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这东西,好像总能撩拨人类宏伟的攀比心。只要加上“全球限量100辆”,顿时,普通钢铁也能变成爱的黑曜石、路上的独角兽、朋友圈里的屠榜神器——哪怕它只是多了个竞速黄,要是把车放到灯下那黄亮得像你昨晚憋出来的表情包。于是,新款斯巴鲁BRZ STI Sport锋芒限量版来了,数量哑巴,价格响亮,手动版30.18万,自动版31.18万。车不贵,比人贵,毕竟你能买到限量版,证明你最近没有被邻居堵住小区门口问“你中签了吗?”。
斯巴鲁官方很高兴地宣布这消息时,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假装兴奋,内心其实已经在算能不能凭限量再多活两年。限量100台,这比抢茅台还难,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出现黄牛“车圈一哥”,带你加价开上“小黄蜂”。此黄非彼黄,说到底,是竞速黄,不是柠檬黄,更不是班主任黄。这个专属颜色,官方形容“存在感醒目”,其实醒不醒目得看你堵车在高峰还是被交警查牌。用于装点的黑色徽章,像给这车画了眉毛,还带出一种“我也不懂怎么就贵了”的笑容。
说到外观,官方极尽所能地介绍“新车和普通版外观设计一致”,这话翻译成人话就是:“除了颜色,我们啥都没变。”想让我在五环边一眼认出你这辆限量版,抱歉,除非你开的是粉色法拉利或者黄色大三轮。厂家很懂消费者心理,专门在车尾挂了个黑色BRZ徽章,衬得黄得更像出租车。你说它是独一无二,它就独一无二;你说它像地铁口摩的师傅,它就像摩的师傅。这就是主观臆想的力量。
内饰升级也必须来一波儒雅大阅兵——黑色基调,但全加上了黄线,座椅、换挡杆、车门饰板都像被涂了防伪金边。黄色缝线堆砌,官方说这是为了“协调”,我读着却有点怀疑是不是调皮。爱驾驶的人摸着这方向盘黄色线头,能不能激发激情?大概率是激发了找千把块修修缝线的欲望。当然,真皮算是贴心,主要是让你刷朋友圈拍照时多点质感,不然你凭什么跟别人炫耀“独家定制”,限量之王,朋友圈最后的信仰。
动力部分就更有点意思了,斯巴鲁这家一向讲究水平对置发动机,坚持不玩全民涡轮欺骗。这次还是2.4升自吸,234匹马,250牛米,比起雅迪电动车,最起码能把你推到下一红绿灯。厂家还很贴心,连自动和手动两版都给你预备好:手动版更便宜,自动版贵一万,据说这钱是用来让你懒得换挡。讲真,这动力参数算不上“狂野”,不至于一脚油门追着奥迪A8满街跑,但至少能让你在路口和出租车斗个一脚急刹。
底盘系统据说STI部门调校,配备SFRD前减振器。乍一听技术参数十分炸裂,简直像是饭圈说“宇宙级出道”。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懂“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优雅”,大部分人追求的是“能不能多装两个麻将桌”;而STI部门的高性能底盘,给你的是赛道梦,现实却是城市路口堵成麻花,底盘高性能,实际用来跨减速带,跨得不心疼。
说到底,新款BRZ这车,除了外观染了一身黄,其他都像熟悉的模样。你要我评价这车值不值,我说句心里话:30万你买个限量黄也算追风逐电,心里头得多有点情怀才能说这钱花得值。厂家也是知道中国市场有点“限量迷思”,只要东西不多,立刻好卖。你想当一百分之一个,厂家很愿意帮你实现愿望,哪怕你的愿望只是隔壁老王看见你新车时的羡慕眼神,加上那句“这玩意我也有,不过是白色”。
其实车圈的限量操作,和网红美妆的套路谁也没输给谁。每到年末,总有几个品牌甩出“全球只有50套”什么限定色口红,风一样的姑娘们抢得比抢考研名额还激烈。斯巴鲁这种车企,不玩虚假繁荣,还是认真搞限量,限量背后是捡有钱人钱包的真实姿态。如果这车有100个人抢,厂家说不定还会再出一次“加推100辆”,毕竟情怀和市场都是限量,只有挣钱不限量。
说到30万,这价位你能买啥?大众高尔夫R,丰田86,做工都还能看,动力稍微有点激情,但都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给黄线头。官方定价也属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究竟是卖情怀还是卖颜色?大家都有梦想,梦想昨天刚睡够八小时,梦想今天买个限量版,明天开进单位大门,车位刚好空着那一格。厂家打着“体验竞速人生”的旗号,但最后你可能体验到的是,“一脚油门下去,还是跟滴滴司机拼运气。”
官方宣传说限量带来身份感,却没说限量就是“花钱买寂寞”。想买这车的人,通常已经过了买小米手机抢1999块的年代,把钱花在“竞速黄”的外皮,图那一份自我安慰:我买的不只是黄,我买的是被厂家骂过、被市场遗忘的理想主义。本以为限量版是人生巅峰,但现实告诉你,巅峰之后就是下坡路,你这辆“竞速黄”可能下坡会更显眼。情怀没那么值钱,限量没那么独特,但只要你愿意花钱,这世界自会给你颁发“孤独玩家”证书。
有时候想,车企是不是在赌:只要把颜色变一变,标志加一笔,缝线扭几圈,立刻能把大家搞成人质,限量一出来,人性全暴露。大家其实并不在意参数到底有多少,动力有多猛,关心的是朋友圈第一辆竞速黄。“人生就像斯巴鲁限量版,黄也黄不过教师节,酷也酷不过隔壁大妈。”有黄的地方就有焦虑,有限量的地方就有冲动消费。限量这东西,就是往你心里撒盐,撒了还硬逼着你舔,舔完说你是懂行的那一挂。
再说说消费者这帮热心网友,官方一宣布消息后,评论区立刻长出一大片“这搞得和葱油饼抢购似的,真值得吗?”、“动力一般,价格贵,限量黄,嗯,画风新潮”等哲学发言。可大家嘴上说着不买,转头店上新,销量还真没差。别管是装逼,还是真的追求,把自己和“限量”捆绑在一起,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大流行。车企也懂大家那点小九九,限量一出,大家挤着赶着,抢完还要发个Vlog,顺道抒发下小资情怀:30万,买一辆限量黄,前面一百个人都说不值,后面一百个人抢断头。
斯巴鲁作为一家稳健到有点无聊的品牌,做限量也搞得没啥悬念。车就是车,限量就是多一笔。富贵险中求,情怀黄中亮。至于动力、底盘、配置这些事,不用太较真,“有”就行,“限量”就够,“黄”就可以。开出去没人认得,只要你在朋友圈拍个刁钻的角度,有黄有黑标,@一圈好友,再加一句“限量抢到,明天跑路”。大家都懂,这东西买的不是参数,是存在感,是自拍九宫格里被赞不止29次的曙光。
最后,车企不变的是懒得创新,消费者不变的是抢“限量”的头脑发热。限量出道,竞速黄下海,底盘升级,马力不提升,人生也不过如此。斯巴鲁新款BRZ限量100台,配竞速黄,卖30万,至于到底谁买了——大概是那些还相信“多了就是垃圾,少了才是燃烧自我”的人吧。
毕竟生活挺难的,连买车都要限量,幸亏买盐买米没限量。不然我估计沃尔玛门口天天演限量黄二胡版《小苹果》。别问我买不买,问我黄不黄,限量不限量,答案总是“你说了算”。这车卖不卖得好?管它呢,反正我买不起。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