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界H5上市43天破万辆,16万小订却只转化5%,这台15万级华为智驾车到底卡在哪儿了?
高速上跟车变道,车子自己完成无保护左转,甚至能准确通过小区闸机——这套操作放在两年前,怎么也得三四十万的车才玩得转。现在尚界H5全系标配华为乾崑ADS 4.0,15万出头就能体验。192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250米,配合3颗4D毫米波雷达和一堆摄像头,硬件规格确实让同价位对手没什么脾气。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上市前小订16万台,实际9月零售才1901辆,10月也就6284辆,两个月加起来8000多台。批发数据倒是高得多,经销商那儿压了不少车。这转化率,跟当初的热度对不上号。
驾驶这事儿,各人看重的点不一样。有人觉得智驾就是核心竞争力,早晚高峰能解放双手双脚,这钱花得值。也有人上手之后发现,前麦弗逊悬挂过减速带时的感受,跟预期有点差距。内饰摸上去,该硬的地方还是硬,座椅皮质也偏硬朗。第二排没按摩没老板键,家里长辈坐后排可能会念叨几句。充电这块儿,400V平台从30%充到80%大概半小时,旁边充电桩上那台800V的车,人家十几分钟就走了。这些细节,试驾时感受会比较明显。
华为生态这套东西,用惯了的人确实离不开。手机应用直接流转到车机,小艺语音助手接入AI大模型,能听懂比较复杂的指令。手表当车钥匙,走到车旁边门自动解锁。但如果你用的是别家手机,这些便利性就打折扣了。鸿蒙座舱的体验完整度,跟你手里的设备生态绑得挺紧。
动力方面倒是给了不少选择空间。增程版配32.6度电池,纯电能跑235公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360公里,长途完全不慌。纯电版有64.5度和80度两种电池包,续航从525到655公里不等,城市通勤够用。6千瓦外放电功能算个加分项,带一家人出去露营,电烤炉咖啡机投影仪都能带起来,比那些3-5千瓦的实用多了。
这个价位段的竞争,比想象中要激烈。零跑C11增程版12.88万起步,空间还大一圈,9月卖了1万多台。比亚迪宋系列那边,刀片电池加DM-i混动,口碑摆在那儿。小鹏G6、极氪007这些,充电速度上已经拉开身位。消费者拿着十几万预算,选项太多了。智驾做得再好,也得看用户愿不愿意为这个溢价买单。
销售渠道这事儿也值得琢磨。上汽给尚界组建了1500多家经销商,听起来不少,但华为自己那1200家门店都开在核心商圈,人流量和体验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年轻人逛街顺便进店看看车,这种触达效率,传统汽车城比不了。产能那边,临港工厂双班年产能15万台,但首年利用率预计只有60%,也就是不到9万台。前期产能爬坡慢,还是后续需求跟不上?这个问题现在还看不太清楚。
华为跟上汽这次合作,某种程度上是在试探这个价位段的天花板。上汽首期砸了60亿,组了5000人的团队,把尚界当成新能源转型的关键牌来打。华为智选车模式在问界那边,走的是偏高端路线。现在下沉到15-20万主流市场,利润空间薄,消费者更精打细算,玩法得变。尚界H5这一仗打得怎么样,不光关系到一款车的成败,背后牵扯的是传统车企跟科技公司能不能在这个段位找到平衡点。
车身安全这块,官方数据拿出来的是“九横五纵”框架,高强钢铝合金占比84%,门槛用了4.5毫米铝合金加强。前后防撞梁覆盖率七成多,7个安全气囊加2.3米侧气帘,电池还有X-ray全检。这些参数看着挺扎实,实际碰撞表现如何,还得等权威机构的测试结果。
说到底,尚界H5把华为的智驾技术拉到了大众能够得着的价位,这本身就是一次不小的突破。但汽车这东西,从来不是靠一两个亮点就能通吃市场的。操控、舒适、续航、充电、空间、品牌,哪一项都有人在乎。16万小订到8000台零售的落差,或许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光有技术不够,还得把整体体验拉平了,消费者才会真金白银地掏腰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