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上都在讨论一件挺让人心里发毛的事儿。
说的是有车主开着自己新买的长安深蓝牌子的新能源车,本来是想踩刹车减速,结果车子反倒跟被谁踹了一脚似的,猛地往前加速。
这可不是电影里的特效,而是车主们实实在在的经历。
一时间,大家伙儿都议论纷纷,这到底是开车的人一时糊涂踩错了,还是这车子本身真的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毛病?
关系到开车上路的安全问题,这事儿可小不了,今天咱们就来把这前前后后捋一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事儿最先是一位长安深蓝G318的车主在网上说的。
这位女士说,她这车是今年四月份才买的,还新鲜热乎着呢。
结果开到八月份,就碰到了一次踩刹车反而加速的怪事。
当时她以为是偶然,没太往心里去,可没想到,十月份这事儿又来了一次。
你想想,正准备停车呢,一脚下去车没停住还往前冲,这得多吓人。
好在这两次都是在速度不快的情况下发生的,车主反应也快,一直死死地按着那个电子手刹,才算是有惊无险地把车给刹停了。
出了这种事,谁都得赶紧去店里查查。
车主就把车开到了4S店,希望店里能给个说法。
店里的师傅们也挺配合,把车上的电脑接上,开始导出后台数据。
这个数据就好比飞机的“黑匣子”,你开车的时候什么时候踩了刹车,什么时候踩了油门,踩了多深,车速多少,它都给你记得一清二楚。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数据导出来一看,啥毛病没有,一切正常,连个故障提醒都没有。
这下可把车主给整不会了。
自己亲身经历的惊魂一刻,到了数据上就“查无此事”了。
4S店那边呢,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说把情况向“上面”反映。
车主不放心,就追问一句:“那要是以后再出这事,真出了事故你们负不负责?”对方就不吭声了。
这种态度,比直接说车有毛病还让人心里没底。
这事儿在网上一说,马上就有人出来当“参谋”。
有的网友就猜,是不是把油门当刹车踩了?
这是最常见的说法。
但车主很肯定地回复说,自己开了这么多年车,绝对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还有的网友提醒,会不会是脚底下铺的脚垫没铺平,一踩刹车的时候,不小心也把油门给带下去了?
车主也检查了,说脚垫好好的,没这问题。
这些最容易想到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后来有媒体记者也注意到了这件事,就去联系了长安深蓝的厂家。
厂家一开始的回复,听着特别官方,说他们查了系统,没有查到有类似问题的车子进店检查的记录。
这话听着是不是跟4S店的说法差不多?
但是,当记者把那位车主晒出来的4S店维修单的照片发过去之后,厂家的态度立马就变了,马上回复说:“我们立刻去排查!”这个小小的变化就很有意思了。
这说明,要么是4S店和厂家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要么就是面对问题,在没有确凿证据摆在眼前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先按标准流程否认。
不管怎么说,这种前后不一,都让消费者感觉不太舒服。
而且,遇到这种怪事的还不止这一位车主。
另一位车主也说,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他的车在每次刚充满电、电量是100%的时候,踩刹车的体感就特别奇怪,会有一种明显的往前冲一下的感觉。
他就这事儿问了售后服务人员,售后给的解释是:“因为刚充满电,动力太足了。”这话听着有点玄乎,一般人可能听不明白。
其实这背后可能涉及到新能源车一个特有的技术,叫“动能回收”。
简单来说,就是咱们开电动车的时候,一松开电门(也就是油门),车子不光是靠惯性滑行,电机还会反过来转,把车子往前冲的这股劲儿,转化成电再存回电池里,这样车子就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减速感,跟燃油车挂低档的“发动机制动”差不多。
很多开惯了电动车的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一松电门就减速的感觉。
但问题就出在电池充满的时候,电池已经满了,动能回收回来的电没地方去了,所以这时候动能回收系统就会自动减弱甚至关闭。
这么一来,你一松电门,车子就不会像平时那样明显减速了,会滑得更远。
这时候你再一脚踩下刹车,从“基本不减速”的状态,突然变成“刹车系统介入”,这个感觉上的巨大落差,就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车子突然往前“窜”了一下。
售后说的“动力太足”,可能就是对这个复杂原理的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解释。
说白了,这是一个车辆设计和调校上的问题,厂家应该通过技术手段,让车在满电和不满电的时候,刹车脚感尽量保持一致,而不是让车主自己去“适应”这种不舒服的变化。
如果说上面的经历还只是让人感觉后怕,那另一位深蓝车主的遭遇就更是让人揪心了。
他说自己是在停车踩刹车的时候,车子也是突然加速,结果直接撞了,连车底下最金贵的电池都给撞坏了。
事故发生后,他想把行车记录仪里的视频导出来当证据,结果发现行车记录仪怎么也连不上车机,最关键的视频就这么“失踪”了。
他来来回回找了4S店和厂家好多次,得到的答复还是老一套:车子检测下来都是正常的。
没有视频证据,自己百口莫辩,退车的要求也被拒绝了。
最后,这位车主心力交瘁,只能选择把这辆才开了5个月的新车给报废了。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吗?
更让人寒心的还在后头。
之前4S店的一位经理曾经答应给他一些补偿,可等他把车子报废手续都办完了,再去找售后的时候,对方却说:“哦,之前答应你的那个经理已经离职了,他说的话我们现在不认了。”这种“人走茶凉”的甩锅方式,简直是在消费者的伤口上撒盐。
这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了,这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诚信问题。
说句公道话,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得非常快,尤其是在新能源车这个领域,涌现出了像长安深蓝这样很多优秀的国产品牌,这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但是,一个品牌要想真正做得强大,赢得老百姓长久的信赖,光有先进的技术是不够的。
当车主反映这种可能威胁生命安全的问题时,一句冷冰冰的“数据正常”是绝对不能让人信服的。
当最关键的证据在最关键的时候“消失”,一句“无法连接”是无法打消人们疑虑的。
当一个企业的承诺可以因为某个人离职就随意作废,那它伤害的就是所有潜在消费者的心。
买车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大家买的不光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份安全和放心。
希望我们的国产品牌在技术上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别忘了在服务和责任这些“软实力”上多下功夫,这才是赢得市场、赢得尊重的根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