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话的?“没有了张雪,凯越还能走多远?”

今天的文章标题属实有点尖锐,但“走多远”是一个量化的数据,所以这大概是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实际上,与其说“能走多远”,还不如直接说没了张雪,凯越还能活吗?

怎么说话的?“没有了张雪,凯越还能走多远?”-有驾
图片

带着以上的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行业分析。问题的投票留在文章最后,欢迎各位车友抒发情感。

张雪机车

首先来谈谈张雪机车,为了避免发生如早前文章《EICMA现场,张雪机车门可罗雀,国际春亮相V4SR-RR》中出现张雪粉丝炸毛的情况。今天我们决定用文言文来书写,以示中肯。

近岁张雪机车行事颇彰。米兰展会方落幕,其即携全新张雪820RR车型并数款在售车亮相,涵括仿赛、巡航、越野诸类。在售车型虽暂未丰沛,然张雪深谙先构产品之框架,再填产品线之理,此亦明达之举。

怎么说话的?“没有了张雪,凯越还能走多远?”-有驾
图片

▴张雪820RR车型图

言犹在耳,张雪机车已发招聘之檄,一举欲纳车辆工程师四十余人,兼及多域技术贤才。见此规模,余初闻竟疑其将造火箭,而非机车是也。或因余于摩托制造之业知之不深,或因工程师多专于一事而无暇旁骛,抑或是其任事需短时集力,故张雪此次招贤之数方如此浩繁,坊间罕见。

怎么说话的?“没有了张雪,凯越还能走多远?”-有驾
图片

若易角而观之,可类比华尔街知名猎头公司Korn Ferry之法:若企业仅需CAE整车工程师一人,却标称十人之缺,则目标者初始预期自会大降,薪酬大降,身段亦随降之。鱼塘既阔,获鱼亦易,况发广布招聘本非违法,实录几人,终由企业自决。

怎么说话的?“没有了张雪,凯越还能走多远?”-有驾
图片

及此,张雪之拥趸或谓余危言耸听者,既如此,姑止此论。究竟孰能入职、内情如何,唯上岗者自知。闲话稍远,今复归正题,续论张雪机车之行业态势。

(文言文真不好写,观察继续用白话文吧)

弯道计划ProjectS行业观察-张雪机车: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张雪机车的前景是存在的,当张雪在ZX500RR发布会中说到,这是他的又一次创业的时候,我们大概就已经可以看到张雪机车的未来。40岁的年纪还能断舍离,那“不羁”“笃信”“敢闯”应该还会是张雪机车未来几年的品牌信条。

怎么说话的?“没有了张雪,凯越还能走多远?”-有驾
图片

然而谈回离开了凯越之后的张雪,最大的人生遗憾应该是吹过的牛逼成了谎言,说好的5年达喀尔拉力赛夺冠,如今只能成为泡影,幸好纪录片也并未在海外获得多大反响,当时各大品牌也就当他是少不经事。然而如今张雪机车重新登场,达喀尔的牛逼是否能继续吹?估计这两年张老板也是分身乏术。蛋糕是有的,但并不是现在。

怎么说话的?“没有了张雪,凯越还能走多远?”-有驾
图片

凯越机车

“皇上,你是否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同样的问题延伸:“凯越,你还记得当初为什么叫做凯越机车吗?”

怎么说话的?“没有了张雪,凯越还能走多远?”-有驾
图片

近期网络水军和黄毛聊得最多的话题是:凯越没有了张雪就止步不前了。但凯越默默拿出了WSBK SSP300年度总冠军的头衔以示实力。

随后又有话题说:凯越离开张雪就不会造车了。但凯越又默默地拿出了全新的电子减震车型凯越625X与全新的凯越475RR。

怎么说话的?“没有了张雪,凯越还能走多远?”-有驾
图片
怎么说话的?“没有了张雪,凯越还能走多远?”-有驾
图片

▴凯越475专利图

再有......还是不举例了,说多了评论区又得爆炸。总而言之,世界不会因为少了谁而毁灭,太阳也不会因为少了张雪而不日出。这时候或许又有黄毛说我偏颇凯越,实际上我个人对凯越625X与凯越475RR的迭代是表示差评的,具体原因是:“操之过急!”

怎么说话的?“没有了张雪,凯越还能走多远?”-有驾
图片

▴凯越625X车型图

车型换代是每一个品牌必须思考的问题,但纵观世界范围的摩托车品牌,欧系宝马R-GS系列每一次换代的周期大概是10年,提升排量仅为50cc。日系雅马哈品牌的大换代周期大约是6年,排量几乎不改。而回到凯越凯越625X,他的初代车型是500X,仅仅8年时间迭代3次,排量提升足够宝马玩30年......

或许实际情况是国内发动机供给关系的发生改变,又或许是中国摩托车工业步进的确跨度较大。但凯越机车在发展了多年以后,依然没有get到消费者的命门,同时在车辆核心部件的主导问题上没有话语权,这就是一个品牌的后天缺失。

弯道计划ProjectS行业观察-凯越机车:

走弯路是每一个历史时期与每一个品牌都会出现的误区,但凯越机车如今以其丰富的产品线,以及海外竞赛的头衔,足以让其继续仰首挺胸走一段路。另外,如果从钱的方面分析,凯越机车如今的实力还是能够全量碾压张雪机车。张雪发展虽快,而凯越如何打好手上的牌,也就成了未来的转归方向。另外自从张雪的出走,凯越与张雪就已经不在一条平衡线上,凯越要走的是企业化,而张雪走的是个人主义,所以他们的受众也就自然不同。

小 结

意志的传承与品牌的发展并非一人所能左右。理性消费者会选择拥有更强大后盾的品牌,如凯越机车;而感性消费者则会更加追寻个人主义,如张雪机车;两者本来就是极端,并没有可比性。

凯越机车与张雪机车在现时为止,在技术与产品捆绑上依然有着不可分割丝系。

未来,凯越机车的发展或许会沿着稳步姿态发展,而张雪机车方面或许会继续使用无脑冲的模式。两种扩张模式无所谓对与错,市场接受哪一样?那他才是最后的赢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