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的车圈直播,已经不是在卖车了,是在卖脑子。吉利最近搞了个直播,带大家云逛了一圈它在瑞典哥德堡的那个欧洲创新中心,名字还挺洋气,叫Uni3。
这操作属于什么?属于不装了,摊牌了。
过去大家卖车,都是讲我们用了什么顶级皮革,什么无敌电机,什么秒天秒地的加速。现在吉利直接把镜头怼到了几千公里外的瑞典,意思很明确:别跟我聊那些皮毛,我直接让你看看我们家的大脑是怎么长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降维打击,当别人还在卷配置的时候,吉利已经开始卷“出身”了。
Uni3这个地方,从设计上就透着一股子“玄学”的味道。什么“三生万物”,什么“五行元素”,还拿了个红点大奖。说白了,这就是在给自己的技术搞一个“开光”仪式。它在告诉你,我这儿不是一个冰冷的研发中心,这是一个“武学圣地”,一个“飞升平台”。更骚的是,这个园区里不仅有吉利自己的人,还有领克,甚至还有丰田和一堆初创公司。
这叫什么?这叫朋友圈式研发。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今天你悟了,明天我可能就顿了。吉利在欧洲汽车工业的核心区,造了一个“任意门”,随时可以把欧洲那帮老炮儿琢磨了几百年的东西,直接吸过来。就像一个开了VIP的压缩毛巾,扔到欧洲这盆水里,瞬间就膨胀成一个庞然大物。
他们反复强调,这个瑞典研发中心有两千多名工程师,来自40多个国家,很多人都有沃尔沃背景。这话说得就很艺术。你以为他在说人才国际化?错了,他是在说:“我把沃尔沃的金钟罩铁布衫,直接移植过来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安全这东西有种近乎偏执的理解。什么叫安全?不是你碰撞测试拿了多少星,而是当一个不讲武德的老头乐突然从巷子里冲出来的时候,你的车能不能在一瞬间帮你做出最优解。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吉利把研发中心放在哥德堡这种冰天雪地、山路十八弯的地方,就是这个道理。它不是在实验室里模拟,它是在一个混乱的、真实的、充满意外的“黑暗森林”里练级。电池在极寒下会不会拉胯?底盘在山路上会不会跳舞?车身在盐雾里会不会生锈?这些问题,实验室给不了答案,但哥德堡的冬天可以。
所以,当他们聊到CMA、SEA这些架构的时候,我反而不觉得这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名词。这玩意儿就是一个“万能模板”。有了这个模板,吉利想造吉利就造吉利,想造领克就造领克,今天想给沃尔沃用,明天就能给极氪装上。全球超过400万辆车用了CMA架构,这个数字背后,是一种恐怖的成本控制和效率碾压。当别人还在一个一个捏小人的时候,吉利已经开始用模具批量生产高达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圈比作战场还是太温柔了,这明明就是一场大型的吃鸡游戏,所有人都在往圈里跑,毒圈还在不停地缩小。
然后,这场直播的真正主角,极氪9X,就登场了。
如果说前面的所有铺垫都是在修炼内功,那极氪9X就是吉利憋出来准备渡劫飞升的那个“元婴”。这台车的所有参数,都透着一股子“不讲道理”的癫狂。
浩瀚超级电混系统,能纯电,能增程,能混动。这是什么?这是修仙小说里的三修奇才,法武双修还带个奶妈。别人还在纠结技术路线的时候,吉利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零百加速3.1秒,充电9分钟从20%到80%,这些数据已经有点麻木了。堆料谁不会啊?关键是你堆的这玩意儿用户认不认!
但真正让我觉得坏了菜了的,是它的浩瀚AI数字底盘。5.2米长的大家伙,操控像轿车。空气悬架加48V主动稳定杆,这套东西以前都是百万级豪车才有的谈资。说真的,瑞典那地方冬天是真冷,我上次去出差,感觉鼻毛都能结冰。对电池确实是个考验。但这种路况也最考验底盘,你车子够不够整,高级感是不是装出来的,一场大雪就能让你原形毕露。
现在车圈的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存量竞争了,这是你死我活的“掀桌子”竞争。最好的防守不是把自己的蛋糕做得多好吃,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极氪9X预售1小时超4.2万台的订单,就是在干这个事。它在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告诉所有人: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吉利搞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直播,本质上是一种“品牌玄学”的构建。它在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凭什么你卖这么贵?因为我有沃尔沃的基因,因为我在欧洲有飞升平台,因为我的技术是在地狱难度的真实场景里磨出来的。这种叙事,对于很多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的消费者来说,是致命的。
但反过来看,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他们真的还吃这一套吗?可能最终决定他们下单的,还是那几个最朴素的逻辑:屏幕够不够大,冰箱彩电配不配齐,价格香不香。
所以,吉利搞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你:我不是买不起,我只是不想,现在我想了,你们就都得给我趴下。这种底气,比任何技术参数都更吓人。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