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日产天籁的动静不小,但听到的声音,似乎吐槽比夸奖要多得多。
说到天籁,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大沙发”,坐着舒服,开着稳当,以前是不少家庭买中级轿车的首选之一。
可就是这么一款有群众基础的车,最近的改款操作,却让人看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不少人都纳闷,日产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咱们先看看这次新款天籁改了些什么。
最显眼的就是那张脸,换上了一个面积特别大的黑色中网,看着乌漆嘛黑的,中间的日产车标还能发光。
这么一打扮,确实有那么点新能源车的意思,好像在努力跟上潮流,想告诉大家“我也很年轻”。
可问题是,这层“新皮肤”底下,骨子里还是那个大家熟悉的老样子。
这车卖了三年多,这次改款,车子的长宽高和决定后排空间大小的轴距,一点都没变,还是2米8出头。
核心的动力系统,那台号称日产“黑科技”的2.0T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性能参数也原封不动。
除了脸、轮毂样式和尾灯,其他地方基本就是“复制粘贴”。
这就好比一部用了三年的手机,系统不升级,处理器不变,光换了个新潮的手机壳,就当新款卖了,这让消费者怎么想?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它的定价。
按理说,这种小改款,价格上应该更有诚意才对。
可日产偏不,新款一上市,去4S店一问,销售会告诉你,算上各种费用,落地价比老款要贵个七八千块。
与此同时,店里还在拼命地清仓老款天籁,优惠大到什么地步呢?
有些地方的裸车价都快跌破17万了,办齐了都不到20万。
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尴尬的局面:同一个店里,摆着两台核心三大件一模一样的车,就因为外观有点小区别,一台便宜卖,一台加价卖。
这不明摆着告诉消费者,那个新外观不值那个差价吗?
这种营销方式,不仅没让新款显得多高级,反而让潜在的买家心里犯嘀咕,感觉自己被当成了“冤大peghead”。
咱们再聊聊现在大家买车都看重什么。
日产可能还觉得,我这台2.0T发动机动力强,零百加速快,是个大卖点。
但时代真的变了,尤其是在油价节节攀升的今天,对于绝大多数买家用车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动力是不是快那么一两秒,远没有每个月能省下几百块油钱来得实在。
现在的年轻人,买车前都会仔仔细细算一笔经济账。
隔壁丰田的凯美瑞,混动版一箱油跑一千公里不是梦,百公里油耗也就4升多一点。
本田的雅阁混动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可天籁呢?
根据大量车主们的反馈,这台2.0T发动机在市区里开,油耗轻轻松松就上到8升、9升,甚至更高。
咱们简单算一下,假设一年开两万公里,按现在8块钱一升的油价算,天籁每百公里比凯美瑞混动至少多烧4升油,一百公里就多花32块钱,一年下来就是6400块钱的差距。
这笔钱,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够交一年的保险,或者给家里添个大件电器了。
在这样实实在在的用车成本面前,那点所谓的动力优势,就显得没那么香了。
更何况,现在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也起来了,比如比亚迪的汉DM-i,车子更大,内饰的科技感、大屏幕比特斯拉还炫,关键是人家也是混动,亏电油耗和日系混动一个水平,还能上绿牌,免购置税,这优势就太大了。
所以有网友试驾完新款天籁后就直接吐槽:“外观看着像个大号的轩逸,里面的中控屏幕跟五年前的设计似的,连个现在很普遍的自适应巡航都不是全系标配,拿什么跟别人竞争?”
市场的反应是最诚实的。
从销量数据上看,今年7月份,凯美瑞一个月卖了将近18000台,而天籁只卖了7400多台,连人家的一半都不到。
这种差距,已经清清楚楚地说明了问题。
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包投了票,告诉了厂家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产品。
甚至新款天籁为了显得年轻,还推出了双色车身,结果经销商自己都说,选这个配置的人非常少,不到百分之五,想在马路上看到一台,比中彩票的概率也高不了多少,说明这种流于表面的年轻化,并没有真正打动目标客户。
当然,日产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
他们其实手里也有一张好牌,那就是e-POWER混动技术。
这套技术说白了,就是用发动机来发电,然后用电机驱动车轮,开起来的感觉和纯电车一样安静、平顺,而且因为发动机总在最高效的状态下工作,所以特别省油。
如果能把这套系统装在天籁上,再定一个合理的价格,那绝对有实力和凯美瑞、雅阁的混动版正面较量一番。
可问题就出在这个“如果”上,这套被寄予厚望的系统,因为电池供应等问题,上市时间一拖再拖。
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对手都在不断更新换代,你这边还在“难产”,等你把“大招”憋出来了,可能仗都打完了。
现在有些4S店为了卖车,甚至想出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办法,就是搞对比试驾,把凯美瑞双擎拉过来,和天籁一起跑,现场测油耗。
结果可想而知,天籁在油耗这个环节上,被对手按在地上摩擦,输得明明白白。
这种营销,虽然体现了销售的无奈,但从品牌角度看,无异于公开承认自己的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如对手,对品牌形象的伤害是很大的。
说到底,天籁今天遇到的困境,其实是很多传统合资品牌的一个缩影。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大潮面前,如果还抱着过去的老本不放,只是在外观上做些不痛不痒的修改,想靠着以前积攒下的口碑继续“躺赢”,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理性,谁的产品力更强,谁的性价比更高,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日产宣布到2025年要在电动化领域投180亿美元,听着不少,但看看隔壁丰田,计划投入超过500亿美元,再看看我们国内的自主品牌,几乎是把全部身家都押在了新能源赛道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产的步伐显然是慢了半拍。
如果天籁再不拿出点真正的诚意,进行一次从内到外的彻底革新,恐怕“移动大沙发”这个称号,以后就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