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现在买车还得先学会辨别真假新闻。 前几天看到央视曝光的车圈黑公关内幕,我整个人都愣住了。 那些刷屏的“车祸视频”居然都是AI合成的,什么蔚来自燃、小米车门打不开,全是假的。 朋友给我看了一个“小米SU7撞车起火”的视频,信誓旦旦说再也不考虑国产新能源车了。 结果呢? 后来被证实是国外车祸片段剪辑的,时间线都对不上。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简直就是在犯罪。 一个60万粉丝的账号,发条20秒的黑视频就能赚1万8,新车发布前造谣“销量腰斩”更是能赚几百万。 车企投入几亿研发,黑公关花点小钱就能把品牌形象搞垮,这公平吗?
雷军这次是真的坐不住了。 9月13日他在微博直接开火,晒出小米法务部今年已经起诉了几十起案子。 5月份还抓过一个控制近万个账号的造谣团伙,专门在小 米新车发布前散播“致命缺陷”的谣言。 说实话,看到这些消息,我心里既痛快又担忧。
咱们消费者真的太容易被带节奏了。 我亲戚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本来心心念念要买小米SU7,看了个“车门打不开”的视频就打了退堂鼓。 后来才知道,那视频里的场景是断电后手动锁死的,根本不是车的问题。 你们说冤不冤?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工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小米、蔚来、小鹏这些企业都在拼命搞研发。 可一条假视频就能让多少人望而却步? 这不仅仅是企业的损失,更是我们每个消费者的损失。
说到选车这件事,我觉得咱们得有自己的判断。 上周我去试驾了小米SU7,说实话,这款车给我的印象挺深刻的。 流线型的外观设计相当抢眼,风阻系数低至0.,这个数据在同级别车里算是很出色的了。
坐进车内,空间布局很合理,用料也扎实。 那个7.1英寸的翻转式仪表盘挺有创意,配合16.1英寸的中控屏,科技感直接拉满。 我特别喜欢它的智能座舱系统,响应速度快,语音识别准确,用起来特别顺手。
动力方面,双电机四驱版本最大功率达到495kW,百公里加速只要2.78秒,这个性能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我特意试了试它的加速感受,推背感很强但不会让人觉得突兀,调校得很到位。
续航方面,根据官方数据,长续航版本CLTC工况下能跑800公里。 我在市区和快速路上都试了试,能耗控制得不错。 而且它支持800V高压快充,充电15分钟就能补能350公里,这个对于经常跑长途的车友来说真的很实用。
安全配置也很丰富,什么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这些都有。 我还特意体验了它的自动泊车功能,识别车位准确,入库流畅,对新手特别友好。
黑公关最怕的就是消费者亲自体验。 一旦你真正开过这些车,那些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我现在特别理解雷军为什么要这么坚决地打击黑公关,这不仅仅是为了企业利益,更是为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工信部最近也出手了,六部门联合发文整治黑公关,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打标。 这是个好兆头,说明国家层面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
咱们作为消费者,选车时要多看看真实车主的评价,有机会最好亲自试驾。 别被那些来路不明的视频带了节奏,毕竟买车是大事,得相信自己的判断。
一辆好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经得起真相的检验。 那些靠造谣抹黑竞争对手的手段,终究是见不得光的。 我相信,随着监管的加强和消费者辨别能力的提升,黑公关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车友们,你们在选车过程中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吗? 有没有因为某些负面消息而改变过购车决定?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咱们一起聊聊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