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刚上市就出事了!首撞事故曝光,车主现状如何

你有没有想过,一款刚上市的新车,最怕什么?估计很多人会说是销量不好、口碑翻车什么的。但要我说, 最怕的其实是“首撞” !这不,小米YU7刚上市没几天,就在6月29日遭遇了人生第一撞。说实话,看到社交媒体上那组事故照片的时候,我心里也是咯噔一下。一辆白色的YU7被后车追尾, 后备箱尾门凹了一块,连带着小米Logo的饰板都被撞掉了 。虽然从照片看,这应该是一辆试驾车,但这个“首秀”,确实有点尴尬啊…

小米YU7刚上市就出事了!首撞事故曝光,车主现状如何-有驾

“首撞”现场:被追尾的小米YU7表现如何?

坦白讲,从现场照片来看,这次事故并不算严重。 白色的小米YU7停在最左侧车道,后面的埃安Y撞了上去 。YU7的受损情况主要集中在后备箱尾门,有明显凹痕,但整体结构看起来还算完整。反倒是后车埃安Y的右侧大灯位置,损坏程度看起来更严重一些。

有朋友可能会问:就这点小剐蹭,有什么好说的?但你要知道,对于一个刚上市的新品牌来说, 任何一次事故都会被放大镜检视 。尤其是小米汽车,本来就背负着“手机厂商造车”的质疑,现在又来个“首撞”,网上的讨论肯定少不了。说句心里话,虽然这次是被追尾,不是YU7的责任,但消费者关心的还是:这车的安全性到底怎么样?

小米YU7刚上市就出事了!首撞事故曝光,车主现状如何-有驾

官方吹的安全性能,到底有没有水分?

说到安全性,小米官方在YU7发布的时候,那可是下了血本做宣传的。 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2200MPa超强钢、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90.2%…这些数据听起来确实很唬人。按官方说法,这个2200MPa超强钢比1500MPa的热成型钢,抗拉强度高40%,屈服强度高24%。

但说实话,数据再漂亮, 关键还得看实际表现 。小米YU7完成了50多项被动安全性能开发测试,覆盖C-NCAP、C-IASI所有碰撞测试标准。前门承载能力提升52.4%,吸能性能提高40.2%;后门承载能力提升37.6%,吸能性能提升25.4%。这些数字看起来确实不错,但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这些都是实验室数据,真正的路试表现怎么样,还得看实际情况

更让人心里打鼓的是,就在YU7上市第二天, 这车在天津V1专业赛道测试时,刹车盘居然过热起火了 !测试数据显示,刹车盘温度超过600℃,在维修区检查时直接冒明火。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有点让人担心?

小米YU7刚上市就出事了!首撞事故曝光,车主现状如何-有驾

前车之鉴:小米汽车的安全“黑历史”

要说小米YU7的安全性,就不得不提一下小米SU7的那些事儿。 2025年3月29日,安徽德上高速,一辆小米SU7撞护栏后爆燃起火,3名女大学生不幸遇难 。这事儿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事故发生时车辆还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

4月5日,湛江又发生了一起小米SU7的交通事故,与电动二轮车发生碰撞造成人员伤亡。 两起事故,一个月内,这频率确实有点高 。虽然每起事故的具体原因都很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于车辆本身,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心里肯定会有阴影。

有人分析说,电动车普遍比燃油车重20%左右, 小米YU7 Max版2.4吨的车重加上四驱系统,对刹车系统确实是个挑战 。再加上高速行驶时,动能回收系统与机械刹车的配合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安全性。说白了,小米需要在安全与性能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小米YU7刚上市就出事了!首撞事故曝光,车主现状如何-有驾

大实话时间:新能源造车还是要敬畏安全这件事

说了这么多,我的观点很明确:小米YU7这次“首撞”,虽然不是什么大事故,但确实给我们敲了个警钟 。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么快,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安全这条底线,绝对不能碰。

要我说,小米汽车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拼命宣传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 而是扎扎实实把安全做好 。刹车盘过热起火这种事,绝对不应该在一个成熟的产品上出现。消费者花几十万买车,要的不是试验品,而是一个真正可靠的交通工具。

小米YU7刚上市就出事了!首撞事故曝光,车主现状如何-有驾

我也不是完全否定小米YU7。从这次追尾事故看,车辆的整体结构还算稳定,没有出现严重变形。但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小米汽车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安全性能。

这样的小米YU7,在安全性还没有完全验证的情况下,你会考虑入手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