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全球销量下降,美国日本表现低迷,中国市场微涨

太惨了!日产全球销量下滑,唯中国市场见一缕曙光

你有没有见过一个人,左眼在流泪,右眼却在偷笑?这大概就是日产汽车近期的写照。一边,全球销量下滑,脸都快贴地走路了;另一边,中国市场好像就摸到了点幸福的门把手。到底是旧时代的余晖,还是新变化的前奏?让我们一探究竟。

先看一眼数据,心脏不好的建议喝杯水压压惊。2025年6月,日产全球产量:25.31万辆,同比仅涨2.7%;销量:26.21万辆,直接下滑4.9%。别急,年初一起算更吓人:上半年全球产量143.9万辆,同比下滑10.8%;销量161.3万辆,同比下滑5.7%。你问增长点在哪?请先把放大镜递给我。

分区域来说,日本本土销量6月跌至3.5万辆,同比降3.7%,半年更是狂跌10.3%。美国6月7.19万辆,同比下滑11.6%, 上半年零跌0.2%,算是“同归于尽”式持平。欧洲迷失方向,6月销量3.07万辆,同比大跌7.6%;年中累计跌4.1%。唯一能抬头挺胸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加拿大6月飙涨15.6%,墨西哥6月稳定持平,年增5.1%。但是,别高兴太早,加起来还抵不过美国一个零头。

日产全球销量下降,美国日本表现低迷,中国市场微涨-有驾

表面糟心,其实日产最近最想抱住的,是中国市场的那束微光。6月在中国销量5.38万辆,同比增长1.9%,在一片哀嚎中居然实现了红色小涨。这结果,跟两个成绩差的学生考了零分和一分,老师都得夸“有进步”一样。可如果你数一数整个上半年销量,会换上一身冷汗:27.9万辆,同比居然跌了17.6%。一边见底,一边反弹,日产在中国仿佛踩在了跷跷板顶端,离开谁都不行。

日产全球销量下降,美国日本表现低迷,中国市场微涨-有驾

数字很冷,但背后的故事很热闹。几年前,日系车还被中国街头巷尾尊为“神车”,现在却眼睁睁看着比亚迪、长安、吉利等本土新能源品牌全线开挂。就像曾经的王者被年轻小伙追着满场跑,日产再敢说自己是市场主角,八成要先自查眼睛是不是进了沙子。

日产全球销量下降,美国日本表现低迷,中国市场微涨-有驾

为何会这样?答案其实赤裸裸:新能源。传统合资品牌迟迟转身,而中国品牌早已ALL IN电动化。日产尽管掏出了Ariya艾睿雅这种纯电车型亮肌肉,现实却像反派笑话,销量远没达到预期,“新新人类”并不买账。反倒是轩逸、天籁、逍客、奇骏这些“老人”,仍然靠一身油味苦苦支撑着日产的数据门面。

细思极恐。日产品牌这些年在新能源转型的速度和力度,能用“挤牙膏”四个字形容。中国新能源井喷,日产的电动车却像夏天的雪人,出了门五分钟就融了。转型初衷或许坚定,但速度嘛,与中国市场的火箭推进,简直一动一静。你新能源技术推得慢,消费者转身就跳到自主品牌怀里,别说情怀,实用才是硬道理。

当然,日产的不妙也不是今天才开始。全球化布局“广撒网”,结果颗粒无收;原地打转等新风口,等来的是市场的无情遗忘。想到这里,不禁要问:如果日产当年没有以燃油车为底色,而是早早投入新能源豪赌,今日的市场格局会否改写?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不过如此坎坷,还是要正视那1.9%的增长。毕竟,在无数品牌哀鸿遍野的2024年中国车市,这已经称得上是“优等生”。但我要提醒一句:别被小阳春蒙蔽。中国市场今天的机会,是对创新者的奖赏,而不是对“慢半拍”的安慰。若还抱着油车当救命稻草,最后只能看着对手们摘星揽月,自己守着渐冷的炉火数日子。

所以说,日产真正的解药,不在“稍有好转”的数字上,而是能否用最快的速度,抓住新能源的火车尾。否则,哪怕偶尔数据有起色,也不过是一抹虚假的回光返照。当市场逻辑变了,旧的胜利公式便成绊脚石。现在比的,不是谁难过得久,而是谁能率先觉醒。至于日产,时间就是那只无声的裁判哨——再不狂奔,那点领先也会慢慢磨掉。

结局如何?各位心里自有答案。对于日产来说,这不是一次寒潮,而是一次物种进化——能活下去的,从来都不是最强的,而是变得最快的那个。全球市场还是那片大海,中国已是新能源巨浪。谁能抓住风口,谁就能笑到最后。

你认为日产会是那个“觉醒者”吗?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