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流传着一个让人听了都得愣一下的消息,说的是以后我们买到的梅赛德斯-奔驰,车头盖底下那颗最重要的发动机,可能不再是奔驰自己造的,而是来自它的老对手——宝马。
这个说法听起来确实有点不可思议,毕竟这两个德国品牌斗了一百多年,从赛车场到咱们老百姓的马路上,可以说是“王不见王”,谁也不服谁。
现在突然说要用对方的发动机,这不就等于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吗?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这对百年冤家开始考虑“联姻”了呢?
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里面的门道给大家好好聊清楚。
首先得明白,让奔驰和宝马这两个巨头坐到谈判桌前的,不是什么兄弟情谊,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欧洲那边即将实施的一项新规定,叫做“欧7排放标准”。
这个标准到底有多严格呢?
简单来说,它对汽车尾气里各种污染物的限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苛刻程度。
对于汽车厂家来说,要想让自己的燃油发动机达标,就必须投入巨额的资金去进行技术研发和升级。
这个研发成本可不是个小数目,动不动就是几十亿欧元起步,而且研发周期还特别长。
更关键的是,现在全世界的汽车行业都在朝着电动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大家心里都清楚,燃油车的时代可能没剩下多少年了。
在这种大背景下,再花天价的钱去研发一款可能再过十年就要被淘汰的燃油发动机,从生意的角度来看,确实有点不太划算。
奔驰和宝马作为顶级车企,家底虽然厚,但也得精打细算。
他们需要把更多的钱和精力投入到电动汽车的研发上,去跟特斯拉,还有我们中国的一大批新能源车企竞争。
所以,面对“欧7”这道难题,两家公司的高层就开始琢磨了:既然大家都要花钱解决同一个问题,那有没有更省钱、更高效的办法呢?
于是,合作的想法就冒了出来。
与其各自投入巨资从零开始,不如找一个现成的、技术又非常成熟的方案来共享。
这时候,宝马的一款明星发动机——代号为B48的2.0升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就成了这次合作谈判的核心。
这台B48发动机在汽车圈里名气很大,被很多车迷认为是近些年来最优秀的四缸发动机之一。
它的优点非常突出,首先是动力强劲,通过不同的调校,马力可以从两百多匹覆盖到三百多匹,适用范围很广。
其次是它的模块化设计,生产和维护起来都比较方便,成本控制得也很好。
最重要的是,这款发动机在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
对于奔驰来说,如果能在自己的一些车型上直接采用这款已经非常成熟的发动机,不仅能轻轻松松地满足严苛的“欧7”排放标准,还能省下一大笔研发费用和宝贵的时间,可以把这些资源全部投入到更重要的新能源战场上去。
这笔账算下来,合作显然是利大于弊,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决策,跟谁强谁弱的面子问题关系不大。
那么,如果合作真的达成了,具体会影响到哪些我们熟悉的奔驰车型呢?
根据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这次“换心手术”主要会集中在奔驰的中低端车型上,尤其是那些目前已经在用2.0T四缸发动机的车型。
这样做的好处是技术上改动最小,几乎可以看作是直接替换,操作起来最简单。
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入门级SUV,奔驰GLA和GLB,它们目前使用的就是2.0T四缸发动机。
如果换上宝马的B48发动机,很可能会给这两款车带来更强的运动感,改善一些车主反映的驾驶感受比较平淡的问题。
对于追求驾驶乐趣的年轻消费者来说,这或许还是个好消息。
再比如奔驰的销量主力,CLA轿跑和C级轿车。
特别是C级,一直以来都以其豪华的内饰和优雅的设计著称,有“小S级”的美誉。
如果未来的入门版C级,在保持豪华感不变的同时,心脏换成了一颗更具运动基因的宝马发动机,无疑会吸引更多既看重品牌又追求操控的客户。
目前奔驰C300的马力是255匹,而宝马B48发动机的常见功率就在255到312匹之间,换装后动力上可能会有小幅提升。
甚至连更高级别的车型,比如奔驰E级和中型SUV GLC,它们的入门版本也可能成为这次合作的对象。
当然,像E级高配车型上那台经典的3.0T直列六缸发动机,奔驰是绝对会保留的,那是品牌的精髓所在。
但在入门车型上,使用一颗更高效、更环保、成本也更低的宝马四缸发动机,来降低售价门槛并应对排放法规,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选择。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闻,说奔驰正在计划推出一款尺寸更小的“迷你G级”越野车。
如果这款车真的面世,除了纯电动版本外,它的燃油版车型会不会也搭载一颗高功率的宝马B48发动机呢?
想象一下,一台外形硬朗的小号“G级”,配上一颗三百多马力的强劲心脏,那将会是一台非常独特且充满驾驶乐趣的车型。
说到这里,我们也要看到这件事情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奔驰和宝马的这次合作,表面上看是欧洲排放法规逼出来的,但实际上也反映了全球汽车格局的巨大变化。
当这些传统的欧洲豪华品牌还在为如何延续燃油车的生命而绞尽脑汁、甚至不惜与百年对手合作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汽车品牌正在新能源赛道上飞速前进。
比亚迪的混动技术已经做到了让很多人惊叹的低油耗和长续航,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也在混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在纯电动车领域,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在智能化、用户服务和产品体验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所以,奔驰与宝马的这次“抱团取暖”,更像是一种战略防御。
他们通过共享技术来降低在即将被淘汰的燃油车领域的投入,目的是为了集中火力,调转船头,来应对来自中国和美国新能源车企的猛烈冲击。
这恰恰说明,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实力,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和这些百年老店掰一掰手腕了。
他们引以为傲的内燃机技术壁垒,正在被全新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所冲垮。
因此,未来当我们在马路上真的看到一台挂着三叉星徽的奔驰,听到的却是宝马发动机独特的声浪时,我们不必感到过分惊讶。
这并不是谁向谁低头了,而是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里,所有参与者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做出的适应性改变。
这既是传统汽车巨头们面临的挑战,也恰恰是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大好机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