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阵子,财经圈最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莫过于荷兰上演的那出半导体“自宫”大戏。
这事儿吧,你不能用简单的商业逻辑或地缘政治去分析,你得用“草台班子”理论去理解,瞬间就通透了。
本质来看,这就是一个中层管理(荷兰),为了向集团大老板(美国)表忠心,不惜把自己部门最能打的业务小组(安世中国)给开了,结果发现整个部门的KPI都是这个小组背的,最后自己面临被优化的故事。
咱们先来做个祛魅。
很多人一听半导体、芯片,就觉得是高精尖,是冰冷的科技对决。
其实啊,全球化搞了这么多年,很多高科技产业的组织形态,早就跟你家楼下那家夫妻老婆店差不多了。
安世半导体就是个典型。
荷兰总部,好比是那个负责在前台收钱、立人设、没事就跟隔壁店铺老板们喝咖啡吹牛批的丈夫;安世中国,就是那个在后厨颠勺、掌握核心配方、管着采购和出货、真正养活全家的媳妇。
两口子本来日子过得挺好,中国这个“后厨”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欧洲车企这些大客户,天天就等着后厨出菜。
结果有一天,丈夫听了村头恶霸的撺掇,觉得媳妇太能干,以后会不听自己的,于是脑子一热,回家就把厨房门给锁了,宣布“断供”,不给后厨原材料了。
他以为这样媳妇就得乖乖求饶,自己就能彻底拿捏住这个家。
他甚至还跟全村广播,说媳妇不守规矩,做的菜有问题,欠他钱。
这操作,蠢得清新脱俗。
他忘了三件最基本的事。
第一,后厨里早就屯了足够用到年底的米面粮油。
第二,媳妇在村里人缘好得很,一个电话,隔壁老王家的粮仓就开放了,备用厨房一小时点火,六小时新供应商就拉着货来了。
第三,也是最要命的,全村等着吃饭的客人,尤其是隔壁汽车厂那几个大户,他们认的是后厨的菜,不是你前台的脸。
你把厨房锁了,本田这种大客户直接掀桌子不吃了,工厂停产。
大众、宝马这些老饕也慌了,集体跑来跟你说,我们最多再撑俩月,你再不开火,我们全得去吃隔家饭了。
这时候,剧情就进入了经典的人性观察环节。
起初,丈夫的兄弟们,比如德国为首的欧盟,还在旁边叫好,说“干得漂亮,早就该给这娘们一点颜色看看了”。
结果一看汽车厂真停了,自己家的工人要放假,经济数据要拉胯,这帮兄弟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立马变身和事佬,跑来说“哎呀,夫妻吵架床头吵床尾和嘛,有话好好说,我们来调解”。
这种转变,本质上就是算明白了经济账——重建一个能炒出同样味道的后厨,得花十年和几千亿,现在谁耗得起?
嘴硬和吃饭,欧洲人还是分得清的。
而那个撺掇丈夫闹事的村头恶霸美国呢?
更是把“利己主义”的人设贯彻到底。
眼看这边闹起来了,他转头就跟媳妇开了个小会,单独签了个协议,拿到了特供菜的豁免权,然后就揣着手溜达走了,深藏功与名。
留下丈夫一个人站在被砸得稀巴烂的店门口,风中凌乱。
他这才发现,自己哪是什么“盟友”,分明就是个被用完就扔的棋子,还是自己主动申请当的那种。
这出闹剧里,最值得玩味的,其实是一个“冷知识炸弹”:汽车芯片供应链的刚性。
很多人以为芯片跟手机CPU似的,今年骁龙明年换苹果,说换就换。
错了。
汽车用的那种功率半导体,比如安世半导体全球第二的车规级Power MOS,它的更换成本高到离谱。
一款车规芯片,从设计、验证、上车测试到最终量产,周期动辄五到十年。
它和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深度绑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身”。
你今天断供了,大众、本田不可能明天就找到替代品插上去用。
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启动一个长达数年的“去安世化”进程,在下一代车型里,彻底把你设计出去。
所以,荷兰这一刀,不是砍掉了短期的订单,而是砍掉了自己未来十年的客户名单。
这哪是制裁,这是在帮竞争对手们清理门户啊。
最终我们看到了什么?
荷兰抢到了一个“安世半导体”的空壳子,70%的产能在东莞,52%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这些都跟他没关系了。
他以为自己拿到了“品牌”和“知识产权”这些硬通货,结果发现,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体系里,真正的硬通货是那个能稳定出货、服务客户的“生产系统”。
你把系统砸了,手里攥着几张专利证书,只能当废纸卖。
反观安世中国,被这么一折腾,反而打通了任督二脉。
以前可能还对总部的晶圆供应有依赖,现在好了,被迫“一夜长大”,把国内的供应链备胎全部转正,甚至还提出了以后想恢复供货,得用人民币结算的条件。
这一波操作,不仅没被打趴下,反而加速了国产化替代,顺便还拿到了供应链的定价权。
所以说,历史总在押韵地犯傻。
总有人想用19世纪的思维,去解决21世纪的问题。
他们以为控制了某个节点,就能锁死整条链。
殊不知,今天的全球供应链,更像一个神经网络,而不是一条铁链。
你掐断一个神经元,整个网络会瞬间绕开你,并生成新的连接,而那个被掐断的神经元,最终只会自己坏死。
折腾半天,原来自己才是那盘被端上桌的预制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