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字头SUV大战的硝烟还没散尽,“7”字头SUV的比拼又来了。
1小时大定289000台,18小时锁单240000台,小米YU7创造了一个中国汽车行业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成绩,给所有已上市和待上市的“7”字头同行们上了强度。
但我认为小米YU7是卖不过即将上市的新款问界M7的。
不要奇怪,两款车其实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我所说的“卖不过”,无关两款车型产品力的对比和拉踩,我们讲的是市场逻辑问题。
小米YU7的野心,在于点燃人们内心的青春荷尔蒙。出色的设计和性能,雷军动情的讲解,再加上雷军和小米的成长经历,让年轻一代很容易把这台酷似法拉利的“大玩具”当成了某种成长宣言。雷军在小米YU7发布会上的结束语毫不掩饰这种情绪共鸣:
“YU7不是一辆平庸的、普通的SUV,一辆豪华高性能SUV。YU7是为谁设计的?是为那些无法容忍平庸的人,是为那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同时也不忘感动一下年轻的家庭用户:“也是为那些双肩扛着责任、内心仍有远方的人,那些清晨送孩子上学、顺路也给自己买束花的妈妈,那些周末带着全家去露营、也在后备箱中为自己留一套钓具的爸爸,就是那些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内心仍有星辰大海的人。”
归根结底,小米YU7是瞄准年轻人的。
问界的定位是什么?无论是M9、M8还是M7,其实瞄准的都是更加成熟的家庭用户。用“家庭智慧伙伴”的定位构筑起家庭堡垒的基石,它所代表的是柴米油盐真实生活场景的核心诉求。
@拉面师傅Design 全新问界M7非官方假想图
简单说,小米YU7是卖给年轻人的梦想,问界是卖给中年人的生活。
最新调查显示,最近两年内支撑起车市的主要购车人群,并不是年轻人,而是主要年龄层在35-54岁的家庭事业双“丰收”的70、80年代的中青年“大叔阿姨”们。
年轻人的心动再真,有时也抵不过中年人钱包的厚重无声。
当热血青年在为YU7计算分期付款额度之时,那些肩负家庭重任、掌控着社会主流财富积累的中年人,已经默默为新款问界M7存足了预算。汽车是家庭的大宗消费选择,从这个角度讲,年轻人的消费潜力难抵中年家庭的消费实力。
第二,是订单的水分与产能的瓶颈。
小米YU7飙升的订单量和锁单量背后,短期内无法看清有多少水分。但二手交易平台上大量的小米YU7订单转让,至少说明有一定的黄牛投机的泡沫存在。
如果不考虑黄牛因素,小米汽车今年的产能是35万辆,小米YU7将近30万的大定,25万的锁单,也已经占据了小米汽车产能的七成以上。再加上原本小米SU7的订单,小米汽车今年的产能已经饱和。
就算雷军去车间拧螺丝,现在下定小米YU7的用户也很难在今年提车。如果一款车在下定之后,需要等上将近一年,这极大地考验米粉们的忠诚度。这意味着,小米YU7最终的实际交付量未必如订单数量那么乐观。
问界已经有四款车型布局,赛力斯这些年已经在前代产品上经历了产能爬坡、供应链整合、管理流程等等的阵痛。
以前不久同样上市即爆款的问界M8为例,订单已经突破15万台,但交付周期还能控制在8-10周。2-3个月的等车周期虽然不短,但也不是遥遥无期。
如果新款问界M7上市后能够控制好生产节奏,那么最终的交付量会更加乐观。
最后一点,卖车是生意,是生意就得考虑赚钱。卖不卖得好,不能单看卖了多少,还应该看赚了多少。
小米造车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烧钱苦旅”,新车初代注定背负沉重成本压力,雷军本人亦多次明示初期“卖一辆亏一辆”的尴尬局面,其利润回血还有赖未来更长期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护城河的构筑。
赛力斯已迈过了盈亏分水岭。最新财务季报中,赛力斯净利润成功翻红为正值。新款问界M7有了M8、M9这两个爆款先例,基于成熟平台提升进化,其成本结构优化空间更大。
卖得“多”固然振奋人心,卖得“赚”才是一场商业游戏的终点线。
比较小米YU7和新款问界M7谁卖得好,类似关公战秦琼,背后揭示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目前的生存定律:销量要看厚度,利润才算温度,可持续方是真功夫。(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