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中国换帅背后:销量暴跌33%,电动化转型遇阻
保时捷中国迎来新掌门
7月20日,保时捷官方宣布,57岁的Alexander Pollich将于9月1日出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接替现任CEO柯时迈(Michael Kirsch)。Pollich是保时捷的“老将”,拥有23年工作经验,曾成功拓展加拿大和英国市场,并带领德国市场实现22%的销量增长。保时捷希望这位“销售专家”能扭转中国市场颓势。
销量“滑铁卢”,经销商矛盾激化
2024年上半年,保时捷全球销量下滑7%,而中国市场暴跌33%,仅售出2.96万辆。主力车型Macan和卡宴销量低迷,纯电车型Taycan更是惨淡,上半年销量不足1万辆。销量压力下,保时捷中国被曝向经销商“压库”,导致部分经销商资金链紧张,甚至联合抗议,要求总部更换高管并提供补贴。尽管双方终达成和解,但矛盾暴露了保时捷在华经营困境。
电动化转型的“中国难题”
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爆发对保时捷冲击显著。国产高端品牌如蔚来、理想等抢占市场份额,小米SU7等车型甚至被称作保时捷的“平替”。保时捷计划到2030年实现80%新车为纯电车型,但Taycan在中国遇冷,电动化战略面临挑战。Pollich上任后,需加速本土化策略,优化经销商合作,同时提升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未来之路:守燃油、攻电动
短期内,保时捷需稳住燃油车基本盘,通过适度提振销量;长期来看,须加快电动化产品布局,并强化品牌营销。中国市场的成败直接影响保时捷全球业绩,Pollich能否破局,仍需时间验证。
(本文核心事实源自公开报道,分析仅代表作者观点)
#汽车新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