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合资车企撤离中国,售后成难题,购车要注意

你有没有想过,买车时信心满满的品牌,有一天会突然消失,留下你一个人面对无处维修的尴尬?

三家合资车企撤离中国,售后成难题,购车要注意-有驾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上演了一场"大逃亡",多个合资品牌接连退出或濒临退出,留下的车主们欲哭无泪。

广汽三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还记得当年欧蓝德、劲炫这些车型的风光吗?现在的广汽三菱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2023年2月,广汽三菱的销量数据让人震惊——全月仅售出330辆车。要知道,这个数字连一些网红车型一天的销量都不如。

更让人无语的是,广汽三菱的新车技术已经严重落后。现在连十万块钱的国产车都标配CarPlay,但广汽三菱的新车居然连这个基础配置都没有。消费者花二十多万买车,结果连手机互联都做不到,这不是开玩笑吗?

三家合资车企撤离中国,售后成难题,购车要注意-有驾

车主张先生就深有体会。他在2021年买了一辆欧蓝德,当时还觉得这个品牌靠谱,没想到现在想做个保养都要跑好远。"我家附近的4S店已经半死不活了,每次去都感觉随时要关门。"张先生说,"现在最怕的就是车子出什么大毛病,真不知道去哪儿修。"

广汽菲克JEEP的情况更惨。从2022年开始,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品牌就开始停产了。牧马人、指南者这些经典车型,现在都成了"绝版"。

JEEP在中国的失败,质量问题是罪魁祸首。天窗漏水、异响、变速箱故障,这些问题在JEEP车主群里简直是家常便饭。更要命的是,出了问题想修都难。很多4S店的技师对这些故障束手无策,配件供应也跟不上,车主只能干着急。

三家合资车企撤离中国,售后成难题,购车要注意-有驾

车主李女士的经历就很典型。她的指南者买了不到两年,天窗就开始漏水,4S店修了三次都没修好。"每次下雨都担心,车里放着盆子接水,这还是什么SUV?"李女士无奈地说。

神龙汽车的衰落更是让人唏嘘。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这两个品牌十年前在中国市场还是响当当的存在,年销量能达到70万辆。现在呢?连10万辆都成了奢望。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是产品力的问题,法系车的设计理念和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不匹配。另一方面,母公司Stellantis集团的财务危机也对中国业务造成了巨大冲击。资金链紧张,新车开发滞后,营销投入不足,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最终拖垮了整个品牌。

三家合资车企撤离中国,售后成难题,购车要注意-有驾

车主们最担心的还是售后服务。虽然中方合作伙伴可能会接手部分售后业务,但配件供应和技术支持的稳定性大打折扣。原厂配件越来越难买到,价格也水涨船高,很多车主只能选择副厂配件凑合。

已经退出的品牌给我们的教训更加深刻。长安铃木在2018年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后,维特拉、锋驭等车型的车主就尝到了苦头。原厂配件供应中断,价格飞涨,很多车主被迫使用副厂配件。这不仅影响了车辆的安全性,保值率也大幅下降。

观致汽车的情况也很惨。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主高端品牌,在2022年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大量4S店关闭。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的观致4S店相继停业,车主想做个保养都要跨省。更过分的是,一些车主在质保期内都享受不到免费维修服务,这简直是买车送罪受。

三家合资车企撤离中国,售后成难题,购车要注意-有驾

华晨雷诺的合资终止也给车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2020年合资项目正式终止后,科雷傲、科雷嘉等车型停产,沈阳的生产基地关闭。东北地区的车主面临售后服务网点大幅减少的问题,一些经销商转为独立维修站,但原厂认证技师大量流失,维修质量很难保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已有超过15个汽车品牌退出或大幅收缩在华业务。这些品牌的退出,直接影响了超过200万车主的售后服务体验。

汽车行业分析师王明强认为,品牌退出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产品力不足、本土化程度低的品牌必然会被淘汰。"他表示,"但这个过程中,车主的权益保护确实需要更多关注。"

三家合资车企撤离中国,售后成难题,购车要注意-有驾

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李教授也指出,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其售后服务具有长期性特点。"品牌退出不能一走了之,必须要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机制。"她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品牌退出的规范流程,确保车主权益不受损害。

面对这种情况,车主们也在想办法自救。一些车主自发组建了维修互助群,分享配件采购渠道和维修经验。还有一些独立维修厂开始专门服务这些"孤儿车",虽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至少给车主提供了选择。

从长远来看,这些品牌的退出对中国汽车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为自主品牌腾出了更多市场空间,加速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买车不能只看一时的优惠,品牌的长期稳定性同样重要。

三家合资车企撤离中国,售后成难题,购车要注意-有驾

这场汽车品牌的"大逃亡"还在继续,谁会是下一个离开的,谁又能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时间会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