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很多人都在关注广汽埃安,这个曾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里跑得飞快的品牌,现在似乎遇到了点麻烦。
大家都在问,那个一度坐上销量冠军宝座的埃安,怎么最近几个月的成绩单不太好看?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它还能不能找回过去的状态,这确实是个值得聊聊的话题。
咱们先不凭感觉说话,直接看最实在的数据。
根据广汽集团自己公布的产销报告,今年7月份,广汽埃安的销量是21,124辆。
这个数字要是放在几年前,肯定算很不错了,但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特别是跟它自己过去比,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和去年7月份相比,这个销量下降了25.32%,跌了超过四分之一。
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今年1月到7月的总销量,是129,801辆,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154,616辆,算下来,整体也下滑了16.05%。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从5月份开始,埃安的销量就已经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5月份甚至下滑了将近四成,这可不是一个小波动,而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说明埃安现在正面临着不小的市场压力。
那么,一个曾经的优等生,怎么突然就成绩下滑了呢?
这事儿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一两个原因,它更像是一个多方面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它和“网约车”的关系。
很多人对埃安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马路上跑的那些绿牌网约车。
在埃安发展的初期,这确实是一步非常高明的棋。
通过大量进入网约车市场,埃安的汽车得到了高强度的使用和检验,证明了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同时也像流动的广告牌一样,迅速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这个品牌。
这为它早期销量的快速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当一个汽车品牌在大家心里的印象和“网约车”紧紧绑在一起之后,问题就慢慢浮现了。
对于我们普通家庭买车,也就是所谓的个人消费市场来说,车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工具,它还代表了个人的品味、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当一个消费者准备花十几万、二十万买一辆家用轿车时,他肯定不希望自己精心挑选的爱车,看上去和每天打的快车一模一样。
这种感觉会大大降低车辆在个人用户心中的“价值感”和“专属感”。
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在网约车市场越成功,在开拓个人用户市场时遇到的心理障碍就可能越大。
虽然过去也有像大众捷达这样的车型既是家用神车也是出租车市场的常客,但时代不同了,现在的新能源车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个性化和品牌调性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其次,在产品路线上,埃安可能有点“偏科”了。
在过去几年,纯电动车是市场的主流风口,埃安抓住了这个机会,凭借AION S和AION Y这样的爆款车型,在纯电市场里吃到了巨大的红利。
但是,汽车市场的风向变得非常快。
就在这两年,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异军突起,像比亚迪的DM-i技术,理想汽车的增程式方案,它们很好地解决了纯电动车主的“里程焦虑”问题,既能享受用电的低成本和安静,长途出行又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受到了大量家庭用户的欢迎。
反观埃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产品线几乎全是纯电动车,对于插电混动和增程式这两个飞速增长的市场,介入得比较晚,可以说错失了一波重要的市场机遇。
当别的厂家“两条腿走路”甚至“三条腿走路”的时候,埃安“一条腿”走路,自然会显得有些吃力。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向高端市场发力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一个品牌想要长久发展,不能只守着中低端市场,向高处走、提升品牌价值和利润是必然选择。
埃安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昊铂(Hyper)。
这个想法是完全正确的,但现实却很残酷。
高端新能源车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前有特斯拉这样的国际巨头,后有蔚来、理想、极氪这些已经站稳脚跟的国内新势力,更不用说还有华为、小米这些科技巨头跨界入局,竞争异常激烈。
一个高端品牌的成功,不光要有好的产品,更需要时间去积累品牌形象、用户口碑和独特的技术魅力。
目前来看,昊铂虽然产品本身不错,但在品牌号召力上还需要下大功夫,销量上还没有形成规模,暂时无法为埃安的整体销量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然,面对眼前的困境,广汽埃安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调整方向,试图扭转局面。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品牌进行“切割”。
今年6月,埃安宣布要为网约车等企业用户市场设立一个专门的品牌,从车型到销售渠道都独立运营。
这一招可以说是直击痛点,目的就是要把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埃安品牌和“网约车”的形象彻底分开。
这样一来,普通消费者再买埃安,就不会有心理负担了,这对于重塑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同时,在产品层面,埃安也在“亡羊补牢”。
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品牌的第一款混合动力车型,并且还有好几款全新的或者改款的车型准备上市。
这表明埃安正在积极地弥补自己在产品线上的短板,重新回到多元化技术路线的竞争中来。
虽然起步晚了些,但凭借广汽集团深厚的造车功底和资源,追赶上来也并非不可能。
此外,公司的管理层也迎来了变动。
经验丰富的老将古惠南因到龄退休,由新的领导接任。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领导层的更迭往往会带来新的经营思路和改革动力,这是否能给埃安带来新的气象,整个行业都在关注。
总的来说,广汽埃安目前确实处在一个比较艰难的调整期。
销量的下滑是市场给它敲响的警钟,暴露了它在品牌形象、产品战略和高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现在就断言它会一蹶不振,还为时过早。
毕竟,埃安背后有广汽集团这样强大的后盾,在资金、技术和供应链上都有保障。
而且,它曾经成功打造过爆款车型的经验,说明它懂得如何抓住市场需求。
眼下的这些调整措施,无论是品牌切割还是补齐混动产品,都非常对症下药。
在汽车行业这场变革的大潮中,没有谁能永远领先,只有不断适应变化、勇于自我革新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对于埃安来说,这次的阵痛期,或许正是一次脱胎换骨、走向更成熟稳健的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