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尺寸SUV,这个话题最近在我的朋友圈里持续升温。不是因为谁中了百万大奖,也不是世界末日要开逃亡,而是自驾游正成为新一代中产们的移动节日。打开社交平台,晒帐篷的,摆咖啡壶的,无一例外,都以“铁皮大床房”作为旅途的标配。于是,谁家车更大、谁能把露营装备一股脑儿塞进去,成了新鄙视链的起点。在这个比赛里,雪佛兰太浩无疑是一台怪兽:将近5米4的车长,像是地表最强移动行宫。别提宝马X5了,站它旁边都自觉矮三分。至于后备箱?别说床垫、锅碗瓢盆,估计搬个移动KTV都不成问题。
按理讲,太浩这种大块头美式SUV,就该是个“大排自吸六缸”才符号感十足,开在路上才有“队长回家”既视感。不巧,全新一代直接上了2.7T的四缸发动机,还是刚好300马力出头。三吨重的巨物,用四缸带,网友调侃:“这不是天生爷们儿,倒像是加了身健身衣的骨干”。理论上,四缸轻便、省油、排量税也低,但一上路,市区堵车时油门踩到底,反应慢半拍,老炮车主们的心理阴影面积立马铺满整个仪表盘。
至于硬核基因,太浩还算“自持体面”,大梁车身和空气悬挂一应俱全,戈壁滩沙漠随便撒欢。比起那些动不动就虚标的伪越野,它算得上真刀真枪。第二排还有独立座椅,横看侧看都像台行政级接待车。全家人长途旅行,甚至三个人能直接在后面平躺着睡一觉,露营就像自动解锁“车睡”模式。假如对比豪华品牌SUV比如宝马X5、奥迪Q7,太浩的空间绝对碾压,但内饰走的却是复古路线,物理按键分分钟把你拉回上个时代,中控屏虽然搞到17寸,但“土味科技感”,用来聊情怀还撑得住,用来攀比,恐怕只能感叹设计师信仰坚定。
说到底,动力系统成了太浩的最大争议。老司机都信一条理——“多一个缸等于多一分排面”,这似乎已经刻进了中国男人的基因。四缸虽然理性,实际体验却未必令人满意;如果雪佛兰哪天摸着良心把3.0T六缸搬过来,哪怕贵个几万,估计都能满大街排队。但眼下排量税压顶,价格早破七十万,买个美国车,还得心里再权衡半天。要是日常通勤,又觉得太浩有些“壮汉穿西装”,不如买辆20万的家用SUV,省心省力。
讨论太浩,网络上一半在夸空间和越野,一半在哀叹四缸动力。开去沙漠追星没问题,可市区堵车时,一脚油门半天不见动静,真心让人抓狂。也有人说,既然主打露营和全家游,别跟性能车较劲,舒适平稳就好。车这个东西,终究跟西装一样——得合身、得合场合,不然就是笑话。
雪佛兰太浩的尴尬就在于:空间、底盘拿得出手,价格又衔接不上宝马们的品牌溢价,可动力和内饰实在拖了后腿。传说明年有混动版要来了,如果届时能一举解决动力焦虑,再修饰一下设计,说不定真能一炮而红。但在那之前,太浩这个产品,看来依旧是为小众而生的“移动城堡”。适合那些周末喜欢带上全家,跑到郊外扎营,不在乎“一个缸”的人。其他人,还是量力而行——别把买车当成刷存在感的工具,否则最后悔的,只有自己。
所以,雪佛兰太浩到底值不值?如果你追求大空间真越野看不上“样子货”,又愿意接受四缸的动力,说不定它是一台好车。如果你执念于动力“面子”,又怕维修保养、后市支持,建议老老实实看看宝马X5们。毕竟,没人想带着“美式噩梦”出门,结果一脚油门踩进维修站,住上两个月铁皮“爱彼迎”。你怎么看?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