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选车模式再洗牌:赛力斯之外,这些车企为啥玩不转?
当初就算问界给了广汽,大概率也成不了现在的气候。就说奇瑞的智界S7和R7,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早期合作里奇瑞那点小心思藏都藏不住。现在倒好,奇瑞也学乖了,把主导权全交给华为。上汽那边不敢再瞎折腾,北汽新出的旅行车节奏慢慢跟上了,尊界从一开始就跟华为绑得死紧。这事儿看着像车企和华为的磨合,实则藏着智能车时代谁当主角的关键。
赛力斯能成,不是运气好。当年问界刚出,从三电系统到座舱软件,华为几乎是把自家最拿得出手的技术全掏出来了。更关键的是,赛力斯几乎把研发、生产、营销的命脉都交了出去——就像俩人合伙开饭店,一个出钱出技术当大厨,另一个只负责端盘子打扫,最后菜火了,功劳自然算在一块儿。可其他车企呢?总觉得自己的牌子金贵,华为给的方案这儿改改那儿调调,最后出来的东西四不像。
奇瑞早期跟华为合作智界,多少有点“我主导,你辅助”的意思。奇瑞想保留自己的设计语言,华为想推鸿蒙座舱和智驾,两边拧巴着,市场反馈就一般。你看智界S7刚上市那会儿,热度起得慢,销量也没达到预期。后来奇瑞想明白了,智能车时代用户认的是体验,不是谁的logo贴得更显眼。现在智界新车直接按华为智选车的标准来,从外观设计到交互逻辑,华为团队深度参与,市场反应明显不一样了。
上汽更典型。之前跟华为谈过合作,结果上汽高管公开说“不能接受华为拿走灵魂”。结果呢?自家的飞凡、智己折腾到现在,热度远不如问界。不是技术不行,是思路没转过来——智能车的“灵魂”早不是底盘发动机了,是用户一坐进车里就能感知到的智能体验。华为的鸿蒙座舱、ADS智驾,现在用户提车必夸,这些才是新汽车的“灵魂”。
北汽最近推的旅行车,节奏明显比之前稳。以前北汽新能源靠补贴活着,智能车转型慢半拍。现在学精了,找华为合作不掰扯主导权,把用户需要的智能配置拉满,市场反馈慢慢起来了。还有尊界,从项目立项就和华为绑定,定位高端纯电,听说连生产线都是按华为的标准改的,这种“all in”的态度,想不火都难。
说白了,华为这套智选车模式,玩的就是“我出技术、出流量、出经验,你当好代工厂和品控员”。赛力斯尝到了甜头,其他车企一开始不服气,现在被市场教育明白了——智能车时代,单打独斗不如找个能补自己短板的伙伴。奇瑞、北汽、尊界的转变,不是认怂,是看清了谁能在新赛道里真正帮自己跑赢。
现在再看问界的成功,真不是偶然。华为的品牌拉力、用户信任度,加上合作方的全力配合,这才有了连续月销破万的爆款。其他车企要是还抱着“我才是老大”的心态,估计很难在智能车赛道里分到蛋糕。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华为智选车模式深度解析》、易车网《奇瑞智界合作模式调整背后》、界面新闻《北汽新能源转型智能车路径观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