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企深陷价格战泥潭,上汽集团却在前三季度实现了净利润同比激增644.9%的逆势增长。更惊人的是,其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70.9%,每1元净利润背后流入近4元现金 。这种“利润即现金”的健康模式,源于一场从组织架构到技术研发的全面改革。
2024年下半年,上汽启动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传统车企常见的部门壁垒被打破,乘用车业务整合为“大乘用车执管会”,商用车板块则成立独立事业群,实现从研发到销售的全链条打通 。这一调整让新产品开发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18个月,研发成本显著压缩 。
组织变革的成效直接体现在财务数据上。2025年前三季度,上汽销售费用同比压缩5.6%,财务费用从支出17.83亿元转为收益11.42亿元,反映出资金自给能力的质变 。与此同时,账面货币资金达1817.82亿元,而长短期借款合计仅528.83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62.3% 。
支撑这一增长的,是“新三驾马车”的协同发力。1-10月,自主品牌销量235万辆,占比升至64.4%,彻底摆脱对合资品牌的依赖;新能源车销量129万辆,同比增长42.5%;海外市场销售86.2万辆,MG品牌在欧洲交付25万辆,同比增长超20% 。
技术投入的长期主义开始兑现。近十年累计超1500亿元的研发投入,构建了纯电、混动、氢能三大平台和“七大技术底座” 。2025年,DMH混动技术带动荣威系列销量增长29%,固态电池、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在全新MG4、智己LS6等车型上量产 。
产品策略上,上汽坚持“一款车一个强标签”。搭载半固态电池的全新MG4主打“10万级科技普惠”,上市40分钟订单破万;智己LS6以“恒星超级增程”实现450公里纯电续航,27分钟锁单过万;荣威M7 DMH则聚焦家庭用户的长途需求,用超长续航打开市场 。这种精准定位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使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渠道创新进一步放大了技术优势。上汽通过快闪店、城市展厅等模式直接触达年轻用户,同时与华为、OPPO等科技公司跨界合作。尚界H5预售18小时订单突破5万台,奥迪E5 Sportback则融合德系操控与智能座舱技术,成为合资板块的新增长点 。
这场改革的核心逻辑,是将传统车企的规模优势转化为敏捷创新能力。通过整合研发资源、聚焦自主技术、优化产销存结构,上汽在行业价格战白热化的背景下,实现了利润与现金流的同步跃升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