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续航增程车:续航虚标、电池速衰、二手折价!
王先生看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手心冒汗。
表显还剩50公里,离家只有30公里。
但这是北京零下五度的夜晚。暖风不敢开。音乐早已关闭。
三个月前,他兴冲冲提了那辆“纯电180公里”的增程车。销售说:“市区通勤三天一充,绰绰有余。”
现在他懂了:所谓“够用”,是车企精心设计的数字陷阱。
一、续航缩水:180公里≠180公里
标称数据是场文字游戏。
撕开包装,真相残酷:
•强制保电吃掉20%,36公里没了;
•CLTC工况虚高,现实打八折,144公里变115公里;
•冬天暖风再砍30%,最终只剩80公里出头。
车主群里炸锅:“标200km,实际跑100公里就报警!”“冬天开空调,50公里都悬!”
通勤40公里往返,两天必充。比上班打卡还勤快。
意外?接孩子、临时出差、跨城急事……单日破百公里是常态。
短续航增程车,把生活过成电量倒计时。
二、亏电真相:加油比充电更痛
电量耗尽时,噩梦才开始。
增程器启动瞬间,噪音直冲耳膜——2dB的轰鸣,像柴油发电机在办公楼楼下咆哮。
油耗?更扎心:
•市区亏电实测9.8L/百公里,比同级油车多烧2个油;
•高速奔袭,每公里成本8毛钱,加油时手在抖。
能量转化逻辑是原罪:
插混车“油→轮子”,增程车“油→电→轮子”。多绕一道弯,效率暴跌。
你以为买的是“电车为主,油是备胎”?结果活成“烧油发电,电不够用”。
三、电池速衰:四年缩水25%的残酷
中汽试炼场的数据撕开遮羞布:
•特斯拉Model 3跑11.6万公里,健康度89.3%;
•理想ONE跑10.3万公里,健康度75.6%。
小电池高频循环是元凶。
标称180公里,四年后剩140公里。实际开空调再打七折,冬天再砍一刀。
能跑90公里已是万幸。
循环寿命被透支:手机一天充三次,两年就报废。汽车同理。
四、二手残值:车贩子见了直摇头
“电池健康度75%?续航缩水三成?这车收了得砸手里!”
花乡市场的对话,是短续航增程车的终局:
•残值比同价位油车低20%;
•比长续航增程车少卖3万块。
省下的购车钱,在二手市场全吐回去。
车商坦言:健康度低于80%的电池,直接按“故障车”估价。
五、破局之路:技术正在改写规则
痛点终被正视。新势力用技术突围:
▶︎ 别克至境L7搭载302km纯电续航,同级最长。油电转化率3.6kWh/L,满电亏电无感切换;
▶︎ 广汽星源增程将发动机启动抖动压降70%,噪音低于0.5dB;
▶︎ 电池寿命革命:奥特能2.0增程电池实现64万公里低衰减,寿命堪比整车生命周期。
用户习惯也在升级:
•保持电量20%-80%区间,循环寿命延长30%;
•避免长期馈电,防止电池“暴力充电”损伤。
结语:续航红线就是价值防线
短续航增程车,把“可油可电”做成了“油电两难”。
省下的两万车价,终将变成:
•每天抢充电桩的时间成本;
•三年后换电池的六万账单;
•卖车时被砍的三万残值。
300公里已成新基准线。
与其在缩水的续航里精打细算,不如让增程器真正退居备胎——偶尔启用,而非日日嘶吼。
毕竟买车是为自由,不是为算不清的糊涂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