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得起保时捷,也在意豪车税
当朋友圈开始热议“豪车税”新政,网络上传来疑问:“能买得起保时捷911的人,真会在意多交十几万税吗?”很快,理想狠狠锤了一下滤镜——现实中那些准保时捷车主们,不仅在意,甚至仔细掰着手指数账。小红书上的“Recluse”说,他问过身边近百位车友,全都表示肉疼。如果这十几万加在配置上,或许还能接受,但寥寥几行数字落在税单上,便让许多人陷入“要不要提车”的左右为难。
7月17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新政,将超豪华汽车的10%消费税起征点从零售价130万元调到90万元。这一转变,让数十款原本刚刚规避“豪车税”的车型转眼又义无反顾地加入纳税阵营。别看大家总用“豪车车主都是不差钱”来缓和焦虑,现实是:富人也会算账,不是所有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
翻开发票看看,现行标准下,含增值税后101.7万到146.9万元区间的大牌车款,像保时捷911、Taycan,路虎揽胜,奔驰S级、宝马X7、甚至比亚迪仰望U8等,都中招。有趣的是,新政生效的两天窗口期,各大4S店突然变身菜市场:加班到晚上8点成常态,单日卖四台保时捷的记录也不是传说。热闹归热闹,等到7月20日政策落地,购车潮戛然而止。新政像铁拳一般精准地拍在每一位车主的心上。
打铁还需自身硬,豪车品牌当然迅速反应,纷纷掏出“消费税补贴”招揽客人。捷豹路虎、奔驰等陆续推出限时补贴,给在政策落地前抬走店内库存的车主免全额税。保时捷也祭出“双保险”:一类是买了但未交付、且能在年底前开票的车主退补;一类是8月底前购车的准新客户补贴。补贴看着诱人,细细一算,商家给了税、却收回了优惠,买车人依旧要自掏腰包。
如此一来,许多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了二手市场。政策特意强调:二手超豪华车交易不征消费税。成都一家二手车商直言:新政后精品超豪华二手车的与新车价差拉大到整整20万元,“有钱人也怕亏。”此时市场最紧俏的是“准新车”——无事故、原版原漆、公里数少的精品车,许多其实是客户买了“头脑发热”,没多久决定卖掉换别款。
杨启明,一位专做保时捷二手车生意的人,说得直白:“准新车和新车,最大区别就是你能省下消费税和购置税。”大量购车预算敏感的用户因此流向二级市场,带动了二手豪车价格步步高升。现在保时捷992.1二手行情普遍比新政前涨了5至9万元。不过,杨启明泼了盆冷水:二手价虽升,但过高还是没人买,终究不会高出2万元。“久了市场就习惯,4S店迟早会降点价,把流失客户拉回来。”
其实,这一波税收调整对豪车出口影响更甚。中国“零公里二手豪车”被海外客户尤其看重,特别是中亚市场——本地配额限、车型价更高,中国外贸商成为香饽饽。但新政一来,每台成本多十几万,还赶上工信部“6个月内禁转二手”的限制,利润空间瞬间被压得只剩退税了。交付期拖长,海外买家也未必买账。
回到国内,许多车迷发现新政让豪车价回到“价格战”之前。原来,降价、打折一波操作,把一批车拉下130万“大线”以规避豪车税,如今起征点回调,原本优惠的车型又被打回课税范围。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评价:“调整到90万元合理,契合市场变化,实际并没扩大征收范围。”
看似是超级富豪的奢侈税,实则是刺激消费和税收平衡下的精巧棋局。一边是被豪车税挤出来的二手车“避风港”,一边是品牌方绞尽脑汁利诱客户现金回流;而最后的买单者,既包括了咬牙买首辆豪车的中产、也有习惯了政策反复的老玩家。钱袋鼓不鼓之外,豪车税真正收获的,或许正是对每一分“合理与公平”的长考——不是能不能给,而是值不值得给。毕竟,生活就是这样:看似“风光无限”的每笔消费背后,算的到底是算盘还是面子?这才是真正让市场沸腾的原因。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