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多,买一台白色的宝马325Li。
这个标题本身就是个行为艺术,充满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荒诞感。
你琢磨一下,宝马,3系,Li,M运动套,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曾经是无数刚毕业的年轻人的终极梦想,是那种你需要在手机备忘录里单独建一个文件夹,用来存放各种评测截图的信仰图腾。
当年新车指导价34万6千9,落地奔着40万去了。
现在呢?2021年的车,7万多公里,报价14万3千6。
不装了,摊牌了,三年时间,蒸发了20多万,平均一天折旧小两百块,你每天早上睁开眼,啥也没干,一顿海底捞的钱就没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二手车价格跳水,这是自由落体运动,中间还带着几个托马斯全旋,三体人看了都觉得物理学不存在了。
为什么会这样?是这届年轻人不行了,还是宝马突然良心开窍了?
都不是。
核心就一个,时代变了,竞争的逻辑也变了。
以前大家是在一个餐厅里吃饭,比的是谁家菜色好,谁家服务员漂亮,虽然也卷,但至少还保留着一丝体面。
现在的新能源车企,尤其是我们国内这帮狠人,他们压根就没想跟你好好吃饭。他们进门不是点菜,是直接后厨引爆煤气罐,讲究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层出不穷的20万级电车,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走的时候还顺便把你家电闸给拉了。
在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下,传统豪华品牌这些所谓的“品牌溢价”,所谓的“操控乐趣”,就成了一个笑话。
你跟人家讲后驱的驾驶乐趣,人家直接给你零百加速3秒,外加一个冰箱彩电大沙发,开起来像坐高铁,静得让你怀疑人生。
你跟人家讲德味儿的厚重感,人家反手一个智能座舱,屏幕比你家电视都大,语音助手比你女朋友都听话,车机芯片算力能拿来挖矿。
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这台14万的325Li,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它是一个时代的眼泪,是一个旧神被新神拖下神坛后,丢在凡间的残破神像。你买它,买的不是交通工具,是一段即将被遗忘的历史。
我们再来聊聊这辆车本身。
7万6千公里。
这个公里数就很玄学。对于一辆日系车来说,这叫刚过磨合期,发动机正处于巅峰状态,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少女的歌唱。
但对于一辆德系车,尤其是宝马,7万6千公里,意味着它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懂得人情世故的中年男人。它开始学会了一些坏习惯,比如说,漏油。
讲真,不漏油的宝马,那还能叫宝马吗?那叫对德意志工程师精神的背叛。漏油是它的勋章,是它在向你诉说它经历过的沧桑。
当然,这台车报告里没说漏油,但你心里得有这个准备。这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这种未知的刺激感,也是驾驶乐趣的一部分,对吧?
然后是那个B柱上的划痕。
报告里说,是孩子拿钥匙划的,非事故。
这个解释,就非常典中典。充满了二手车商独有的那种朴实无华的想象力。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甚至能脑补出那个荒诞的场景:一个三岁小孩,手持一把玄铁重剑(车钥匙),在后排练起了独孤九剑,对着B柱这个全车最硬的地方疯狂输出,只为留下一个成长的印记。
这孩子是懂车的,知道不能划车门,不然钣金喷漆影响卖价。专门挑B柱下手,讲究。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真实情况谁知道呢?但这个理由本身,就展现了一种“糊弄学”的艺术。你信,或者不信,它就在那里。买二手车,很多时候买的就是一个“难得糊涂”。
只要大梁没事儿,发动机变速箱没大修,其他的,都是皮外伤。能过,就是能过。
那花14万买这么个“时代的眼泪”,到底图个啥?
图的就是那个蓝天白云标。
你必须承认,品牌这个东西,有时候就是一种玄学,一种宗教。
会买奔驰的人,他就是喜欢那个三叉星徽,哪怕内饰异响不断,他也能解读为“来自斯图加特的交响乐”。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能忍受那个比毛坯房还简陋的内饰和随时可能失灵的单踏板模式,因为他觉得这叫“科技感”。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会考虑这台二手3系的人,他的决策逻辑和性价比无关。他要的,就是宝马。
是那种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放,就能收获周围人一个心领神会眼神的社交货币。
是那种在市区里以20公里时速蠕动时,依然能幻想自己在纽北赛道劈弯的“精神胜利法”。
是那种纯粹的,原始的,对机械的迷恋。
我真是一秒钟都忍不了现在这种营销话术了!
讲真,后驱的操控,在99%的城市路况下,你根本体验不出来。你唯一能清晰感知的,就是雨天在地库上坡时,后轮打滑给你带来的那一丝惊吓。那一瞬间,车屁股比你的思维转得还快,你会觉得自己像是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浑身一个激灵。
这就是后驱的“驯兽体验”,它不是让你去驾驶,是让你去驯服。
这台车,就是这样一个优缺点都极其突出的“偏科生”。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把宝马3系黑得有点惨。但讲真,爱之深,责之切嘛,对吧?
因为我真的拥有过宝马,我知道它的好,也知道它的坏。
它的好在于,当你真的有机会把它开到一条山路上,或者一个赛道里,那种人车合一的感觉,那种精准的转向,那种底盘给你的信心,确实是很多同价位新势力给不了的。那是一种属于工业时代的,硬邦邦的,拳拳到肉的浪漫。
但它的坏也同样明显。空间不大,配置不高,智能化约等于没有,后期的维护保养更是个无底洞。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最近涨价了,牛肉给的还是那么少,这个世界真的不会好了。
它就像一个过气的武林高手,虽然功力还在,但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了。现在流行的是修仙,大家都在比谁的法宝多,谁的境界高,谁能一键飞升。你还在那里扎马步,练拳法,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所以,这台14万的325Li,它到底值不值得买?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如果你是个纯粹的实用主义者,追求性价比,追求科技体验,那别碰它,20万以内的新能源车能把它按在地上摩擦一百遍。
但如果你心里还住着一个少年,一个对方向盘和发动机轰鸣声还有执念的少年;
如果你愿意为了那1%的可能性,去忍受它99%的不完美;
如果你觉得,车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工具,更是一个能跟你进行情感交流的“铁疙瘩”;
那么,14万,买一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买一个蓝天白云的入门券,买一个随时可能给你“整活”的后驱大玩具。
好像……也不是不行?
最终的结论就是,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
答案是,看你命硬不硬。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