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在西安,摩托车快到年审那阵子。其实我一直挺琢磨,审验到底能不能灵活点。昨天去一次检测站,知道一件事让我有点松一口气,但又觉得挺迷的。
他们规定:手机支架、风挡和保险杠这些,得拆掉。就像我之前在别的站听说的,反正我那手机架挺稳的,从去年装上来就没拆。结果这次一问,工作人员说手机支架都必须拆,我还在心里还真严,毕竟我那手机支架还是去年自己买的,不算特别影响驾驶。
但这里有个小但:只要不是超出车身三十公分的东西,包括手机支架、风挡,只要不超过这个尺寸,原则上可以不用拆。像射灯、超亮的改装灯就得拆掉,不然过不了。这让我想起去年有人说,年检标准每年都在变,但都这么折腾,真是嫌麻烦。
我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知道还有个细节。有的地区可能不同,比如门口那家顺运,他们的规定更严格,很多装的东西都不让留。轮胎型号还得跟原车一样,不然也不会让过。估计就是为了防止偷换配置吧,毕竟要保证车辆安全。
我还想问你:你觉得这规矩,是不是太死板了?像我这个手机支架,安全性其实没问题,拆了还挺麻烦。而且,像我那LED灯泡,估计还得换回去,否则远光不足,说不定也过不了。检验站里有人抱怨:这不就是个形式么?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觉得,年检其实没啥用,反而增加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说到后备箱问题,我发现特别!我问:那尾箱要不要拆?工作人员说,可以不用拆。原来开了这么一扇门,只要你后备箱不是超出车身三十公分的,而且是原配的塑料箱子,像我那摔得烂掉一部分的箱子,换个新的一样可以接受。这让我想:真是没啥大问题。
现在很多人老想改装点东西,要不然后期检验要不就拆东西折腾半天。像我朋友的摩托装了个大风挡,实际用着还挺爽,但每次年审都得拆半天,挺烦。唯一的例外,是原车带的尾箱,只要符合规范就不用拆。这让我觉得:政府这次还是考虑到实际用车的便捷性,但似乎多了点刚性限制。
当然周围还有人酸:你看,就是因为差异太大,检验变得像个山里人过河,好不容易想通,结果又来新规。这让我想:具体到西安这边,年检收费大概在200块左右,差别也不大。只是这些细节折腾得人心里窝火:灯光亮点,牌照位置,甚至轮胎型号……都被细究。
毕竟车辆安全还是重点。但那种标准统一、死板死板的感觉,真挺让人烦的。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不能像欧洲国家一样,哪怕是简易审验,多给点自主空间?反正车主自己知道车跑得稳不稳定。
我选择自己动手调整的心情其实也挺复杂的。比如我刚才在相册里翻了下最新改装的图片,心想:这次后备箱没拆,竟然对审验也没影响。嘿,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过,改装后审验卡壳的事?
有人会说,你这车装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万一不过关怎么办?我倒觉得,最怕的,还是那些死规矩成为挡路的藩篱。其实我还没细想过,未来车检是不是可以更加人性化一点,比如考虑到更科学的检测流程。
这个问题也让我有点困惑:为什么我们在这方面的法规,始终有点硬邦邦的?就像我说的,尾气排放,也不一定合格就能跑得快,反正我猜测——可能是制度先行让大家都惯了这种死板。但人多车多,安全重要,真要操心的事情,还是技术和监管的匹配问题。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更聪明的检验方案?或者,像我这样的小改装、日常用车的微调整,是不是也该给点弹性?我其实挺希望,不是每次都得拆个底朝天才算合格。特别是像我这次,尾箱不用拆,觉得还挺方便。
不过一想到那个没有细想过的猜测,我心里还打个问号:会不会车辆的自我检测能力越来越强?就像手机一样,自动诊断出所有问题,然后自动报告给管理系统。这样的话,人工检查是不是会逐渐走向插曲得少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实在是觉得,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大家平时普通改装,到底那个线不能碰?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最后嘛,我倒是挺想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发现,今年的政策,越来越难猜透?下一次检查,会不会又多出新规?散步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看着各种车子,各式改装,也算是一种观察生活的角度吧。
这次的体会让我觉得,或许这些细节,才是真正的车文化。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