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

讲真,最近看了个2025年汽车马力排行榜,我直接好家伙,感觉太阳都要一个趔趄。榜首那个仰望U9,直接干到了接近3000匹马力。三千匹是什么概念?就是以前我们聊超跑,什么法拉利兰博基尼,撑死几百匹,大家已经觉得是陆地飞行器了。现在比亚迪直接不装了,摊牌了,告诉你我们造的不是车,是捆在四个轮子上的小型火箭发射架。这是要干啥?赶着去南天门开会吗?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这个世界观,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车企们的心态集体爆炸,逻辑只有一个:我过得不好,你们谁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在一个餐厅里,比谁的菜做得精致,谁的摆盘好看。现在仰望U9这种选手就是直接冲进后厨,把煤气罐拧开,喊一声“都别吃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剩下的什么科尼赛克、布加迪,这些以前西装革履的老钱贵族,现在也得把餐刀亮出来,准备随时捅人。这就是当下的车圈,一场大型、荒诞且充满表演性的行为艺术。

我们来盘一盘这些舞台上的“演员”。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第一梯队,就是比亚迪仰望U9和Rimac这种纯电雷电法王。他们的逻辑非常简单粗暴,就是大力出奇迹。电池技术发展到今天,电机这个东西就像个压缩毛巾,只要你敢给电,它就敢给你膨胀出离谱的动力。什么机械传动损耗、什么发动机热效率,在绝对的电能面前,都是弟弟。这帮人已经不跟你聊驾驶乐趣和历史传承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数据上的碾压,一种让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暴力美学。你看那个仰望U9,2959匹,这个数字本身就透着一股子“颠”劲儿。我觉得设计师在敲定这个参数的时候,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这已经不是马力了,这是移动的灵力压缩包,一脚下去,我觉得能把柏油路烫出个印子来。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然后是第二梯队,科尼赛克和布加迪这种“被迫发疯”的混动艺术家。布加迪搞了个V16混动,科尼赛克也上了2300匹。这帮老牌贵族心里苦啊。本来他们是玩玄学的,卖的是品牌,是故事,是那个钥匙放在酒吧桌上时,周围人羡慕的眼神。结果现在一群不讲武德的电动车,上来就跟你比零百加速,比马力。这感觉就像两个修仙百年的宗师正在论道,突然冲进来一个健身房出来的肌肉猛男,指着他们说:“你俩能推多大的重量?” 这谁受得了?所以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混动,嘴上说着“这是为了更极致的性能与环保”,心里想的其实是“坏了菜了,再不跟上就要被这帮电耗子卷死了”。这就是典中典的“打不过就加入”,但加入的时候还要保持优雅,姿态很难看,但必须得做。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接着,是SSC、轩尼诗这种最后的燃油卫道士。他们是汽车界的堂吉诃德,对着电动风车发起最后的冲锋。2200匹的纯燃油,这背后是压榨内燃机潜力的极致,是工程师们用头发换来的最后荣光。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对他们是有点敬意的。因为我真的开过大排量自吸,那种线性的、伴随着咆哮的加速感,是电机给不了的。但是时代变了,就像你武功再高,也怕对方直接掏枪。燃油超跑现在就是这种状态,你的金钟罩铁布衫练得再好,也顶不住人家一发RPG。他们的存在,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逝去时代的缅怀。

最有意思的是小米和特斯拉这两个“异类”。小米SU7那个1548匹的“Ultra”版,讲真,这名字就透着一股浓浓的数码味儿。雷军老师就是要把手机圈的玩法带到汽车圈,加大加大再加大,参数拉满,价格给你打下来。如果说别人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小米就是连桌子上的蜡D烛都没放过。他让所有人都意识到,造个大马力电动车,在技术上已经不是什么登天难事了。这才是最恐怖的。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而特斯拉呢?Model S Plaid那一千多匹,现在看好像都不够打了。但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马斯克给他们构建了一个关于未来、关于火星的信仰。你跟一个特斯拉车主聊别的车加速多快,他可能会跟你聊星链和脑机接口。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一辆车,而是维护这种信仰共同体。这跟买奔驰为了那个三叉星徽,是一个道理,都是品牌玄学。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写到这我都有点恍惚了,我是在聊车,还是在写什么玄幻小说的战力排行榜?感觉下一秒就要喊出“恐怖如斯”了。这些动辄两三千匹的怪物,它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告诉你,它们的唯一意义,就是在PPT和发布会上,给老板和粉丝们提供情绪价值。

你真以为这些车能在路上跑?3000匹的马力,堵在早高峰的五环上,跟一个30匹的老头乐有任何区别吗?没有。甚至我觉得老头乐更牛逼。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是任何L4级自动驾驶都给不了的顶级算法。昨天晚上我楼下那个卖烤冷面的大爷,他那三轮车的转弯半径,我觉得比布加迪实用多了。这些所谓的马力之王,大部分连个地下车库的坡都上不去,过个减速带都得掂量半天。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所以,这场轰轰烈烈的马力竞赛,本质上就是一场资本和营销的共谋,一场给所有人的精神氮泵。大家都不务正业,都在整这些花里胡哨的。车企需要这些数字来证明自己“技术领先”,媒体需要这些数字来制造“行业新闻”,而我们这些看客,也需要这些数字来满足一下“我的天啊”的惊叹欲。大家心照不宣,共同完成这场盛大的表演。

那么,谁才是2025年真正的马力之王?

答案可能让你失望。不是仰望,不是布加迪,也不是小米。

真正的王者,是那个能在你老婆马上要生了的时候,一路绿灯、畅通无阻把你送到医院的交通系统;是那个能让你在加完班的深夜,花最少的钱、最快的时间安全到家的网约车;是那个风雨无阻,给你送来热乎外卖的电动车。这些东西的“功率”不大,但它们实实在在地,在推动这个世界运转。

车企掀桌子,粉丝嗑氮泵:这场马力狂欢,谁在裸泳?-有驾

所以别再为那些虚无缥缈的数字高潮了。有这钱干点啥不好!非得买个电动爹供着?回到现实吧朋友,明天还要上班呢。这,或许就是最朴素的犬儒主义。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