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时锁单24万台,“YU7现象”折射中国经济新预期

上市18小时锁单超过24万台,小米YU7的“现象级”热销创造了只会发生在中国的汽车工业奇迹。
18小时锁单24万台,“YU7现象”折射中国经济新预期-有驾
这不仅是一款电动汽车,不仅是24万份订单。“YU现象”的本质超越了产品范畴,也超越了行业界限,展示出更深层次的时代意义:科技创新的驱动、超大规模市场的托举以及消费信心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将共同构建起中国经济的新预期。
引发消费者真正的热情
YU7是小米推出的首款电动SUV,也是继SU7后的第二款车型。在6月26日YU7正式发布的前一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写到:“此刻,我的紧张程度,跟小米 SU7 上市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将是小米汽车的一场关键大考。”
但这场考试的结果很快明了:6月26日晚10时,小米YU7正式上市开售,3分钟大定20万台,18小时锁单突破24万台。这样的成绩远不只是用“优秀”可以形容的,YU7创造了一项全球汽车工业史上的新纪录。
18小时锁单24万台,“YU7现象”折射中国经济新预期-有驾
国际电动汽车新闻网站ArenaEV刊文称:“小米YU7以创纪录的订单点燃电动汽车市场热情”。
消费者的热情如潮水般涌来。过去半个月中,小米YU7带来的“现象级”效应正在全国各地上演。据媒体报道,YU7发布后的首日,不少小米汽车门店试驾爆满。有的门店一天试驾预约人数达800人,以至于一辆车需要同时坐两组体验者,共同试驾15分钟。YU7上市72小时内,小米汽车全国335家门店中,平均每店锁单800至900台,锁单率高达75%-80%。
如果说YU7引动了消费者真正的热情,那它在行业内则引发了震动和连锁反应。有媒体披露称,部分电动汽车厂商推出“退订补偿”,已预订包括小米YU在内多个品牌车型的用户如转购自家产品,可以得到锁单定金的全额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YU7发布不到一周内,特斯拉在其中国官网宣布Model 3与Model Y两款车型的长续航版本迎来产品升级,续航里程均通过“加速提升”软件包实现提升,这一举措也被行业人士认为是“对小米YU7的反击”。
18小时锁单24万台,“YU7现象”折射中国经济新预期-有驾
亮出激发消费活力的钥匙
“YU7现象”不仅关乎数字和销量,也不仅深刻影响了全球汽车行业。站在另一层视角,它是深度理解消费、产业、创新等中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元素的新案例。
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也关注到“YU7现象”。他认为,“在整个汽车工业史上,从来没有谁能一下子能有这么高的订单量”,这一现象级事件的基础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以及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积极预期。
“小米YU7引发这样庞大的真实需求,并且很多订单来自年轻家庭,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清晰:大家对于中国经济和自己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未来预期。”厉克奥博说,“我们有非常多有活力的、愿意参与经济活动的、对未来有着积极乐观向上期待的年轻人。他们相信,生活是会越来越好的,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未来增长的一个基本的底气。”
根据小米发布的数据,锁单用户平均年龄33岁。其中,女性用户比例30%,比小米SU7同期高 4.5%。同时,小米YU7的苹果用户占比52.4%,比SU7同期高4.4%;订单数最多的TOP3城市分别是上海、杭州与北京。
18小时锁单24万台,“YU7现象”折射中国经济新预期-有驾
小米YU7的热销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创新已经成为激发中国庞大消费潜力的钥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当前中国住户存款约160万亿元。如何调动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热情,有力扩大内需成为近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命题。
数以十万计的家庭用“真金白银”选择小米YU7,他们展现出强烈的消费意愿与对先进科技与颠覆体验的向往,这已经给出了清晰回应:消费者并非吝于花费,而是渴望创新带来的价值。在澎湃的中国市场中,技术创新与商业愿景一旦结合,便能瞬间点燃消费热情,这是专属于中国经济的密码。
厉克奥博说,在汽车消费领域,中国用户的需求深度和广度远远走在全球前列,尤其是社会精英人群在用车需求上,不但注重品质,相比全球其他市场更加重视科技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YU7的起售价超过25万元,传统豪华品牌曾长期占据这一家价位的主要市场,国产汽车往往只能靠低价争夺市场空间。厉克奥博认为,小米改变了这样的格局,消费者愈发愿意为懂用户、有创新、高质量的国产电动汽车买单,这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双向奔赴的正循环。
“小米提供了一个新时代供给侧改革的样本路径:不再是简单‘去产能’或‘降成本’,而是用先进科技激发消费需求,进而以高质量生态反推供给侧系统性升级”,厉克奥博分析称,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小米还是很好的“反内卷”的样本。它没有为产品定一个很低的价格,YU7的定价是非常符合市场预期的,也是比较理性的,“完全是依靠产品力推动经营策略”。
厉克奥博同时表示,汽车消费占到了中国居民消费的1/10,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就一定要抓住汽车消费这个“牛鼻子”。与此同时,汽车工业有着很长的供应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
24万份订单,24万台小米YU7,这背后是近千亿工业增加值,近千亿市场消费增量。一头连着上游成千上万家公司环环相扣形成的产业链,一头连着下游几十万个家庭形成的消费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经济增长的新质动力,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推动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引擎,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新预期。
折射经济新预期的图景
中国经济的新预期源自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驱动,超越了旧时代的同质化和内卷。厉克奥博说,以小米汽车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汽车,通过发现、创造新的生活场景,已经走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通过这些产业的爆发,我们能够实打实地感受到这一轮新质生产力革命给经济活动带来的强大动力。”
厉克奥博将小米定义为平台型制造企业,在他眼中,小米实施多元化、一体化战略布局,天然摒弃内卷式价格战,专注于与产业链共生存、同发展。厉克奥博说,“小米不以低价取胜,而是以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使整个产业处于良性发展轨道。小米是走出行业‘内卷’的样本,也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出‘内卷式’竞争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辆,全年出口升至276.5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作为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张新名片,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重,也更需要有所突破。
18小时锁单24万台,“YU7现象”折射中国经济新预期-有驾
厉克奥博认为,小米汽车精准契合了消费者在驾驶体验和精神层面的极致追求,真正把握住了汽车产业升级迭代的核心关注点。“小米汽车致力于为消费者,为整个社会创造新的应用场景,此时,它已不能再简单定义为一个交通工具,这才是YU7热销作为行业现象级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时代意义。”
站在这样的角度观察“YU7现象”,这款电动汽车及其所代表的创新力量昭示了一个清晰的未来图景:当消费潜力与产业升级借科技之手实现双向奔赴,当供给创新与需求信心互相加持,中国所拥有的巨大市场动能与经济韧性就是走向下一个高峰的底气。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施一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