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追光L正式开启预订,纯电续航410公里,标配四驱系统兼具豪华智能配置,满足中大型旗舰轿车用户多重需求

还记得上次去展厅试驾那台岚图追光PHEV,销售老哥还跟我说:现在续航突破500公里,基本上大城市通勤不用担心了。但其实我心里有点嘀咕,毕竟那是数据,实际体验会差点什么事。今天看到追光L正式预订,心里就多了点期待,又好奇它的真功夫到底怎么体现。

我掏出手机翻了翻电脑版料,忽然看了个 动图,岚图追光L那大块直瀑式格栅,黑色金属感压得我心里发毛。其实我刚开始觉得造型太夸张了,但细看之后,发现那风格真对我胃口——线条硬朗,比例也挺协调。猜测这也是追光追求豪华感的一环吧,毕竟这车的尺寸,5125/1985/1522毫米,差不多等于两辆小钢炮拼在一起。

岚图追光L正式开启预订,纯电续航410公里,标配四驱系统兼具豪华智能配置,满足中大型旗舰轿车用户多重需求-有驾

说到空间,这数值看似大了点,实际感受超出预期。前排很宽,座椅支持副驾零重力调节,坐上去立马觉得像躺在一个反弹缓冲的弹簧床上。后排我还没试,但朋友说:坐在后面,腿都快伸直了。不过我还是喜欢前排偏激烈一些的驾驶感,想象中那双电机峰值380千瓦的动力,转速一出,随时准备扭成一团。

我特别关心电池容量——估算和实际感受差不多,63度大概就是60几千瓦时吧(这段先按下不表),这个体感续航410公里,算上城市高频起停,可能实际到手也就390左右。要不是超充技术支持5C快充,出门跑个长途还真得琢磨好路线。

配置方面,华为的乾崑智驾和鸿蒙系统的融合倒让我颇为期待。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怎么说呢,华为那套ADS 4全自动驾驶辅助,要达到领航到车位的稳定性,背后逻辑其实蠢蠢欲动——多个感应器、算法优化、算力支持…总让我觉得像是在跟大脑搏命。不过我也知道,自动驾驶这事没那么简单。现场体验中,不少细节还需打磨,比如在复杂路况下的反应手法。

岚图追光L正式开启预订,纯电续航410公里,标配四驱系统兼具豪华智能配置,满足中大型旗舰轿车用户多重需求-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那位销售的PPT,居然写:经过数千小时真实验证。其实我一直在想:到底验证了多少个场景?有人跟我吐槽:防碰瓷系统,只能骗骗新手。当前的安全配置,很多是硬件+软件拼凑出来的。有趣的点是:岚图追光L的空气悬架,支持智能调节,从舒服到激烈,尤其在快速过弯时,悬架收紧那瞬间,我觉得它比某些跑车还要有安全感。

不过我不能不提醒自己,四驱和空气悬架,都是供应链的拼盘,不是所有零件都能极致调调。其实我一直觉得,试车体验很多时候,有点像换隔音棉:你听得更清楚了,但不一定觉得更舒服——可能只是让你更敏感了。就像我那个修理工老朋友说:车子技术堆得越多,毛病也越难搞。但又说这也没办法,车越智能,硬件越复杂,维护成本自然就高。

这个价格的车——订金2000元,抵5000元,估算下来实际成交价还要看优惠和配置,折算下来,百公里用电成本,可能4块钱左右。用我自己技术,觉得比开燃油车便宜多了,而且,大城市里油耗控制不住,纯电的静音和干净,很多人还是喜欢的。

岚图追光L正式开启预订,纯电续航410公里,标配四驱系统兼具豪华智能配置,满足中大型旗舰轿车用户多重需求-有驾

说到这个,我也想问你们:你们觉得未来的电动车,最终会不会变成一种高端智能家具一样的存在?还是说,速度才是王道?我自己感觉,技术的接力赛永远不止于动力满满,它更像是在拼一份无声的体验。(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想补一句:如果只看续航数值,觉得能跑410公里就够了,但其实你要考虑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堵车、冷天、快充等待……都可能让数字打折。那这车到底划算不划算?可能每个人心里的算账都不一样。

我还能说什么呢?岚图追光L像个中大型旗舰,豪华、智能、续航都冲着消费者的多重需求去操盘。它的优势在哪?可能在于——实际上线后,能不能让人真正用得顺心,用得值,还得耐心观察。毕竟,这东西不只拼技术,好比买包包,得看手感和细节。

岚图追光L正式开启预订,纯电续航410公里,标配四驱系统兼具豪华智能配置,满足中大型旗舰轿车用户多重需求-有驾

你们觉得呢?未来会不会某天还会出现我没料到的隐藏配置或者意料之外的坑?这也是我每天琢磨的事情。正好最近有人问我,小区门口大屏显示临时限速,是不是每个车都得看,还是其实这些都是套路?

反正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爱看车的人,感觉每个新车上市,像在过年一样热闹,实际上背后真正的真刀真枪,还是要等它跑一段时间、被各种场景磨砺之后才会知道。

那个细节:我注意到追光L的内饰,真木饰板居然还有点清新,没那么浓烈,反倒增加点生活气息。可能有人会觉得,豪华车用真木没什么稀奇,但我觉得这个细节,挺打动人。反映它在豪华里,也在意用户的感受。

岚图追光L正式开启预订,纯电续航410公里,标配四驱系统兼具豪华智能配置,满足中大型旗舰轿车用户多重需求-有驾

你们觉得,到底还会不会出现终极智能车?或者说,痴迷于续航力提升,到底值不值得?我自己其实一边猜测一边嘀咕——也许未来充电桩,像我们小时候奔跑的运动场,不用太担心跑不过的问题,反正路变得像家门口的小路,也许真能让生活更方便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