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人多得让人觉得明年能不能拿到车都成问题了。那天我路过商场附近,顺便溜进去看看,结果一进去就被震惊了。新款ES8摆在门口,周围全是人,几乎像个临时展览会。销售人员满面笑容,却忙得焦头烂额,脚步飞快,是典型的顾客多,忙不过来的场景。
其实我想了想,蔚来这次的操作真厉害。多数人都冲着新款ES8去,毕竟这个段位的纯电SUV,只要彰显技术,尬一把豪华感,绝不亏。可别忽略了,这个热度背后还是有隐形压力的。订单排到明年6-7月份,说实话,这数据让我亲切地想起十年前买冰箱的场景——等了半年,价格还涨了几百块。
我当时还碰了个卖车的,他跟我讲:你别看现在订单排得满满的,其实大部分客户都是先订,等着提车过几年,价格都跑不掉。严重的会觉得,未来车价可能还会更高级别,亏不亏都得等。语气里那点无奈,我能懂。拿纯电车来说,虽然 灯打得明亮,科技感满满,但供应链的紧张确实让很多新品变得像个区分豪华的票子。
咱们先不说新车的品质(其实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注意到它的续航提升了8%,但具体数字我估计有点夸大,毕竟没详细看配置表),它和旧款最大的区别其实在于什么?对,没错——热度,不仅仅是卖得火,还代表了某种潮流标志。我记得朋友开玩笑说:就算你开旧的,别人还会说‘你那个Model’看起来不够时髦。这个面子文化,真是气死人。
你会不会觉得,车厂好像在玩赛跑一样?新款推出,订单爆满,旧款价格还在小跌。别的品牌也不差,比如特斯拉Model Y,月销量有时会冲到一万台。你知道吧,差别在于:Model Y供应稳定了,产能应变平稳,但价格差不多还是涨一个点倒也少有。蔚来呢?还是高速增长状态,可能下个季度要扩产,但供应链变数太多。人们对未来不知道什么情况,也只能先预约,后排队。
我还在想,蔚来的热度会不会其实带点冲动心理?毕竟,车子还是要用的。像我朋友,他说:这次我决定不买新ES8,太贵了,排队时间又长,指标也得等。但又说:要不是刚好有活动,我都懒得考虑。这就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消费者到底在追逐什么?除了技术、品牌,是否更被心理跟风效应带动了?还是觉得新车就是牛,一上街就有面子。
说一句题外话,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几张车展图片,那场景挺搞笑——技师在调试新车,旁边一堆人围观。而且还有个销售在笑着说:这车能卖到明年中,真是没想到。我心里暗想:不止没想到,感觉这波热潮可能还会更狂野。可能也得考虑到,订单排到中旬对生产的压力也挺大。
再扯扯价格。你觉得新ES8的价格,是不是比之前贵了个20%?不确定,但我猜大概是吧。之前听说,市场上同价位几款跨界SUV,性能差不多,但不纯电、续航也少减个10%。实际看下来,驾驶体验要比纯电那点超扭力差点,但也就两三秒就能冲到百公里加速,平顺性不错。可就是没那么拼脸,还是要用心追求热烈么。
你是不是也想知道,除了供应链和排队之外,买车的心理战其实更复杂?有朋友说:我刚才跟店员聊,问了个价格,他说:‘就看你怎么折腾了。’我觉得挺有趣,看来销售除了基本话术外,实际上还会试探你的心理底线。
商品的保值率也值得考虑。我粗算了下,估计百公里的电费成本(假设8毛每度,续航在600公里左右)大概是50块钱左右。再结合购车成本,可能会比燃油车高点,但不用考虑油耗。关键还是看,未来几年落实产能后价格会不会稳一些。或者别的品牌也会跳出圈子来,挤一挤市场。
都说,车企的供应链就像一根弹簧,拉长了,就不那么弹跳了。而我想,蔚来这次的火爆是不是也让更多车厂注意到,如果这波热度能转化成长远的客户,那结果当然好,但未必每家都能承受得住。毕竟,订单排得满满的表象背后,压力也在无限堆积。
(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了,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场除了热闹外,还听到个修理工说:这个车,价格永远在波动,想买就得早。其实这话说得挺在理的,相比原来汽车市场的平静,现在差异最大。
大家买车是买个安心还是买个面子呢?我倒觉得,除了制造幸福的表面,真正考虑的,可能还是后续维护的事。比方说,供应链稳定不稳定,配件供给够不够,都是隐藏潜规则。
这复杂的行业,谁能想到背后有那么多心理战和数据支持?也可能我想太多了——但下一次路过,我还得瞅瞅有没有人专门在排队帮忙预约。毕竟,很多细节都藏在看似平凡的场景中。
那你觉得,下一次再遇到排队或热度爆棚的场面,哪个细节最让你印象深刻?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