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举行了股东大会,王总在回应股东问题时,一边说一边声音哽住了,真是让人心里一紧!
他嚷嚷着比亚迪的关键在于“靠科技来搞事情、搞发展”,还嘟囔着“不管遇到多少麻烦,我们就是这么干,踏实走长路!”
最后还特别嘱咐:“我们从来不看别人不好,只顾做好自己,这就是比亚迪的座右铭!”
王总可能真是有点懵:比亚迪这几年不都是认真琢磨技术,老老实实自己干活吗?
我才没得罪谁呢,咋就成了大家口中的“靶子”,天天被人们讨论呢?
一大波买家都晕了:比亚迪究竟搞啥名堂了?
照理说,墙塌了大家都推,这不是质量有蹊跷,就是技术关在割韭菜,或者设计得太奇葩了、跟风抄袭……可这些,比亚迪可没碰着啊!
这场莫名其妙的灾难到底是从哪蹦出来的?
咱得重新梳理一遍啊!
比亚迪这二十年,真是一家专做呆瓜车的工厂啊!
王传福自己说过,自打2003年比亚迪萌芽扎根汽车界,那股劲儿就没怎么改过。
它一开始就是瞄着新出的电动车跑的。
你瞧,2008年它就整出第一台混动F3DM,2009年又开始搞新能源的公交车和叉车,真是牛得不行啊!
可那会儿新能源搞得一团糟,早年间只能靠烧油的车子“苟且偷生”呀!
说到那段时光,估计许多比亚迪的同志们和粉丝们都不太想提起。
虽然也有像F3、F0这种便宜得跟白菜一样的车,但其定位真心太低了,就跟个廉价出租车差不多,哪儿都能走就是了。
核心技术这块儿,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亮点就像过年的饺子,没啥好看的。
我觉得啊,正是这段“小跟班”的日子,让今天的比亚迪混得风生水起!
艰难岁月中练出来的真本事!
学设计,要学精华:拿最初的热销F3来说,虽然外观可能抄了点儿别人的,但比亚迪真是把“机器占地方少,乘客空间大”这招给摸透了。
这辆车不仅价钱实惠,长得也不错,关键是用起来真给力!
拼命攻克关键技术:为了省银子活得长久,比亚迪真的是硬着头皮啃下了难啃的骨头!
2011年咱们自己造了一款1.5T的发动机(BYD476ZQA),2012年又发明了自家的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6DCT),这在国内车厂里简直是跑在前头的一拨儿!
有人说比亚迪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像是抄别人家作业,但其实他们早就把这个课题攻克了,真会玩!
这话不好说,重点技术啊,像发动机操控、双离合器模块,还有那个变速箱控制系统(TCU),比亚迪全都是自个儿搞定的!
就连那啥ESP系统都自己搞定了,供应商博世简直是逼得心里不得不来个“友情价”让人家看看!
车子卖不出去,咋整呢?
那就把最重要的技艺、最贵重的部件统统自己搞定!
使劲儿往下压价格!
这就是为啥当年有人叫比亚迪“便宜到不行”,但它依旧顽强撑着的原因!
新能源的时代到了,“傻小子”终于翻身了!
新能源的浪潮一下子扑面而来啦!
比亚迪多年磨锅的本领终于亮相了:刀片电池、DM-i混动、e平台3.0、云辇系统……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仔细看看,比亚迪搞的事儿其实和以前一样:死拼核心技术、狠抓成本,再就是疯狂生产!
最大的变化就是:新能源的浪潮让憋了许久的比亚迪一下子飞出了天际,直接把市场甩在了身后。
消费者对它是死心塌地,销量像打了鸡血一样飞速上涨(从2020年的42万辆飙到2024年的427万辆),巨头的优势让成本蹭蹭往下降,比亚迪就是这么一路狂奔到了巅峰!
于是,这个埋头苦拼、信仰持久奋斗的公司,突然间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小目标。
比亚迪自己都懵了:咱第一季赚了91.55亿,毛利率20.1%,这数字看着不赖呀,为啥大家对我们非要抨击呢?
难道不把一辆车卖到天上去,才算是正常生意?
这利润率不就是为了让外国人发财吗?咱们自己人难道不应该先享受咱们的技术红利嘛!
被盯上的原因就是:你惹了谁的食欲!
其实比亚迪的委屈和大家的疑惑,都指向一个大问题:一辆车究竟值几个钱呢?
比亚迪这家伙,真是老样子没啥新花样!
它就是在确保自己能不被卡死的情况下,靠产品把技术变现,顺便搞大自己的公司。
这几年它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大,说明它压根没打算跟人抢便宜,只是不想让消费者当刀下的葱而已!
这个“老实人”的作风,让整个行当都快顶不住了!
你年销量从40万蹭蹭涨到400多万辆,这块蛋糕就这么小,真有人要哭了!
咱再琢磨琢磨,以前车咋就卖得跟金子似的!
归根结底,那个心脏部件贵得跟天上掉下来的星星似的!
以前国内的车厂自个儿吹说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他们自己搞的,但最重要的喷油系统、高压油泵、火花塞、ECU电脑、三元催化这几样“灵魂”部件,还是得依赖博世和大陆电子这些外企大佬。
人家只卖个泵,挣的钱比咱们国内汽车厂造个发动机还好呢!
仔细琢磨一下芯片被捏住的事儿就豁然开朗了。
新能源的时代来了,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把那些“天价”的玩意儿统统降到了一块五!
新能源的潮流中,比亚迪等公司就像是在玩“谁贵我就来”,价格嘛,争取压到底!
几年前电池贵得能把你吓飞!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直接把矿子搬到家里去了!
把那五十万一吨的碳酸锂,硬是给打了一折,变成了六万一吨!
以前一度电池要千儿八百,只要三四百,连大妈都说真划算!
部件大佬吓得直打哆嗦:国产替换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你瞅瞅,之前要15万块的思域,老便宜了,只要8万!
本田这次不是少挣7万,而是每一个环节的“水分”都像被榨汁机一压,全干了!
零跑的老大放了个豪言:将来中大型SUV的价格有可能变成五万块,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啊!
听起来像是从鬼门关里传来的!
瞧瞧,100寸的大电视才卖五六千块钱,汽车一造就得十倍价,那是为什么搞不定呢?
只是一些技术门槛、专利、各种税金的绊脚石,这些都不是啥大事,咱们照样能过!
欧洲人掏5万欧元买中大型SUV,美国人花5万美元买,咋中国的人民币五万就买不着呢?
汉兰达咋就值瑞虎8几倍的银子呢?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家里的车子之间,有那么大的技术差距让人觉得无法接触吗?
就像以前夏普电视五千多的时候,真要比那八百块的长虹牛得多呢!
要么是卖得跟黄金一样贵的歼十C,战力真比不上可买两架的阵风!
“买东西的能力”大变革:中国车到底该标多少价钱呢?
从“买得起啥就花啥”的角度分析,未来两三年,要是在中国花5万块钱买一辆靠谱的大SUV,可真不是梦里头的胡扯。
这大概就是两个人都在飞奔的后果吧!
中国的公司老是在进行“进化”,搞得我都快要问他们是不是在参加科技比赛,结果就是弄了不少又便宜又好的玩意儿!
干掉那些高高在上的“奢华”价格,让它们趴下!
怎么就能把LV包在欧洲标个2000多欧元,而在咱中国却要开到2万多人民币呢?这不是跟那啥似的,做买卖就是看地方嘛!
在欧洲卖得几万欧的车,在咱中国不就应该值个几万块嘛!
想要在全世界的车市推行这个“买多少值多少”的理念,得靠比亚迪、奇瑞这种技术狂人和捡便宜的高手!
这天马上就撸过来了!
只要咱们的国产车厉害哄哄,那些洋品牌的虚假光鲜和高价迟早得扒掉皮。
你瞧瞧丰田和本田在咱这儿卖多少钱,心里就明白了!
比亚迪和奇瑞这帮家伙不甘心止步,他们的梦想是:在国内赚个五万块,出国却想挣五万美元、五万欧元!
你瞧瞧奇瑞咋就过得那么滋铛铛的?
就凭它在国外能把国内十万的车,卖成三十万的钱!这生意做得真是香啊!
我敢打赌以后咱中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肯定会攀升,这不仅是遵循国家的方针,也对我们老百姓有益处!
二十年前我就说过:车得卖五万块,才有可能家家户户都有!
比亚迪、奇瑞、吉利和长安这些公司,简直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来闹腾的!
炫酷的豪车一辆要十万,中档的也就五六万,咱家用的小车嘛,两三万得了,这在欧美那边可都是平常事儿!
就是那卡在中间的“钱值不值”,短时间内没法儿解决。
比亚迪这帮小子遭人指指点点,简直就是这个大变革带来的疼痛反应!
好在这比亚迪跟丰田不是一条水道上的鱼,没搞成那样!
佢嘅车冇涨价,反而对那些乱开价的店铺来个狠揍!
众们都在嘀咕呢。
京东618的热卖货正被疯狂抢着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