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说:车速120km_h,风阻占总能耗70%,真有这么夸张?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国庆假期开着一辆标称续航700公里的纯电轿车跑高速刚上收费站时电量显示还能跑680公里心里美滋滋想着这次不用排队充电了。 结果以120km/h的速度跑了一百多公里后表显续航直接掉了两百多公里吓得你赶紧关掉空调开始找服务区。

余承东说:车速120km_h,风阻占总能耗70%,真有这么夸张?-有驾

这就是风阻在作怪。 余承东说的“车速120km/h风阻占总能耗70%”真不是危言耸听。

风阻的计算公式其实很简单:风阻 = ½ × 空气密度 × 风阻系数 × 迎风面积 × 速度²。 这个公式里最要命的就是速度平方这一项。 当车速从60km/h提升到120km/h时速度翻倍风阻却变成了原来的4倍。 而克服风阻需要的功率消耗更是以速度的立方级别增长。

余承东说:车速120km_h,风阻占总能耗70%,真有这么夸张?-有驾

有工程师做过测算一辆风阻系数0.306的SUV在60km/h车速下风阻占比只有42.5%;当车速提到100km/h风阻占比就达到了61.6%;等到车速120km/h时风阻占比已经接近70%。 这还只是理论计算实际驾驶中如果遇到侧风或者开启车窗这个比例还会更高。

实测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某汽车媒体在2024年做过一次多车型对比测试选取了市面上五款热门电动车在相同的高速路段以120km/h定速巡航。 测试结果显示所有车型的实际续航都比官方标称值打了七到八折。 其中一款标称续航625公里的车型实际只能跑450公里左右。

余承东说:车速120km_h,风阻占总能耗70%,真有这么夸张?-有驾

另一组对比数据更直观:同一辆电动车在城市道路以60km/h行驶时百公里电耗大约在13-14度电;一旦上了高速以120km/h匀速行驶百公里电耗瞬间飙升到20-22度电。 这意味着续航里程直接腰斩。

电动车车主群里经常有人吐槽:“明明买的是Model S电量却掉得像QQ。 ”这话虽然夸张确实反映了高速行驶时电动车续航的尴尬现状。 有车主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G15高速上以115km/h定速巡航实际行驶了210公里表显续航却掉了310公里。

余承东说:车速120km_h,风阻占总能耗70%,真有这么夸张?-有驾

不同车型在面对风阻时的表现也大不相同。 SUV由于车身更高迎风面积更大风阻系数普遍在0.3以上在高速行驶时风阻能耗占比能达到80%。 而轿车的风阻系数通常在0.23-0.28之间流线型设计让它们在对抗风阻时更有优势。

这就是为什么车企都在绞尽脑汁降低风阻系数。 隐藏式门把手、主动进气格栅、低风阻轮毂这些设计看似是为了美观实际上都是在和空气阻力较劲。 特斯拉Model S将风阻系数做到了0.208奔驰EQS更是达到了0.20这背后是无数次的风洞实验和设计优化。

余承东说:车速120km_h,风阻占总能耗70%,真有这么夸张?-有驾

风阻系数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有测试表明当车速超过120km/h这个分水岭后风阻的负面影响会成倍放大。 即便是风阻系数只有0.20的车型在130km/h车速下的能耗也比120km/h时显著增加。 某豪华电动车车主反映在限速130km/h的德国高速上续航里程会比在120km/h时再减少15%左右。

燃油车车主可能很难理解这种焦虑。 传统燃油车在高速上反而更省油因为发动机可以保持在最经济的工作区间。 电动车的电机在低速时效率最高随着转速提升尤其是在超过8000rpm后效率会明显下降。 同时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实际可用容量也会减少。

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长途出行燃油车车主倾向于走高速节省时间而经验丰富的电动车车主则会考虑是否要走省道。 有电动车车主算过一笔账:在限速80km/h的国道上行驶虽然时间多了半小时续航里程能多出近100公里反而更安心。

空调等辅助系统在高速行驶时也会加剧电量消耗。 有测试显示在120km/h车速下开启空调制冷百公里电耗会增加1-2度电。 如果是冬季开启暖风这个数字还会更高。 某北方车主在零下5度的环境下跑高速开启暖风后续航直接打了六折。

车速的选择对续航影响巨大。 有车主做过对比测试:在同一段高速路上以100km/h速度行驶比以120km/h行驶百公里电耗能减少3-4度电。 这意味着如果一辆车电池容量为70度电选择100km/h的速度可以多跑近50公里。

充电策略也需要因车而异。 风阻系数高的SUV在高速行驶时能耗更大需要更频繁地充电。 而风阻系数低的轿车则可以适当延长充电间隔。 有车主总结出经验:开SUV跑高速时剩余续航低于200公里就要开始找充电站;而开轿车时可以把这个阈值放宽到150公里。

车辆负载也会影响风阻能耗。 车顶行李架、自行车架这些外加装置都会增加迎风面积导致风阻系数上升。 有测试表明安装车顶行李箱后电动车高速续航会减少5-10%。 如果是满载五人加上行李续航还会进一步降低。

轮胎选择同样重要。 低滚阻轮胎虽然能减少滚动阻力在高速行驶时对风阻能耗的影响很小。 而轮胎的胎压如果过低不仅会增加滚阻还会因为轮胎形变增大而间接影响空气动力学性能。 有维修店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电动车胎压低于标准值10%以上。

驾驶习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频繁变道、急加速急减速都会增加能耗。 有研究表明平稳驾驶比激烈驾驶在高速上能节省15%左右的电量。 使用巡航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保持匀速从而优化能耗表现。

天气条件对风阻能耗的影响往往被低估。 逆风行驶时相当于实际风速等于车速加上风速风阻会显著增加。 有车主在沿海高速遇到7级侧风时续航直接打了七折。 同样气温变化会影响空气密度进而影响风阻大小。

高速公路的坡度变化也会影响能耗。 虽然电动车在下坡时能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回收部分电量上坡时需要额外做功来克服重力。 在山区高速行驶时频繁的上下坡会让续航估算变得困难。 有车主在云贵高原高速行驶时续航波动幅度达到30%以上。

充电网络的覆盖密度也让这个问题更复杂。 在充电站密集的地区车主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行驶速度;而在充电站稀疏的路段保守的速度选择可能更明智。 有车主在西北地区高速行驶时会选择90km/h的巡航速度来确保能到达下一个充电站。

车辆维护状态对风阻能耗也有影响。 长期使用后车身积存的灰尘、泥土会增加表面粗糙度导致风阻系数微增。 刹车系统如果存在拖刹现象会增加额外阻力。 有保养记录显示定期清洗和保养的车辆比疏于保养的车辆能耗低3-5%。

辅助驾驶系统在高速上的能耗表现值得关注。 虽然这些系统能帮助保持车距和车道它们的传感器和处理器需要持续耗电。 有测试显示开启全套辅助驾驶功能后百公里电耗会增加0.5-1度电。 不过这些系统带来的平稳驾驶体验可能抵消这部分额外能耗。

电池温度管理系统的能耗在高速行驶时也不容忽视。 大电流放电会导致电池发热需要冷却系统工作。 有数据显示在夏季高温环境下高速行驶电池冷却系统的能耗能占到总能耗的5%左右。 冬季加热电池的能耗还会更高。

不同品牌的电动车在高速能耗优化上存在差异。 有的车型通过软件优化电机控制策略在高速时自动调整功率输出曲线;有的车型则通过更精准的电池管理系统来延长高速续航。 车主论坛上的讨论显示相同电池容量的不同车型高速续航差距可能达到50公里以上。

充电效率的差异让这个问题更具个性化。 支持高功率快充的车型可以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电量这让车主更愿意接受高速行驶带来的高能耗。 而充电速度较慢的车型车主则会更谨慎地规划行程和车速选择。

导航系统的能耗预测功能正在改善这个问题。 新一代电动车能够根据实时路况、海拔变化和天气条件动态计算剩余续航。 有车主反馈这种预测与实际续航的误差已经缩小到5%以内大大减轻了里程焦虑。

二手车市场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风阻对电动车价值的影响。 相同年份和电池容量的车型风阻系数低的产品保值率明显更高。 有二手车商统计风阻系数低于0.25的电动车三年保值率比高于0.3的车型平均高出8个百分点。

保险公司也开始关注这个现象。 有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在高速事故中电动车因为续航不足导致停在应急车道而被追尾的比例正在上升。 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为电动车车主提供更详细的高速续航指导。

汽车租赁行业对此感受更深。 租车公司的反馈显示电动车在高速上的实际续航往往低于客户预期这导致还车时电量不足的纠纷增多。 有租车公司开始在租车协议中明确标注不同速度下的预计续航里程。

货运行业对这个问题有更极端的案例。 有物流公司试用电动货车跑高速时发现封闭式货箱的风阻系数高达0.4以上导致续航只有标称值的一半。 这促使货车制造商开始研发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新型货箱设计。

赛车领域的经验正在向民用领域转移。 Formula E赛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强调低风阻和高下压力的平衡这些技术逐步应用到量产车上。 有车企工程师表示赛车级的空气动力学仿真软件现在已经用于普通电动车的开发。

材料科学的进步也在帮助降低风阻。 新型复合材料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曲面造型同时保持结构强度。 有研究显示使用这类材料可以将后视镜等部件的风阻降低15%虽然单个部件影响不大累加起来效果可观。

消费者认知正在发生变化。 202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潜在电动车买家会将风阻系数作为重要参考指标而在三年前这个比例还不到20%。 汽车论坛上关于风阻系数的讨论热度持续上升。

测试标准的差异也值得注意。 不同机构对风阻系数的测量方法存在细微差别这导致同一款车可能得出不同的风阻系数数据。 有业内人士呼吁建立更统一的测试标准方便消费者比较。

改装市场出现了专门针对电动车空气动力学的产品。 有厂商推出定制前唇和侧裙声称可以将特定车型的风阻系数降低0.02。 这类改装是否会影响原厂保修仍然存在争议。

高速公路的设计本身也会影响风阻能耗。 有研究发现在开阔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上侧风影响较小能耗相对稳定;而在山区或峡谷路段多变的风向会让能耗出现较大波动。

隧道行驶时的能耗变化很有趣。 进入隧道时风阻突然减小能耗会短暂下降;隧道内的空气密度和流动特性与开阔地带不同这又会产生新的影响。 有车主记录到在长隧道内行驶时能耗降低5%的现象。

服务区的位置分布实际上也在影响车主的车速选择。 在服务区间隔较大的路段车主倾向于降低速度以保证能到达下一个充电点;而在服务区密集的路段车主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行驶速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