底线”。这种“水乳交融”,比单兵作战吃香多了。
市场变幻,不进则退。今年电动车圈厮杀激烈,传统车企想转型,科技粉丝想造车,没有硬实力,嘴皮子再厉害也没用。启境模式已经不是跟风造新车那么简单,而是产业链上下游深度捏合,连最难啃的零部件研发和测试标准都同步调优。以后谁想跟着玩智能电动车,不试试这种“共创合署办公”,根本没法分高低。
内行都知道,行业升级大战才刚刚开始。之前大家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可到最后谁也不想把核心牌亮给对方,怕偷师,怕割肉。启境就像一群棋手围桌对弈,你漏洞我补强,你研发我打磨,没有彼此防备,更多的是一股把事情做成的决心。所谓“强强联合”,不是说一边赚快钱、一边买短线,而是每一步都要顶真拼硬,把产品做成市场尖刀,不留短板。
这次新疆火焰山的测试,也等于把“信心牌”亮到了台前。当所有车企还在实验室里玩数据,启境已经拉着高管站在荒漠晒太阳,这股子劲儿,谁见谁服。你说是“秀肌肉”,其实更像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看谁能在市场最狠的环境下留得住阵脚。而消费者要的,不仅仅是“科技新体验”,还有“用得住、抗得打”。既要AI机器人,又得铁板身躯,两手都硬,才是当下智能汽车的新标准。
有人问,这种合作会不会变成将来车圈新风向?不多说,谁主内谁主外,只看这种“合署办公、共创共赢”,短时间内就能从战略构想到技术验证,从测试反推到市场铺开,这不叫效率,还能叫什么?启境也没喊口号,直接用事实干活,品牌第一步先把产品底线拉起来,告诉所有人“我们是踏实搞研发,不是讲故事”。最终成果不靠卖情怀,而是产品见真章。
市场怎么选,自有分数。启境这一出,既给行业扔了个靶子,又把新合作模式做了示范。别管你是搞智能化的,还是拿制造业本事吃饭,不懂得融合,早晚得出局。中国汽车圈本来竞争就比炖火锅还激烈,谁能又快又稳又有创意,谁就能在下一轮浪潮坐稳头把交椅。
火焰山晒完,不只是炫了一身汗水,也是排了新队形。以后谁还把“传统造车”和“科技创新”分家,都得掂量掂量底气。智能电动车不是谁家单打就能成,真正的好戏,往往都是高手联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路见不平别等吆喝,实力就是最大的底气。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