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缤越凭啥守住第二?吉利的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的倔强?小型SUV是不是真的没有未来了?

小型SUV销量榜单出炉时,整个汽车圈都看沉默了。翻开这份数据,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里,月销超过一万辆的车型竟然只有两款!这放在三五年前根本不敢想象。曾经那个"遍地爆款"的黄金赛道,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比亚迪元UP以25919辆的销量夺得冠军,这是一款纯电动小型SUV。吉利缤越紧跟其后,月销13968辆,坐上了第二的位置。传祺GS3排名第三,只卖出6903辆。整个榜单前十里,有一半的车型销量不足6000台。最扎心的是,曾经靠年销百万来吹的"国民神车",如今被一款新能源车打得连老二都做不了。

销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缤越凭啥守住第二?吉利的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的倔强?小型SUV是不是真的没有未来了?-有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根本原因不在别的地方,就藏在消费者的钱包里。

新能源车的渗透速度超出所有人预料。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冲到58.37,到了10月这个数字还在往60逼近。十万块左右的预算,消费者现在有更好的选择。花同样的钱,他们可以买到一台纯电续航超过400公里的元UP,也可以买到混动技术更先进的紧凑级SUV。这些车的空间比传统小型SUV大一圈,配置智能化程度更高,充电费用只是加油费的几分之一。

一位在杭州工作的95后,今年在小型SUV和元UP之间做出了选择。他身高178厘米,坐在小型SUV后排时腿部空间拥挤不堪。换到元UP以后,后排足够宽敞,能跷起二郎腿。重要的是,元UP的智驾功能不断通过OTA升级在进化,用起来越来越顺手。像这样的消费者故事在2025年每天都在上演。


传统燃油小型SUV的日子更难过。一台小排量发动机在城市路况下,百公里油耗轻松突破7个油。加一箱油的费用已经能让一台电动车充满三次。年轻购车者在这笔经济账面前直接投降。油耗的问题不只是月度用车成本,更关系到买车之后五年甚至十年的持有成本。消费者不傻,他们用脚投票的结果,就是小型SUV销量的大幅下滑。

销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缤越凭啥守住第二?吉利的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的倔强?小型SUV是不是真的没有未来了?-有驾

第二部分 缤越凭啥守住第二?吉利的"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的倔强"?

缤越能在这么惨的市场背景下仍然拿到一万三千多台的月销,背后的逻辑值得深入分析。这不是偶然,而是精准定位带来的必然结果。

吉利把缤越定位在"10万级运动小型SUV"这个细分空间里,而这个空间恰好是空白的。2025款的缤越L搭载了1.5TD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33千瓦。百公里加速时间只需要7.6秒,放在整个小型SUV领域都属于顶级水准。同价位的对手要么是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平庸到难以形容,要么根本没有相匹配的配置。

销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缤越凭啥守住第二?吉利的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的倔强?小型SUV是不是真的没有未来了?-有驾

这台车的中控屏是14.6英寸的大屏,支持华为HiCar互联功能。车机芯片用的是高通骁龙处理器,性能和配置对标的是15万级别的新能源车。L2级驾驶辅助包括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这些配置在小型SUV这个价位段几乎看不到竞争对手。

缤越的整个产品线覆盖很广。超能版从6.68万元起售,主打性价比用户。缤越L则定位更高端,在8万到9万多的价格区间。这样的产品矩阵能覆盖小型SUV市场从入门到偏高端的所有购车需求。

购买缤越的用户群体特别年轻。数据显示,缤越用户中25岁以下的占比达到42。在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眼里,动力强劲和配置潮流是最看重的两个因素。每当新款车机功能上线,或者推出限时优惠活动,缤越的销量就会有明显的拉升。这说明年轻人对这台车的产品力是真的认可。

销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缤越凭啥守住第二?吉利的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的倔强?小型SUV是不是真的没有未来了?-有驾

对比那些合资品牌小型SUV的处境就更能看出缤越的优势了。本田XR-V曾经月销过万,如今的销量已经跌到了个位数。丰田C-HR更是沦为被人遗忘的角落,月销量常年在三位数徘徊。这些合资车型的价格还要11.99万起,比缤越L的顶配价格还贵。配置呢?中控屏只有8英寸,车机卡得像十年前的手机系统。年轻人看一眼就没有购买欲望。

更深层的原因是,这些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上反应迟钝。他们还在坚持燃油优先战略,到2025年都没有拿出有竞争力的小型新能源车型。结果就是被国产电车和混动SUV从两个方向夹击,市场份额持续蚕食。本来就不多的小型SUV市场里,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在急速压缩。

第三部分 小型SUV"凉凉"背后,是消费升级还是车企"懒政"?


销量下滑的表面原因看起来很清楚,就是消费者需求转向新能源。但往深层挖,问题的根子在车企身上。很多传统小型SUV的设计理念还停留在五年前。

销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缤越凭啥守住第二?吉利的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的倔强?小型SUV是不是真的没有未来了?-有驾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为"便宜小巧"买单。他们要的是"小车价格,大车体验"。空间方面,五个人坐下没有问题,偶尔全家出游也能应付。配置方面,智能驾驶和车联网已经成了基本要求,不然显得太"土"。成本方面,月度养车费用最好不要超过一千块。

传统燃油小型SUV怎么满足这些需求?多数都达不到。轴距普遍在2600毫米以内,空间局促这是通病。配置寒酸到连座椅加热都要单独选装,某些品牌甚至没有安装标准的车联网系统。动力呢,还在用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推背感几乎没有。用这样的产品去竞争,结局只能是被市场淘汰。


有些车企早就看到了这个趋势,但他们选择了"躺平"。某些合资品牌在2023年就传出要换代小型SUV的计划,结果拖到2025年还在卖老款车。连CarPlay都没有升级,更不用说什么智能化功能了。这种态度就是在告诉消费者,我们对这个市场没有诚意。

销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缤越凭啥守住第二?吉利的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的倔强?小型SUV是不是真的没有未来了?-有驾

国产品牌里也有类似的问题。手里握着混动技术,却把所有资源都押注在紧凑级SUV上,小型SUV领域只是敷衍了事。要不就是直接推一个"油改电"的半成品,拿来糊弄市场。消费者眼睛是雪亮的,你不认真,他们就去别的地方花钱。

第四部分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当缤越销量榜的数据公布以后,汽车社区的评论区热闹极了。大家提出的问题代表了很多购车人群的实际想法。

销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缤越凭啥守住第二?吉利的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的倔强?小型SUV是不是真的没有未来了?-有驾

有人问,小型SUV是不是真的没有未来了。答案其实是"没有"。未来小型SUV市场会出现分化。一部分会像缤越这样走"运动加智能"的差异化路线,专注于抓住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市场。另一部分会完全转向新能源,主打纯电或混动路线,定位城市短途通勤。但那种老气的燃油小型SUV,如果不在空间和配置上做出升级,确实会越来越边缘化。这不是悲观,这是市场现实。

还有人担心缤越能守住第二名是不是靠着"以价换量"。这个判断只对了一半。缤越的官方指导价从6.68万起,但终端市场上普遍还能优惠1万到1.5万块钱。算下来实际成交价格六万多,对比XR-V优惠后还要十万多的价格,这个优势确实明显。但仅凭价格是撑不起这个销量的。同样的价格,消费者能买到更强劲的动力、更智能的配置、更好的驾驶体验,这才是打动他们的真正原因。单纯靠降价来维持销量,到最后只会把品牌价值也降没了。吉利显然没有走这条路。

有人在十万块的预算框架内,想知道除了缤越还有什么选择。如果只看燃油小型SUV,长安CS35PLUS是个不错的替代方案,终端价格在七万左右,空间比缤越还要大一点。如果愿意转向新能源,比亚迪元UP已经成了新的王者,续航超过四百公里,定价在9.68万到11.98万的区间,性价比吊打所有燃油小型SUV。五菱缤果SUV也是个选择,续航330公里,起价只要6.98万,适合对短途通勤有需求的消费者。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案。

结语 小型SUV的"翻身仗",得靠真本事

2025年9月的这份销量榜单,给整个汽车行业敲了一记警钟。光靠"情怀"和"低价"这两样法宝去卖小型SUV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消费者要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空间该有的尺度不能委屈,配置该有的功能不能落后,价格还得做到有诚意。

比亚迪元UP能用超过三成的市场份额一骑绝尘,背后反映的是纯电动化加上高性价比这个组合的强大吸引力。吉利缤越能守住第二,靠的是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持续的产品迭代。那些销量不断下滑的车型,它们需要反思的问题很简单,就四个字:认不认真。你到底有没有把这台车认真造出来?


有些车企还在靠着历史光环吃老本,结果被市场无情地甩到了身后。曾经的"国民神车"光环能用多久?从销量数据的变化趋势看,也就这一两年的事了。转向新能源、升级产品、重视年轻人的需求,这些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销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缤越凭啥守住第二?吉利的救命稻草还是最后的倔强?小型SUV是不是真的没有未来了?-有驾

如果你现在有十万块钱要买第一台车,面对的选择已经不再是"配置老旧的合资小型SUV"对"卷王国产新能源"这样的简单对比。选择权在你手里,市场用销量在告诉车企他们的答案。下一个月的销量榜单会怎么样?用脚投票的消费者们已经给出了方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