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万,增程版,一毛钱没松。坐我这行多年,看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是:嗯,长安启源A06这一招挺硬核。我昨天还在网上转,想着这款车得给等它的消费者一个说法,得体面点。毕竟大家盯着增程版本,心里都嘀咕着会不会破10万大关,起码10万出头吧。涨了价倒是没涨,反倒是纯电版本降了个一万块,变成了10.99万起,这波布局耐人寻味。
我跟你讲,这事儿细细琢磨起来,透露的信号不少。先说纯电版本降价,那点很明确,厂商给纯电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纯电消费者明显占据量大头,厂商直接砸低价格,想把人往纯电跑。这就是说,增程版虽然保价,但在厂商心里,顶多属于边缘补充,是用来撑门面的存在。
朋友小王前天跟我吐槽:你说这增程版,不香了吗?跟纯电一对比,价格不降,心里就是疙瘩。他是个死忠研发党,盯着电驱和油机的攒油细节。但这回他情绪明显低落。销售那边的反馈也是,客户问:为什么增程没降?销售说:厂家觉得增程成本高,利润稍微紧张。听起来像内部供链里油机和电机两个阵营的博弈。
其实说到供应链,这就好比饭店买菜:纯电动力总成就像时令蔬菜,去年丰收价便宜,今年库存大,肯定便宜卖;而增程动力系统像高档海鲜,进货成本高,供货商不降价,饭店砸不下去那价。厂商这回手脚特别巧妙,纯电放价搏流量,增程紧着票子不松手。你说真够阳谋的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这个时间,长安和其他主流厂商在研发上下的力气放在纯电里明显超过增程,投产年限、供应链资源甚至后市场易损件,也明显差别。这个细节告诉我,长安的表现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规划的慢动作。
不过得说一句,我刚开始写这文章,有点看走眼,把增程版看得太惨了,没想到厂家还挺有信心的,价格不降就表现出底气。后来自己琢磨明白了,不光是底气,是策略。增程车型成本结构不像纯电打价格战那么灵活,尤其长安自家的供应链里油机和电机部门还各有各利益,利益博弈决定了价格弹性不大。加上增程版本本来就定位偏稳,价格稳定也算是对用户的一种承诺,别管买的人多不多,稳定就是态度。
客户那边的心态也很戏剧化。一个朋友桑先生,买增程就是图省心,他给我说:我就是嫌电池担心续航,想有备无患,厂家现在这操作,我反倒要再等等了,生怕听花钱买鸡肋。这让我在想,厂家这次策略,短期内或许能挤出销量高峰,但中长期对用户信任的影响怎么说,谁也不敢保证。
这不禁让我想起之前听修理工老张说的一句话:增程最大的好处,是让你续航焦虑少一点,别整天害怕没电抛锚,哪怕油耗比纯电高点,心理舒服多了。没想到,这心理舒适感现在反倒成了厂商不降价的一个借口和理由,你说巧不巧。
也有消费群体是乐见纯电降价的,补贴退坡、换电池等服务成本上涨的当下,降价直接降低入门门坎,极大刺激了消费动力,这波操作面向趋势,能理解。
说下我心里那个未知数,我猜(但这是纯属没细想过的猜测)这次增程版的定价,背后还有个考虑是供应链现在还不能很好规模化,特别核心的发电机那块产能有限,放量不起来,要是硬砍价,反而损伤整个产业链。你觉得呢?
说几个数字给你感受下,我粗略算了一下,增程版燃料成本约每百公里40元左右(体感,样本少),纯电车型则根据电价不同,每百公里电费大约8-15元之间浮动,差别挺明显。纯电便宜的背后,人力、用车成本也低,这直接催生了价格战的本源。
这让我想到同价位的比亚迪秦Plus和Aion S,百姓选车的时候就是在这些细节上过虑:增程给了续航保障,但日常用车成本高,纯电便宜但焦虑大。两边打架,厂商卖车是赢利,用户买车是花钱买安心,这边界线微妙得让人抓狂。
聊着聊着,跑题了,想起上个月跟一个卖二手车的朋友聊天,他说到长安启源A06增程版的保值率还不错,体感至少在70%-75%(不确定,数据来源有限)区间。这其实给消费者一点安慰,虽然买它你得多掂量,但后续转手不是完全跌眼镜。二手市场这点很重要。
说完这些,我倒反而有点好奇了——增程版在这场价格阳谋里,未来究竟会不会迎来更直接的优惠,或者更多增配加持,来稳定它那部分消费者的心?或者说,果真是纯电一枝独秀的时代,还是增程还有自己的小众江湖等着坚守?
这事儿,值得再盯一阵子。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