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 “流量工厂” 郑州帮:10 万编辑日产 50 万笔记的疯狂与挣扎

在互联网电商的江湖中,有这样一股神秘而又极具争议的力量 —— 郑州帮。他们宛如武侠世界里的 “邪修”,以独特且颇具争议的打法,在小红书这片天地掀起了惊涛骇浪。如今,当你在小红书上浏览那些琳琅满目的种草笔记时,或许很难想象,背后竟隐藏着一个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的商业群体。

小红书 “流量工厂” 郑州帮:10 万编辑日产 50 万笔记的疯狂与挣扎-有驾

日产 50 万 + 笔记,郑州帮如何搅动小红书风云?

如今的郑州,有超过 10 万人从事着小红书编辑工作,他们如同不知疲倦的信息生产者,每日产出 50 万 + 篇笔记。这些笔记犹如潮水般涌入小红书平台,覆盖了 20 多个品类,牢牢占据着品类前列的位置。在小红书的母婴、宠物医药、功效型护肤品等领域,郑州帮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随便在小红书搜索一个热门品类关键词,映入眼帘的笔记中,很可能就出自郑州帮之手。他们的产品,从宣称能快速美白的口服液,到各类宠物用品,充斥在平台的各个角落。

为了达到如此惊人的内容产出量,郑州帮建立了一套如同流水线般高效的内容生产机制。在郑州帮的公司里,一个新手小白入职后,会迅速拿到一份 “七天带教文档”。这份文档堪称小红书内容生产的 “宝典”,详细解释了平台规则,以及拍照修图、达人沟通、样品回收等工作细节。通过这份文档,新员工最快 7 天就能熟练上手工作。每个编辑小组通常只负责 1 - 2 个品类,进一步降低了对编辑能力的要求。在内容生产环节,一篇笔记有着固定的流程:搜寻爆文 - 拆解框架 - 填充素材。基层编辑的工作大多是填充素材,以罗峰的公司为例,他们准备了 2000 个可用美图秀秀修改的图片模版,并根据天猫等平台的用户评价,为每个产品整理出 200 多个产品优缺点。编辑入职后,只需如同组装零件一般,将这些素材组合成笔记。如此一来,一名大专毕业的应届生,一天至少能生产 5 篇笔记。郑州帮以这种方式,用大量 60 分的人,生产出海量 60 分的内容,却将流程做到了 120 分。

从草根崛起,郑州帮的诞生与发展之路

郑州帮的诞生,是一群草根商家在电商边缘地带的奋力自救。郑州,并非传统电商核心区域,缺乏成熟的电商生态、技术支持和信息优势。本地的淘宝商家,在电商的浪潮中犹如漂泊的小船,难以在主流电商平台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为了生存,他们踏上了寻找免费流量的艰辛之路。最初,他们在百度知道等平台发引流帖,比如用一个账号提问 “手冻伤了怎么办”,再用另一个账号回复 “可以去淘宝搜一下某款冻伤膏”。这种简单的引流方式,虽然流量有限,但也让他们勉强维持生计。

2018 年,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五六家郑州商家,避开了当时大热的抖音,将目光投向了还未被广泛关注的小红书。他们尝试在小红书发布引流贴,为淘宝店铺引流。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尝试竟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据罗峰回忆,当时一家做备孕类的商家,仅靠一篇小红书笔记,一个月就能为淘宝店铺贡献 100 万元销售额。这一成功案例,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的巨石,在郑州商家群体中激起了千层浪。

小红书 “流量工厂” 郑州帮:10 万编辑日产 50 万笔记的疯狂与挣扎-有驾

2019 年 5 月,一位郑州本地商家牵头成立了一个电商社群,并在次月组织了郑州本地商家的第一次小红书企业游学,开始大力推广这种独特的打法。自此,涵盖淘宝店主、小说分销商、二手手机商等众多草根商家的郑州帮开始逐渐成型。到了 2021 年,在某次线下沙龙活动中,“郑州帮” 这一称号正式被提出。此后,郑州帮不断发展壮大,在小红书平台上逐渐站稳脚跟,影响力与日俱增。

争议不断,郑州帮面临的质疑与挑战

郑州帮在小红书的崛起,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他们的种草笔记,是编辑流水化生产出的同质化内容,与小红书所倡导的真实消费者基于真实体验分享的理想状态背道而驰。曾经,“家人们,谁懂啊”“集美们” 等流行文案,在郑州帮流水线式的生产下,迅速泛滥成灾,让用户产生了审美疲劳,甚至避之不及。这些千篇一律的笔记,不仅伤害了用户体验,也严重破坏了小红书强调真实分享的社区生态。

为了快速吸引用户注意力,郑州帮的笔记往往采用夸张的标题和表述,这对用户具有一定的误导性。在产品方面,他们大多售卖主打信息差的白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饱受诟病。在账号运营上,郑州帮自持海量账号,批量养号的行为更是平台重点打击的对象。

随着小红书平台的发展,其对内容质量和社区生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郑州帮这类违规行为的治理也愈发严格。2020 年 9 月,小红书推出啄木鸟行动,严厉打击水下营销行为,大批郑州帮商家遭受重创。2024 年下半年,小红书屏蔽了曾让郑州帮迎来大发展的横测笔记,许多依赖此类笔记的郑州帮商家瞬间失去了竞争力,甚至直接消失在市场中。今年 4 月,小红书再次发布公告,重点打击假号、违规号、违规营销笔记以及水军评论。面对小红书官方的持续点名和治理,业内一度传出 “郑州帮已死” 的观点。

小红书 “流量工厂” 郑州帮:10 万编辑日产 50 万笔记的疯狂与挣扎-有驾

转型之路,郑州帮能否突破困境?

在平台的持续打压和市场的质疑声中,部分郑州帮商家开始意识到,转型迫在眉睫。“郑州帮有赚快钱的,但也有人想在平台上做更长久的生意。” 罗峰透露,升级内容、拥抱付费、深耕私域、品牌化成为郑州帮在合规化转型后的四个重点方向。

在内容升级方面,郑州帮的内容经历了多次迭代,从最初的引流贴,到横测笔记,再到如今的种草科普合集。尽管郑州的人才环境限制了优质内容的产出,但通过长期摸索,大量 60 分的人才也逐渐能够创造出 90 分的内容。如今,在海量内容的基础上,郑州帮偶尔也能产出点赞量超过 20 万的小红书爆文。在流量获取上,郑州帮也改变了策略。早期,他们通过海量养号薅平台基础流量,如今则更多地通过不同渠道分发内容。他们投放内容的账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孵的员工号、蓝 V 号、专业号等官方认证的合规账号;另一类是小红书平台上活跃的七八十万达人账号,这些都是真实活跃的优质账号。自 2024 年开始,郑州帮还从免费流打法转向付费流打法,积极在小红书进行付费投流。郑州帮的头部商家早已开始规模化付费投放,有的商家甚至和小红书签署了过亿广告年框。

在产品端,自 2021 年起,不少郑州帮商家选择与工厂直接合作,致力于生产质感更好、颜值更高的白牌产品。例如,他们设计的一款糖果色沐浴露,外观独特,不论如何晃动都会呈现出三个颜色分层,受到了不少用户的喜爱。现在,郑州帮更倾向于通过数据挖掘潜力品类。他们会关注那些在小红书新增笔记较少,但在天猫和抖音销量不错的品类,以此来拓展业务。

小红书 “流量工厂” 郑州帮:10 万编辑日产 50 万笔记的疯狂与挣扎-有驾

然而,郑州帮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白牌产品,错过了在最佳时间节点进行品牌化的机会。如今,为了跟上品牌化的步伐,契合平台变化,今年郑州帮喊出了 “上海调性,郑州打法” 的口号,希望通过增加在产品、视觉上的投入,走更长期主义的发展道路。值得一提的是,在男士护肤赛道,一个来自郑州帮的品牌在 2024 年成功崛起,拿下 “天猫男士国货护肤品牌 TOP1” 和 “京东国货男士护肤第一” 的佳绩。

剖析郑州帮,背后的商业逻辑与借鉴价值

郑州帮的出现和发展,有着其深刻的商业逻辑和背景。他们深刻理解小红书的平台属性,认识到小红书本质上是年轻人用来寻找解决方案的搜索工具。基于这一认知,他们放弃了生产所谓的 “优质内容”,转而生产更契合小红书搜索工具属性的攻略贴、科普帖。他们认为,部分小红书用户对内容的要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通过第三方软件分析发现,许多爆款笔记的质量并不高,有些甚至连文案都没有。正是基于这种对平台和用户的理解,郑州帮能够借助自己的数量优势,完成对小红书某一细分赛道的内容覆盖。例如,曾有郑州帮团队覆盖了小红书家纺行业 90% 的内容,从而获得了超 700 万元的月流水。从某种程度上说,郑州帮的打法与早期完美日记的品牌起盘打法极为相似,只是郑州帮缺乏品牌思维和品牌资源。

除了对平台的深刻理解,郑州帮的超级人效也令人瞩目。郑州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在校大学生数量超百万,位居全国前列,且城市私营企业平均工资相对较低。郑州帮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结合自身的团队机制,打造出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团队。在郑州帮的公司里,新人编辑有着清晰的晋升路线,从编辑 - 实习组长 - 正式组长 - 主管 - 经理,只要表现优秀,晋升速度极快。编辑和组长的薪资由基础工资和爆文奖励构成,爆文奖励根据笔记数据给予 100 - 500 元不等的奖励。这种激励机制下,编辑的综合到手薪资大约在 5000 - 6000 元 / 月,组长的综合到手薪资在 1 万元左右,主管和经理的收入则与笔记的销售转化相关,年薪基本在 20 万元以上。同时,郑州帮采用 “3331” 式的组织架构,一个组长带三个编辑,一个主管带三个组长,一个经理带三个主管,将团队的管理半径降到最低,通过小组赛马的方式激发团队活力。这种极致人效带来的强大执行力,成为了郑州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小红书 “流量工厂” 郑州帮:10 万编辑日产 50 万笔记的疯狂与挣扎-有驾

此外,郑州帮还具备快速的应变能力。他们能够快速验证流量的有效性,在海量笔记中筛选出潜力爆款,然后通过付费迅速放大,实现量变到质变。并且,他们会根据平台流量的变化,灵活选择不同的投放渠道。早期的养号模式容易违规,他们也能迅速做出调整和优化。这种快速适应平台规则变化的能力,使得郑州帮在不断变化的互联网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尽管郑州帮的打法存在诸多争议,但他们在理解平台、极致人效以及快速应变等方面的经验,对于电商从业者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在互联网电商的激烈竞争中,郑州帮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他们能否成功转型,突破困境,在合规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