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刷到“电车不行了”的说法,说实话我听得都快起茧子了。可你猜怎么着?大众刚刚在欧洲干了一件大事——自家两大电动车工厂要短暂停产了。这消息一出,不少人立马跳出来喊:“看吧,连大众都扛不住了!”但咱作为天天摸车、试车的老司机,真得冷静想想:这到底是“天塌了”,还是车企在主动“调头”?
事情是这样的:据外媒报道,大众德国茨维考工厂将在10月8日起停产一周,而另一座纯电工厂埃姆登也传出要削减工时、未来几天可能停产的消息。这两地可不是小作坊,茨维考可是大众电动化的“心脏”,ID.3、ID.4、奥迪Q4 e-tron都从这儿下线;埃姆登也不简单,ID.7和部分ID.4就靠它撑着。这么一停,你说交付会不会受影响?肯定的。但有意思的是,奥迪Q4 e-tron居然不受影响,照常生产,看来高端车型还是有点“特权”。
那问题来了:不是说大众上半年在欧盟电动车销量干翻特斯拉了吗?怎么突然就开始“歇菜”了?
其实啊,这事儿不奇怪。销量第一≠日子就好过。就像你家楼下那家网红奶茶店,天天排队,老板却愁眉苦脸——为啥?原料贵、人工高、订单不稳定。大众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虽然市场占有率看着顶呱呱,但产能过剩、需求放缓这两个“雷”已经踩上了。你拼命造车,结果卖得没那么快,仓库堆成山,谁受得了?
所以这次停产,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自我调理”。大众自己也清楚,再这么下去真要“跌冒烟了”。为了稳住阵脚,他们甚至放出狠话:2030年前在德国裁员3.5万人!听着吓人吧?但茨维考和埃姆登因为有就业保护协议,暂时安全。可其他老厂就没这么幸运了,欧洲传统车企的转型阵痛,正在真实上演。
那咱们消费者最关心的车呢?比如ID.4,还值不值得等?
先说外观,ID.4走的是“德系简约风”,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设计,但线条干净利落,风阻系数低得挺讲究,高速开着省电又安静。开过的朋友都说,这车在路上不算最吸睛的,但属于那种越看越顺眼的“耐看型选手”。不像某些“车界网红”,刚发布时上头,开半年就腻了。
内饰嘛,大众一向不靠豪华感取胜,ID.4也是。用料够扎实,做工对得起价位,但你要指望它像新势力那样堆大屏、玩氛围灯,那可能要劝退。不过它的车机系统这几年支棱起来了,虽然比不上华为、小鹏那么丝滑,但日常导航、语音控制基本不卡,L2级辅助驾驶也配齐了,高速跟车、自动变道都能应付,家用完全够用。
动力和续航这块,ID.4算是稳扎稳打的代表。后驱版百公里加速7秒出头,不算猛兽,但城市超个车、高速并线都挺从容。四驱性能版更猛一点,百公里能杀进6秒内,妥妥的“买菜车”秒变“驾驶玩具”。三电技术是大众的强项,电池管理稳定,冬天掉电也没那么夸张,加上充电网络铺得广,跑长途心里有底。
安全性更是德系车的老本行。ID.4在欧洲NCAP和国内中保研都是高分通过,车身结构扎实,气囊给得足,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调校得也到位,雨天过弯心里不虚。这点,比起某些只顾堆配置、忽视底盘调校的新品牌,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那有没有对手能打得过它?当然有。
比如特斯拉Model Y,绝对是ID.4的头号劲敌。Model Y智能化上头,Autopilot用惯了就回不去,空间也大,后排能当“床车”用。但它悬架偏硬,过减速带像在按摩脊椎,内饰更是“毛坯房”级别,一分钱豪华感都没有。你要追求科技感,选它;要舒适家用,可能就得掂量掂量。
再看比亚迪唐EV,这可是“国民神车”出品,三电技术自研,刀片电池安全性顶呱呱,续航实打实,价格还比ID.4便宜一截。但品牌溢价和底盘质感,跟大众比还是差了点意思,高速稳定性略逊一筹,开起来没那么“走路摇头晃脑”。
这么一圈比下来,你会发现:ID.4没啥特别炸裂的亮点,但也没有明显短板。它像一个靠谱的中年大叔,不张扬,但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这次工厂短暂停产,更像是大众在调整节奏,把步子迈得更稳。
有人说这是“打脸”——前脚说要电动化霸主,后脚就停产裁员。可我觉得,这才是清醒。车企不是慈善机构,能及时止损、灵活调整,反而是对消费者负责。不然真等到资金链断裂、售后没人管,那才是真的“天塌了”。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ID.4还值得买吗?
如果你想要一辆省心、安全、续航扎实、开五年都不用担心品牌倒掉的电动车,ID.4依然是那个可以“上桌第一个动筷”的选择。它可能不会让你一眼心动,但长期相处下来,大概率会发出一句“真香”感叹。
当然,Model Y科技感更强,唐EV性价比更高,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选择自然不同。
这样的大众ID.4,你会考虑入手吗?要是你,在这三款车里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