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鸣与沉寂:摩博会的双面叙事

#科学颜论进行时#

轰鸣与沉寂:摩博会的双面叙事

引擎轰鸣。人声鼎沸。九月山城,空气里弥漫着汽油与激情混合的味道。950家企业、16万平方米展厅、25万人次观众——2025年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交出了一份光鲜的成绩单。无人机在夜空中勾勒出“摩托之都”的绚烂图景。但在这喧嚣之下,另一种声音同样清晰可辨。那是行业转型的阵痛,是政策束缚的叹息。

表面繁荣:数据背后的真实温度

展会热闹非凡。真的。非常热闹。

Honda全球首发两款CB系列四缸车型。宗申赛科龙推出公升级运动巡航RA1000。超50款新车集中亮相。展厅内,张雪机车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500F、820RR等新车型引发订车热潮。科技感十足。智能语音交互、毫米波雷达盲区监测、弯道ABS等创新技术纷纷登场。电动摩托车参展商数量同比激增60%。

但热浪之下有寒流。

传统燃油车领军品牌集体缺席。豪爵、春风多年未参展。铃木、光阳、标致也未现身。国际参与度明显不足。除凯旋外,宝马、杜卡迪、雅马哈等国际巨头悉数缺席。钱江和新大洲本田选择在展会同期另辟场地举办发布会。这分散了关注度。也削弱了摩博会作为行业集中展示平台的权威性。

轰鸣与沉寂:摩博会的双面叙事-有驾

行业困境:冰面下的暗流

数据不会说谎。但数据背后有深意。

摩托车销量持续下滑。2024年销量仅为1992.28万辆。与2007年3000多万辆的高点相比,缩水超三分之一。更触目惊心的是产能利用率。39.85%——这个数字仅为汽车产业的一半。全国摩托车产能超5000万辆。但实际产出远不及此。

企业在内卷中挣扎。“很多电动车生产成本在1800-2000元,出厂价却只有1500-1800元。”中检西部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宝基坦言。卖一辆亏一两百。但不能不卖。停了工人怎么办?大家都在等明天。更好的明天。

海外市场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2024年出口量达1101.63万辆。但墨西哥拟对中国摩托车征收35%关税。东南亚市场关税不对等问题突出。中国对东盟关税为零。对方却维持50%-70%的高关税。日本企业的金融优势明显。中国摩托车价格虽低30%。但日本品牌通过分期付款能将首付拉至同一水平。

政策枷锁:13年与一纸禁令

13年。这是一辆摩托车的法定寿命。

轰鸣与沉寂:摩博会的双面叙事-有驾

《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第11条明确:摩托车使用年限为13年。展会上,13年报废摩托车特别展示区格外刺眼。车辆状况良好。却即将终结。车主留言充满不舍。

清华大学李稻葵直言:强制报废政策抑制了消费意愿。消费者购买的只是13年使用权。这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禁限摩政策更是悬在行业头上的利剑。全国近200个城市对摩托车实行禁限行。政策已延续约40年。但西安2017年解禁后,万车事故率每年降幅超10%。74%居民对解禁持肯定态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骏教授指出:西安经验证明“解禁必乱”的认知已被打破。

新国标实施带来新挑战。电动自行车时速超25公里自动断电。这直接影响1400万外卖员群体。摩联信息中心主任周照担忧:这可能让外卖小哥跑不到足够订单。

转型之路:数据与希望

但希望总在裂缝中生长。

轰鸣与沉寂:摩博会的双面叙事-有驾

大阳摩托时隔15年重返摩博会。与长安汽车合作后推出三款新品。硬派巡航TCV450搭载自研V型双缸发动机。ADV350+配备7寸TFT仪表和T-BOX智能互联。展台上,硬核机车与古都文化交织。汉服文创活动吸引众多目光。

电动化、智能化成为突围方向。宗申集团打造“高端摩托车产业大脑”。隆鑫通用转型为产业生态组织者与数据价值运营商。这是关键一跃。从“机器的力量”转向“数据的力量”。

中国摩托车商会秘书长张洪波算了一笔账:若全国100多个城市解禁,保守估计年销量将增长300-500万辆。连带安全装备、摩旅消费。拉动效应巨大。

重庆正在探索管理智慧。“有牌证、戴头盔、限两人、靠右行”——十二字铁律取代一刀切禁令。规则代替限制。引导代替禁止。这才是现代城市治理的体现。

未来:轰鸣声将驶向何方

摩博会落幕了。但思考刚刚开始。

这不仅是展会。它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缩影。光荣与梦想。现实与求索。950家企业的热闹背后,是行业转型的深刻命题。数据是冰冷的。但产业人的热情未减。

或许答案就在平衡之间。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在硬核实力与柔性文化之间。那一声声轰鸣,既是工业时代的回响,也是智能时代的序曲。

雄奇山水,新韵重庆。这座城市正以其独特方式,驾驭机遇与挑战。而中国摩托车产业,也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骑向未来。那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