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男子酒后副驾睡觉车辆自动行驶20分钟法院判决曝光

凌晨一点半,杭州高架桥上,一辆小车自己漂着,好像开了一场无人的午夜飙车秀。

驾驶座空荡荡,副驾驶位倒是躺着个酒气冲天的男子,呼噜声堪比机械轰鸣。

这情景,看似未来科幻大片里的自动驾驶段落,但现实呢?

人睡得香甜得很,技术却被玩成了笑话。

王某某,这名字在警察局档案里恐怕要多写几遍。

今年五月刚买的新车,还带着二级智能辅助系统那套“智驾神器”。

9月13日深夜,他喝醉到不行,从主驾挪到副驾席,一屁股瘫坐进去直接睡死过去。

可偏偏这机器聪明反被聪明误——系统被他的小把戏骗过,汽车居然在高速跑了近20分钟没人管控。

淘宝上一搜,“智驾免打扰模块”“智驾魔盒”热销得不得了,那些卖家吹嘘说:“双手离开方向盘也稳如老狗!”

杭州男子酒后副驾睡觉车辆自动行驶20分钟法院判决曝光-有驾

听起来是不是和那些号称能让你飞天遁地的神仙装备差不多?

别傻乐,这不是简单的醉酒司机问题,是科技加油站里混进了一瓶假汽油。

所谓智能辅助,本质就是防分心、提警醒,不是啥自动驾驶机器人,更不能替代人脑子转弯拐路。

而专家们早就划定红线:两分钟没摸方向盘,它开始催你,要么慢下来退出,要么危险自负。

但咱这哥们显然想试水温,把方向盘装了块“小白盒”,骗系统以为有人握着,就这么蒙混过关。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成年人世界没有圣诞老人这句话特别扎心——所有侥幸心理都是给自己挖坑。

杭州男子酒后副驾睡觉车辆自动行驶20分钟法院判决曝光-有驾

在高架上,你跟死神亲密接触,却还指望什么“黑科技”帮忙救命?

当晚路况稀疏点儿算走运,下次碰上堵城大流量,你敢赌命吗?

回头看监控画面:零点三十一分,他从夜宵摊悠悠出来,到小区停车,再发动穿梭至高架桥,然后开启他的“梦游模式”。

三个小时后,被警方血检定格114.5毫克/百毫升,那可是法律严禁上线的数字。

不仅如此,这是今年七月份他第一次酒驾受罚后的又一次重蹈覆辙,说白了,就是典型的不长记性活宝。

杭州男子酒后副驾睡觉车辆自动行驶20分钟法院判决曝光-有驾

法院判拘役一个半月,加罚4000元,这对一些人或许有震慑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它敲响了一记警钟:新潮车型配备再牛逼,也抵不过司机本人有没有脑子。

当技术变成逃避责任的挡箭牌,它可能会成为隐形杀手助推器。

网友炸锅评论刷屏:“吓尿!科技再先进都拦不住这些老司机瞎折腾。”

还有调侃道,“厂家干脆安个‘喝醉识别器’,一检测晃动立马断电刹停。”

毕竟,人脑还没升级到全靠机器续航,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得自己掌舵人生和方向盘。

扒拉扒拉背后的社会现象,其实藏着不少焦虑。

一边现代生活节奏快,应酬聚餐成标配,“喝几杯”的文化根深蒂固,让不少人在疲惫与放纵间挣扎;另一边,对智能驾驶盲目迷信,以为花钱买设备就能轻松搞定复杂交通环境,无异于踩雷狂奔。

类似事例并非孤例,比如去年深圳一起非法改装设备导致失控事故,不但赔付百万,还引发监管风暴。

这说明问题远超个人糊涂,而是一种制度漏洞和文化软肋交织出的怪圈。

有意思的是,同样叫做“智能辅助”,不同品牌等级参差,有些根本离不开人工干预,可消费者对此认知模糊,只图省事或炫酷感,如同盲目跳进雷区。

我忍不住问,如果这种“不靠谱操作”蔓延,会不会引爆下一波交通安全危机?

临平检察院已经喊话,要联合相关部门强化监管普法,希望公众提高意识。

但网络热议很快淹没在各种段子里,有人调侃这是《速度与激情》未来版,不过主演换成酩酊大醉+人工智障组合拳……

旁观者眼光告诉我,这不仅是王某某的问题,更牵扯出整个社会如何面对汽车智能化浪潮,以及每个人内心那个挥之不去的人机鸿沟。

谁愿意拿生命去赌这个所谓黑科技能否保命?

答案明显是不!

故事讲完,你是不是也觉得悬念压抑未散?

那些闪亮登场的新技能,到底是在帮我们还是添乱?

留言聊聊呗,是大胆尝鲜派还是传统谨慎党?

毕竟创新总夹杂风险和机会,我们只能脚踏实地探路,不敢懈怠,也不能迷信虚幻。

“智驾神器”火爆卖时,你会不会偷偷问一句:真靠谱吗?

最后唠叨一句——朋友们醒醒吧,再牛的软件硬件顶多算好助手,清醒的大脑才是真正保险箱。

昨晚杭城高架上的那辆无人之车,不过照见现代生活里的疯狂与无奈罢了。

下次坐进这样的座舱,是主动掌舵还是梦游侠,全凭你一念之间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