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7月末,汽车圈迎来一则重磅消息。
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至此,中国长安升维,与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共同组成中国三大汽车央企,同时重庆也迎来了首个一级央企。
新央企的来龙去脉
新长安成立前,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即“兵装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其前身是2005年成立的「中国南方工业汽车有限股份」,由兵装集团旗下长安汽车、江铃汽车等8家整车企业及20余家零部件公司整合而来;2009年,「中国南方工业汽车有限股份」正式更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又更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如今,新长安升维后,依旧沿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名称,但性质已经彻底不同——集团一跃成为国资委直属的汽车央企(与兵装集团同级)。而为了给名称让位,原来的“旧长安”主体变更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作为核心零部件业务与现有的长安汽车整车业务及其他公司一同并入新成立的汽车央企旗下。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骨干力量,“旧长安”已经拥有40年的造车经验和14个全球制造基地、34家工厂,打造出长安、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等多个自主品牌。
新长安成立后,集团将拥有117家分子公司(含5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3087亿元,从业人数11万人,主要经营业务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汽车销售、金融及物流服务、摩托车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长安不仅是第3家汽车央企,也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第100家央企,注册资本达200亿,超过东风集团的156亿,仅次于一汽集团的354亿。
为什么要成立新的汽车央企?
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长安会升级为直属央企?
我们不妨将这个问题拆解为两部分:第一,为什么这个时间节点,国家要成立一家新汽车央企?第二,又为什么选择了长安?让我们试着剖析一番。
首先,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随着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的加速,汽车央企改革的步伐也正在提速,目标正是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新长安的成立,本质上或许是一场围绕“智造强国”战略的供给侧改革。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288.8万辆、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至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中国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
去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就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公开表示,“国有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不够快”、“不如特斯拉、不如比亚迪”,因此将调整政策,对汽车央企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单独考核。
到了今年1月,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继续表示,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针对性采取措施,努力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就包括研究开展整车企业集团化管理,支持优势企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
随着新能源车的年度渗透率逼近50%,中央需要一家能够建立并引导新时代汽车风貌的新央企,助力国家构建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汽车强国建设,向“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迈进。基于此,成立第3家汽车央企也是顺应汽车行业变革而势在必行的策略。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选择了长安?
重庆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地区之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其中更以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导。而长安一直致力于全面带动重庆汽车产业“聚链成势”,通过战略引导,吸引众多全球顶级的电池、芯片供应商来渝设厂。
新长安成立后,将在更高层级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其设立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正成为重庆吸引顶尖科研力量的磁场,有力推进重庆从过去的技术输入地,向前沿技术策源地进阶。
与此同时,位于重庆的长安也填补了央企在西南地区的“空白”,一方面将带来GDP贡献,另一方面能够促进高端人才集聚与产业链掌控力提升,有利于形成央企和地方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新长安总部落户重庆,这是历史选择,也是国家战略安排。”新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的话,点明了新长安、重庆与中央的深层关系。
换个视角,对于长安而言也是一大利好。长安汽车的前身起源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先后迁移到苏州、南京,1937年西迁至重庆,至今拥有163年的深厚传承与积淀。1984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军转民”号召,开启汽车领域的第一次创业,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中国汽车品的中坚力量。
如今,长安再次升维,也是对这家老牌车企的再次激活。“新集团面临的这片天地太广大了,我在里面看到了满满的机会。过去长安所拥有的资源太少,现在突然发现有了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朱华荣在新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的首次媒体沟通会上感叹道。
从产业发展来看,新长安凭借多年来的行业积累,能够对上承接国家战略要求,对下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战略方向,推动企业高效协同与共性平台建设,重点是,还能作为榜样引导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零部件企业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从科技创新来看,整合更多资源后,新长安可继续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承担更重大的科研战略任务,强化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研发制造水平。以央企身份引领中国品牌加速向世界一流品牌迈进。
长安的现状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集团营收1469亿元,整车销售稳健增长,产销达到135.5万辆,创近8年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5.2万辆,同比增长49%,海外汽车销量为29.9万辆,同比增长5.1%。
新长安成立前,长安就以长安汽车为主体,叠加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新能源品牌,覆盖燃油车与新能源市场。新长安成立后,这一格局并不会发生变化。
“三个新能源品牌从成立之时,无论是组织架构还是制造、物流、采购以及能力、品牌,都做了最大程度的共享,”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谭本宏表示,“三个子品牌各自的定位和目标客群都很清晰,能对长安产生差异化影响和价值。”
长安启源——
具体来看,长安启源依旧定位于“智能移动生活家”,面向主流家庭用户,在空间功能、智能舒适、续航补能等方面,提供融合多元生活场景且具有极致性价比的产品。
今年上半年,长安启源累计销量达到16万辆,同比增长22.9%,今年4月上市的长安启源Q07连续两月登顶20万内新能源中型SUV销冠,累计交付即将突破3万辆。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叶沛表示,新集团成立后,“长安启源力争在2027年实现全球销量突破100万、2030年全球销量180万。同时,在达到规模之外还必须盈利。完成长安主品牌的利润轮替,成为央企规模和盈利担当。”
在产品规划方面,长安启源将构建一套完整的电子电气能源架构,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单品矩阵,包括多款售价为30~50万的全球爆款车型,届时,长安启源将力争实现月销规模突破5万辆,冲击主流新能源品牌TOP 5。
下半年,长安启源将推出三大新品,包括长安启源Q07的激光版,还有一款全新A06轿车以及一款小型的纯电SUV。官方预计长安启源今年累计销量会突破22.5万辆。
深蓝汽车——
另一个品牌深蓝汽车,将继续面向中高端主流新能源市场,为全球年轻态新能源用户提供15万-30万的纯电/增程产品。
新长安成立后,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邓承浩表示,对于深蓝来说,要接住新集团成立的机遇,一是要进一步实现新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二来是要做整个集团向高科技突破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要做好集团全球出海的引擎。
截至目前,深蓝已经累计销量突破50万台,成为央企新能源车销量冠军。邓承浩为深蓝汽车立下了新的军令状:到2030年,深蓝销量达到200万辆,海外占比35%,累计推出新品30款。
行动从8月1号就开始,深蓝汽车每半个月就会发一款新品,持续大概两个月。其中就包括8月1日的深蓝S05 620公里版、8月中旬的深蓝L07升级版,8月底深蓝S09产品谱系也将拓展,9月份深蓝S07也将迎来升级。今年第四季度,深蓝汽车还将发布全新车型深蓝L06。届时,2025年深蓝第一代产品谱系将布局完成,而深蓝的第二代产品也已开始有序开发,明年开始陆续投放。
阿维塔——
最后,阿维塔将持续聚焦“高颜值、高智能、高价值”,打造全球新豪华智能电动汽车领导品牌,全力承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向新向上的战略使命。
阿维塔过去三年推出四款车型,面向25~70万豪华市场累计交付超过17万辆,目前更是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上半年同比增长超100%。
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表示,阿维塔在2030年前将计划推出17款新品,覆盖轿车、跑车、SUV等细分市场,2026年,首款百万级大六座旗舰产品将和另外两款全新车型一起上市。同时阿维塔和华为的合作正在顺利有序的推动,华为、阿维塔联合团队已经有将近千人入驻在阿维塔重庆总部。双方第一款联合共创的产品,也将会在明年下半年亮相,将会带来很多的行业第一和行业唯一。
——————
简而言之,目前长安品牌的角色与定位不会变化,只会强化。
再看技术积累方面,过去10年,长安围绕新能源领域已经累计投入超400亿元。
包括自主打造“金钟罩”电池,实现“只冒烟、不起火”;全域使用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解决了用户低温场景用车难题;升级智慧新蓝鲸3.0,运用了行业首创的插混、增程一体化技术,每公里综合用车成本降至0.22元;并将加速推出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电池——今年底将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发,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超400Wh/kg。
而在智能化与前瞻技术领域,长安也已经投入超过700亿元。将汽车解构为L1-L6六层架构,研发全球领先的中央环网架构SDA,构建了“天枢智能驾驶”、“天枢座舱”、“天枢底盘”等完整的技术标签体系,实现20余项智能化技术行业领先;轻图端到端大模型泛化测试有序开展,智驾数据采集时长超10万小时;卫星车载通信技术进入样机测试阶段;长安汽车“一种远程挪车系统及远程挪车方法”技术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完成石墨烯舒适座舱、太阳能光伏车顶等技术样车改制。
长安的未来
在新长安成立后,未来将继续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持续推进「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战略计划。
其中,【香格里拉】将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专用平台,进一步提升平台通用化率,主流平台年产销规模达百万辆级;聚焦下一代电池、IGBT等推进产业布局;跟踪数字能源、电池回收等产业发展机遇,探索商业化及规模化路径。
【北斗天枢】将围绕智驾、底盘、智舱等核心技术,持续打造安全、聪慧、矫健的天枢智能技术品牌。布局端到端智驾、多模态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探索Robotaxi、Robobus、智慧物流等出行模式,提升科技溢价能力及竞争力。
【海纳百川】将坚持长期化、本地化、体系化、社会化(ESG),加快拓展海外市场,推进“152”全球化布局。构建全球化运营体系,推动海外发展模式由贸易型向本地化运营转型。“一区一策”适时分阶段布局全球研发、制造、物流、营销服务、客户运营等全链条本地化能力。
短期来看,新长安今年的目标是实现300万辆年销量,其中新能源销量达到100万辆;长期来看,新长安要在2030年实现整车产销500万辆,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60%,海外的销量超过30%,成为世界前TOP 10的汽车品牌。
新长安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新长安会在接下来的10年对新汽车领域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
这笔巨额投资,将用于建立一个从底层研发到商业模式的完整创新体系,打造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球、全国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人工智能等创新业务,实现技术探索、产品变现。
与此同时,为了打造出世界一流车企,新长安除了整车业务,还将同步打造核心零部件业务、摩托车业务、新兴产业等7大战略业务,目的是构建新汽车、新生态,带动整个产业链出海,成为一个强大的产业生态和服务生态。
未来5年,新长安将面向全球推出50余款新能源产品,包括7款以上30万台级全球化大单品,以密集的产品攻势快速抢占细分市场,以规模效应摊薄高昂的研发成本。
新央企 新长安 新榜样
近年来,比亚迪的销量屡创新高,小米跨界造车平地惊雷,理想/问界也都在不断打破自己的纪录,更何况还有一直被模仿而未被超越的特斯拉。
但欣欣向荣的背后,危机也在酝酿:违反市场规律的价格战,正在不断压缩产业上下游的利润空间,让供应链岌岌可危,销量上的数字游戏又催生出源源不断的零公里二手车,撑起繁荣的泡沫。无限内卷之下,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与经销商为了生存开始铤而走险,以至于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政治这些乱象。
或许,新长安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品牌从野蛮生长走向精细化建设的时代。它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提供新的指引。
一方面,它树立了央企改革的新范式,标志着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企改革的思路之变。在体系内识别出最具创新潜力的企业,打破束缚、精准赋能,让其成长为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军者,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探索。
另一方面,新长安还将夯实中国汽车产业科技自强的根基,它不仅能够汇聚资源,为产业实现技术攻坚,也将更有力地整合国内供应链,带动核心电池、车规级芯片等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一个资源整合更高效、科技创新更聚焦的新长安,将带动市场参与者共同进步,将竞争的焦点从“拼价格”的恶性内卷,转移到“拼技术、拼品牌”的更高维度,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从今往后,新长安的每一步,不仅是为自己赢得市场的喝彩,更是以国家队的身份,向全球汽车产业争夺属于中国汽车的话语权。(文:太平洋汽车 唐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