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油只懂加?其实它有3大核心作用,用错毁发动机!

后台常有粉丝问:“机油不就是润滑的吗?随便选个便宜的加行不行?”这话可说到了很多车主的痛处——大家天天给车加机油,却未必真懂它的门道。要知道,机油被称为“发动机的血液”,绝非只有润滑这么简单。

汽车机油只懂加?其实它有3大核心作用,用错毁发动机!-有驾
汽车机油有什么用

作为深耕汽车领域5年的博主,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机油的核心作用,再讲透选油、用油的关键,新手也能直接避坑。

一、别只知道润滑!机油的3大核心作用,少一个都不行

很多人觉得机油的唯一作用就是“润滑减磨”,其实这只是基础操作。发动机运转时内部有上百个零件高速摩擦,机油的真正价值是给发动机“全方位防护”,这3个作用缺一不可。

第一个核心作用:润滑减磨,避免零件“硬碰硬”。发动机活塞、曲轴等零件运转时间隙只有几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几分之一。没有机油形成的油膜,金属零件直接摩擦会瞬间产生高温,用不了多久就会磨损报废。我见过一辆车因为漏机油没及时发现,开了20公里后发动机抱死,光维修就花了3万多,这就是没做好润滑的代价。

第二个核心作用:冷却降温,给发动机“退烧”。很多人以为发动机降温全靠水箱,其实机油也承担了30%的散热任务。零件摩擦产生的高温会被机油吸收,再通过机油泵循环到油底壳散热,相当于给发动机装了“第二套冷却系统”。尤其是夏天长时间跑高速时,机油散热不足很容易导致发动机“开锅”。

第三个核心作用:密封防腐,给零件“穿防护衣”。发动机活塞和气缸壁之间存在微小间隙,机油能填充这些间隙形成密封层,防止燃烧后的燃气泄漏,保证发动机动力不流失。同时,机油里的添加剂还能在零件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和水分,避免零件生锈腐蚀。有位老车主的车开了10年发动机还没大修,就是因为一直用对机油,零件几乎没有锈蚀。

二、选对机油有讲究!这2个关键指标别瞎蒙

知道了机油的作用,更要会选。很多车主换机油只看品牌和价格,却忽略了关键指标,结果花了钱还伤发动机。记住这两个指标,选机油再也不会被坑。

第一个指标:机油标号,适配车型才好用。机油瓶上的“5W-30”“0W-40”不是随机数字,前面的“W”代表冬季抗冻能力,数字越小抗冻性越强,比如0W能适应-35℃的低温,5W适合-30℃;后面的数字代表高温黏稠度,数字越大黏稠度越高,适合老车或经常跑高速的车。家用新车选5W-30基本够用,北方冬季建议选0W-30,老车发动机间隙大,选5W-40更合适。

第二个指标:机油等级,按需选择不浪费。机油包装上的“SN”“SM”代表质量等级,字母越靠后等级越高,抗磨损和清洁能力越强。家用车选SN级就足够,涡轮增压车型建议选SP级,因为涡轮增压器转速极高,对机油的抗剪切能力要求更高。没必要盲目追求最高级,比如几万的家用车加SP级机油,就像给自行车用赛车油,纯属浪费。

三、这些换油误区,正在悄悄毁你的发动机

选对了机油,用错方法也白搭。这几个常见的换油误区,很多车主都踩过,看看你中了没?

误区一:机油加得越多越好。有些车主觉得多加点机油能更好地润滑,其实机油加超上限会增加发动机负担,导致油耗升高、动力下降,严重时还会损坏密封件。正确做法是加完后查看油尺,保持在“MIN”和“MAX”之间即可。

误区二:不同品牌机油可以混用。有人剩了半桶A品牌机油,又买了半桶B品牌的混着加,殊不知不同品牌机油的添加剂配方不同,混合后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油泥堵塞油路。哪怕标号相同,也不建议混用。

误区三:按时间换油就行,不管里程。很多人习惯半年换一次油,哪怕只开了2000公里。其实换油周期要看“里程”和“时间”哪个先到,普通矿物油5000公里或6个月一换,半合成油7500公里或8个月,全合成油1万公里或1年。如果车开得少,建议一年至少换一次,避免机油老化变质。

说到底,机油是发动机的“守护神”,选对、用好才能让车少出故障。最后提醒一句:换油一定要找正规门店,保留好凭证,万一出问题也有保障。你换机油时踩过坑吗?评论区分享下,帮更多车主避坑!#汽车机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